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哥兒被放下地,內心有些雀躍,楊廷和來了,他老師不得和楊廷和多聊會?他們聊得越久,考校他的時間就越短!

  聊,給我往死里聊!

  文哥兒正暗搓搓期待著,就見自己兩位老師已經聊完了,齊齊轉頭看向他,把他那滿含希冀的小眼神兒盡收眼底。

  文哥兒:「…………」

  唉,怎麼感覺走到哪,大人們看他的眼神都差不多?

  謝遷招呼楊廷和與文哥兒落座,問起文哥兒入宮覲見感覺如何。

  文哥兒絕口不提自己在朱祐樘面前狠狠告了謝遷一狀,把謝遷教學過程中那些險惡用心講得明明白白。他很乖巧地表示自己全程表現得很好,沒有半點差錯!

  沒等謝遷懷疑他的話,他又和謝遷說起御膳不好吃的事。

  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謝遷就知道這小子肯定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算進宮關注的也絕對是那口吃的。

  不過想到鄒氏身體日漸康健,謝遷便覺得這不算什麼壞事。

  謝遷與楊廷和對視一眼,感覺彼此也算相熟了,便也沒有避諱,笑著給文哥兒說起一些關於光祿寺的舊事。

  著重講了講去年朝廷搬出來去警告光祿寺的那道憲宗聖旨——

  「外夷朝貢或筵宴或朔望見辭酒食,俱宜加意點視,務令鮮潔,仍令每日侍班御史巡視,不處者奏治之。」

  意思是要派御史去監督光祿寺,免得他們做得太過分!

  為什麼先皇這道聖旨被翻出來推行呢,因為朱祐樘看完後覺得它「所言多切時弊」。

  簡直說到點子上了!

  此處必須出動懟天懟地噴子御史才能解決!

  由此可見,光祿寺擺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而是一天到晚的事。

  文哥兒真沒想到御史還要管飯菜新不新鮮。

  而且像這種天子腳下的中央直屬衙門,居然還要靠御史監督才勉強不擺爛!要是不派御史監督,那不得直接上殘羹冷炙了?

  就這樣,他們居然還活得挺滋潤的,只要保證食材新鮮就啥事都沒有。

  ……大明御膳可真不講究。

  看來自古以來的工作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誰說明朝官難當,這光祿寺簡直是摸魚愛好者的天堂啊。

  文哥兒一改最開始的嫌棄,眼睛開始熠熠發亮。他大膽地向謝遷提出自己的疑問:「光祿寺,怎麼考?」

  既然在明朝註定要考個公務員才能勉勉強強活得好一點,那當然要挑個輕鬆愉快的部門!

  這個光祿寺就挺好,錢多事少,同事友好,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少做事,多拿錢,快活賽神仙!

  不能怪他胸無大志,實在是吧他們現在離亡國好像還挺遠,經濟好像發展得挺不錯,朝廷里個個都是人才,皇帝還是個挺好的人(飯菜難吃都能忍),這不是沒他發揮的餘地嗎?

  至於百姓過得怎麼樣,他現在還沒出過城,去過的最遠的地方是東華門燈市和紫禁城內部,暫時還不知道什麼民間疾苦。

  所以說,作為泱泱大國的小小子民,他有選擇輕鬆生活的條件!

  文哥兒覺得自己這追求,一點毛病都沒有!

  當然,這個「沒毛病」是他的自我感覺。

  謝遷聽文哥兒問出「怎麼考」這個問題,臉上有了和善的微笑。

  「你還小,想這些也太早了。想要當京官,怎麼也得考個進士、進個翰林院再說吧?」謝遷沒有再和文哥兒閒聊,而是抬手敲敲桌子,宣布這次旬考正式開始,「來,讓我看看你這幾天書讀得怎麼樣。」

  《和善》。

  文哥兒一顆小心臟莫名抖了抖,當即收起自己的小心思開始專心應對謝遷的提問。

  對於要怎麼跳過謝遷和王華問題里的陷阱,只回答自己應該會的那部分內容,文哥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好學生,不怕考!

  驕傲.jpg

  楊廷和在旁邊看著師生兩人你來我往地問答,竟是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到後來看得興起,他也隨機插上幾句話,提出一些問題考校文哥兒。

  文哥兒一下子卡殼了。

  等會,兩個先生輪流提問,他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這些問題他到底是該知道答案,還是不該知道答案?

  眼下是面對面地交流,他要面對的還是兩個科舉大贏家,想要藏一兩手偷偷懶根本做不到。

  文哥兒那目前只能單線運行的小腦袋瓜子已經當機了,只能會的就老老實實回答,不會的也老老實實說不會。

  謝遷很滿意文哥兒的答案,表示他的進度非常不錯,接下來可以就著《三字經》讀史書了。

  按照明朝的科舉規定,讀書人開始習舉業之後,《四書》是必讀教材,《五經》是選修教材,應試者只要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挑一經來深入研讀就可以了。

  謝遷語氣稀鬆平常,仿佛只是在討論今天的天氣:「文哥兒你啟蒙這麼早,有的是時間去嘗試,不如挨個學一學,看看哪個最適合自己。反正你接下來都要學《三字經》了,那順便開始讀《春秋》吧。」

  接著謝遷又稍微給文哥兒解釋了一下,《春秋》這一經很簡單的,只需要通讀左氏、穀梁、公羊三家區區五十多卷的內容就成。

  文哥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