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剛回京,還有好多朋友沒來得及見,誰出門會帶個兩三歲的小娃娃啊?和同齡朋友們遊玩唱和,不比哄娃娃好玩多了?

  文哥兒見抱大腿不管用,氣鼓鼓地走了。

  諸芸見那小不點弟弟氣呼呼地跑遠,忍不住說道:「難得三弟有心想瞧瞧國子監,你怎地不帶他去看看?」

  她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足不出戶的女孩兒,當年隨父親入京時她也被帶出去逛過京師,知曉國子監離得不是太遠。

  瞧見文哥兒,諸芸便想起了家中幾個弟弟妹妹。

  若是自家弟弟妹妹這般央求,她是很難拒絕的。

  王守仁道:「你不懂,小孩子不能慣著,一慣就會蹬鼻子上臉。」

  王守仁這純粹是經驗之談。

  畢竟他自個兒就是這種人。

  沒毛病!

  王守仁歇了一天,立刻寫帖子給還在京師的朋友們,群發消息表示「爺回來了,出去浪啊」。

  他在京師讀過幾年塾館,由於愛逃課還能考高分,成功贏得了不少同齡人的崇拜,所以他的朋友遍地都是。

  一聽到來自王守仁的召喚,大夥立刻就出來為王守仁接風洗塵。

  王華考慮到王守仁剛回到家,且馬上又要過年了,也就沒拘著他,由著他出去玩兒。

  王守仁玩得越瀟灑,文哥兒就越鬱悶,旬休日下午去楊廷和家學棋時還悶悶不樂。

  楊廷和得知個中情由,說道:「想去國子監有何難,一會我帶你去就是了。」

  楊慎在旁插嘴:「去!」

  楊廷和轉頭揉了揉楊慎的腦袋,說道:「外面太冷了,等明年天氣暖和了我再帶你去。」

  楊慎滿一歲了,已經會開口說些簡單詞兒。楊廷和頗喜歡這個長子,閒下來教文哥兒下棋,也會把楊慎抱過來在旁邊看著。

  楊慎天生比旁的小孩聰明。

  看人下棋這麼悶的事換成尋常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可楊慎不一樣,他總是乖乖坐在旁邊,睜著烏溜溜的眼睛左邊瞧瞧右邊看看,每次瞧見他爹吃棋還會滿臉的歡欣鼓舞。

  當初第一次被父子雙打的文哥兒:「…………」

  天才的兒子也是天才嗎!

  文哥兒總想偷偷捏他臉。

  堂堂大才子,臉一定好捏!

  聽楊廷和要帶自己去國子監,文哥兒高興得很,不太確定地追問:「可以嗎?真的可以嗎?」

  於是他從楊廷和那兒聽到點往事。

  原來楊廷和當年十二歲成了舉人,也不是一口氣考成進士的,他也曾經落第過。

  按照慣例,落第舉人也可以進國子監進修,悉心為二戰國考做準備。

  當初楊廷和就進了國子監。

  當年的國子監丞黃明善很看好他,沒過多久就決定把女兒許配給他。如今黃明善已經是他的岳父、慎哥兒的外公了!

  所以說,國子監是楊廷和的母校,還是包解決婚配問題的那種。

  楊廷和想回去看看實在再簡單不過。

  文哥兒向來對這些大佬往事很感興趣,聽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聽聽,他楊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樣,絕對不會和小孩子說「十二歲中舉」、絕口不提中舉後還落第過的事。

  好的長輩,實事求是。

  糟糕長輩,蓄意隱瞞!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爹你反省反省

  文哥兒:指指點點

  王華:抄起棍子.jpg

  *

  今晚一定努力二更!

  第34章

  最近沒下雪天色特別晴朗,就是對小娃娃來說還是有點冷。考慮到小孩子受不得寒,楊廷和領著文哥兒出門,沒帶上小了一歲的楊慎。

  至於為什麼文哥兒年頭出生就算是「大孩子」那當然是取決於他結實的小身板兒以及他天天在長安街轉悠的勁頭。

  文哥兒很講義氣地對自己的小小同年楊慎說道:「別急等我去探探路好玩的話我以後帶你們去玩兒。」

  楊慎聽文哥兒這麼說,不能一起出門的鬱悶一下子沒了認真點頭送他們出門。

  既然楊慎不能帶文哥兒想到了自己另一個小夥伴謝豆豆。他詢問楊廷和:「能不能把豆哥兒也捎帶上,要不然回頭他又要埋怨出去玩不帶他。」

  兩個人交了這麼久的朋友,文哥兒也算了解謝豆了他這小夥伴看著沒脾氣,實際上特別在乎這些小事。

  比如知道他早上開始晨讀了自己在家裡也晨讀!

  據謝豆自己講的,他妹見他讀得起勁,也經常搬過小板凳在他身邊跟著讀。

  真就是他帶金生,謝豆豆就帶妹一點都不肯服輸!

  這倒不是什麼缺點文哥兒最喜歡這種積極上進的人。只要自己身邊這樣的人多了以後還怕沒有人(被他忽悠去)幹活嗎?

  積極好啊上進好啊奮鬥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是以現在文哥兒要干點什麼,總不忘捎帶上謝豆爭取來個共同進步獲得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夥伴。

  楊廷和對多帶一個小孩兒沒什麼意見與文哥兒一同到了謝家門外讓金生進去問問謝豆有沒空去參觀國子監。

  謝豆很快被他爹謝遷帶了出來。

  原來謝遷正好在家,聽金生來邀請,且還是楊廷和領著來的,便親自帶著謝豆出來。左右他在家也無事,不如帶兒子出去走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