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犯了大錯殺掉就是了#

  朱祐樘也知道這些飯菜不太好吃,只是覺得還沒難吃到要他發作光祿寺的人而已。

  既然已經開始關注文哥兒的試吃表現,朱祐樘索性光明正大觀察起來。

  張皇后注意到朱祐樘正望著文哥兒所在的方向,也跟著看了過去。

  於是張皇后正好看到文哥兒夾起了第二根蘆筍。

  他愛乾淨,整個人看起來玉雪可愛,滿嘴的小白牙也刷得白晃晃的,咔嚓一口咬下去,那滿足的小表情看得別人能隔空嘗到滿嘴的蘆筍鮮香。

  蘆筍這東西,三四月開始冒頭,到四月底已經到處都是,價錢賤如泥,算不得多珍貴的食材。

  也許正是因為容易買到,所以光祿寺沒有糊弄人,端上桌的蘆筍不說做的多好吃,至少是滿桌子素菜里最新鮮的。

  巧的是,這東西不需要多複雜的烹飪方式就鮮甜爽脆!

  朱祐樘和張皇后看了一會,筷子不由伸向了面前那盤蘆筍。

  接著兩雙筷子不其然地在盤中相遇。

  張皇后:「…………」

  朱祐樘:「…………」

  嗐,不知為啥,看著看著就覺得滿桌子菜只有這盤能吃。

  作者有話說:

  文哥兒:慘,太慘了

  文哥兒:當皇帝,居然吃這麼難吃的菜!

  #我在皇宮當吃播#

  #呸,不好吃!#

  *

  註:

  ①光祿寺的職責範圍:參考《明史》,「……大官,供祭品宮膳、節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珍羞,供宮膳餚核之事。良醞,供酒醴之事。掌醢,供餳、油、醯、醬、梅、鹽之事。司牲養牲,視其肥瘠而蠲滌之。司牧亦如之。」

  ②孝宗吃素以及光祿寺的擺爛:參考《萬曆野獲編》

  「……【御膳】人主御膳用素,惟孝宗朝為甚。每月必有十餘日齋。然皆光祿寺卿省舊例以進,而內庖自行供給。又,因給事中徐昂言,仍發膳銀與光祿,以補上供之缺乏。至世宗久居西內,事玄設醮,不茹葷之日居多。光祿大烹之門既遠,且所具不精,故以烹飪悉委之大榼輩。」

  「【京師名實相違】……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

  ③朱元璋的《諭晉王敕》:「世之有血氣者未嘗不以飲食為命……罪而復用之則禍矣蓋為保命之要也……」

  老朱,怕死!

  第28章

  這不能怪文哥兒挑剔只能怪家裡人有什麼好吃的都緊著他,不好吃的、不適合他吃的飯菜從不往他面前端;去謝家蹭飯,謝家也是專門為老人小孩準備最好的飯食糕點。

  擱在旁人家,這菜屬於正常水平用的也是像模像樣的正常食材你怎麼挑都挑不出錯處來。

  明朝文官脾氣臭得很你要是因為飯菜太「普通」就發落人,他們可就來勁了鐵定紛紛捋起袖子上書勸諫:「您要頓頓吃山珍海味是嗎?您要光祿寺天天為您求新立異是嗎?您這樣做對得起太祖嗎?這是亡國之兆啊!咱必須防微杜漸!」

  這些話要是換個有脾氣的皇帝那就是直接槓回去了。

  朱祐樘卻不是那樣的人,他有意當個明君,不僅勤政作風直接效仿太祖朱元璋平時也很願意聽臣屬的勸諫。

  去年有人提議他廣納後宮,謝遷勸說他憲宗皇帝才大行沒多久、這麼早選納妃嬪不太適合他當下就聽進去了,孝期內連皇后都沒碰,夫妻倆見面就是純聊天(甚至一輩子都只有皇后一個)。

  這個性格註定了他不會因為飯菜滋味頗為一般就去追究光祿寺的人。

  擺爛這事也是挑對象的。

  光祿寺那邊也拿準了朱祐樘的脾氣,次次都踩准及格線送上飯菜從來沒讓人抓住過錯處。

  至於宮宴上的菜色如何百官沒有人會吱聲的。

  皇帝請你吃飯是榮耀是恩賜你吃完不寫首詩夸上幾句就算了,難道還敢對皇帝說「陛下您這頓飯真難吃」?

  是官不想當了還是命不想要了?!

  所以說反正沒有人會說不好吃那就糊弄糊弄得了。要是這次超常發揮拿了高分下次達不到這水平了,豈不是反而得挨罰?

  及格就好,及格就好。

  唉,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摸魚是摸魚者的通行證,實誠是實誠者的墓志銘」。

  即便宮膳的滋味遠不如期待中那麼好,文哥兒還是努力當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在眾多宮膳里就著其中幾道吃得肚皮飽飽。

  蘆筍上時,櫻桃正好也上了,傳膳太監最後端上紅通通的櫻桃果盤。

  這果子瞧著倒是新鮮,色澤甚是鮮艷,瞧著還水嘟嘟的,很容易勾起食慾。

  文哥兒一看,眼睛總算又亮了,伸出小短手取了顆熟透了櫻桃送進嘴裡。果然是應季的新鮮水果,一口咬下去甜滋滋的汁液就在嘴裡漫開,滿嘴都是櫻桃的鮮甜滋味。

  好歹算是彌補一下剛才試吃那麼多難吃素菜的煎熬。

  朱祐樘剛才難得多用了些飯菜,本來已經沒什麼進食的想法,只在一開始意思意思拿了一顆(免得其他人不好意思吃)。

  可這會兒瞧見文哥兒高高興興啃櫻桃,他突然又回味起剛才嘗到的甘甜滋味來,不免又跟著多吃了幾顆。

  至於太后和張皇后,自然也莫名覺得今天送上來的果盤很是不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