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就在歸元宗舉目無援時,卻得知一個名為墨盟的勢力願意助其一臂之力。
第34章 小狐狸
景國邊城,黃沙滔滔邊風嘯,游龍般的萬里雄關橫鎖邊疆、斷卻江山,城樓頂處金輝映影,氣勢磅礴。
城牆兩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城內旌旗凌空鐵騎肅肅,城外荒蕪蕭瑟灰煙漫散。
鳴長肅時不時瞟向辰言,以他對對方的了解,這個長久以來遭到軟禁,多少有點不諳世事的人,恐怕不習慣這樣的戰爭場面,更不習慣站在高位。
也許是經常透支靈氣的緣故,辰言總是一副慵懶輕慢的模樣,像極了睡不醒的長毛白貓。立於漫天硝煙之中,怎麼看怎麼不合適。
也是啊。他原只是為了擺脫被控制、利用的處境才會謀取高位,但本質上不是一個能適應鬥爭的人,也非喜好權位之人。
局勢變幻下,卻要面對兩國的爭鬥,肯定免不了疑慮。
果不其然,辰言環視了半晌這被人為阻斷成兩個模樣的風景,緩緩地開口問:“走上這一步,真的好麼?”
鳴長肅搖搖頭:“不是與崑山開戰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只有這一條路可選。這是景國內修真者必定會選擇的路,在你看來,也許放棄已經敗亡的盛國的土地,退一步求得安寧是好事,但兩國相爭豈是說退就退。
“盛國地處兩國之間,其中有江河天塹,以此為界進行劃分尚且還能維持我們兩國之間的平衡,若讓寧國將盛國全境吞併,則給了他們跨過天塹駐兵與我們邊界的機會。
“這一步,是萬萬不可退。”
辰言緊了緊絨毛外衫:“為何天下總是這般爭鬥不休,沒有寧日...”
“曾經,有一個人在這裡吟過幾句不成詩的句子。‘一枕黃粱蜉蝣夢,十載光陰乍已休。白骨黃沙今衰朽,倚月潑酒醉高樓。’”鳴長肅遙望四方天地,陷於回憶之中,“‘流雲淨洗崇山澈,鳴雀歌盪江水清。睽闊河山千萬里,歸雁卻能度峽關。跨馬遙對黃昏立,羹湯尚溫未有還。’”
“這是?”
“是於將軍當年醉後在城樓上所吟。那時我年紀不大,初入軍中,心裡其實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明白,只是被命運推搡著走到了那裡。我痛苦於自己竟要在與他人的廝殺中度過人生,卻不解其意義何在。”
辰言看著他沉浸於回憶里,惆悵低落的模樣,忍不住將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鳴長肅卻拍了拍他的手,接著說:“將軍是我見過最心狠也最心軟的人,一世所尋不過四海安寧,卻一生兵戈戎馬、夜不得寧。後來我做了近侍,說來有趣,我常撞見他深夜醒來,對月遙望。
“也許是思鄉、思親,又或者對戰死的友人,甚至亡與他手中的亡魂的沉湎。我不知道,也不敢問。
“太平、安寧,這是多少人午夜夢醒搵淚長思之事,多少人的魂牽夢縈,卻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辰言欲張口而吶吶無言。
鳴長肅長出一口氣,好似把胸中惆悵盡掃而出,哈地一聲笑:“你說,要是有天這江山能不被高牆截斷,人心能不被邊界所隔,四海承平、八方寧靖...我就陪你天地浪遊,看你想看的風景,如何?”
而另一方,遠在崑山之上的樹林苑囿內,水霧漫散、重重隔隔,隱天蔽日,昏暗陰濕的天氣讓人感到清涼,雲遮霧繞則為這裡添了幾分半遮面的神秘色彩。
白弈塵不是第一回 到雁圖南的院中,卻是第一回隻身來此。
和其他修者青瓦白牆、清雅素然的風格不同,雁圖南的居所可謂是極盡繁飾,三步一假山、十步一亭台,繞過了層層阻擋後方才得見屋子的真容。
剛踏進門,屋內懸著一個金絲楠木空籠子,其中空空如也。
“你已經肅清了兩方的不確定因素,現在不論是景國還是寧國的高層,都在掌控範圍內,為何還要放任讓他們彼此相爭?”雁圖南見他盯著鳥籠不放,打岔般問。
“我當然可以在表面上從高層下手重新建立起聯盟,但辰言也好、於錦煜也罷,在景國的根基都不夠紮實。他們是高層,也只是江上之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兩國整體角度看來,矛盾仍是無法弭平的。倘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強行促成聯盟,又要實現與墨盟的合作——讓其勢力現於域內,讓凡人也好、妖族也罷單獨得到一個不受壓迫的空間...你覺得會如何?”
雁圖南道:“你別用對那小子的語氣和我說話。他是你半個徒弟,我不是。”
他一想到如果這時是葉羨寒就一定會認認真真地思考回應,就不想說話了。即使這其中的因果他思考起來並不比葉羨寒慢。
白弈塵莞爾,無奈地自己接上話頭:“一定很難實現。而且不免再度造成人心的渙散,明合暗分。
“要讓他們感到威脅,逼迫景國向外求助。重要的是讓景國修真者打心底體驗到墨盟的強大,並且先在心理上過了與他們合作的一關,在合作中體驗到比分割更大的好處。同時讓所有勢力從根本上認同分裂和鬥爭帶來的痛苦,以及聯合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
“我會讓犧牲降到最低。障礙已經幾乎掃清,就沒必要真正開戰,不過是威懾而已。但身于歸元宗的修真者,不可能知道我們真正的目的。他們所知道的只有崑山與他們產生了衝突,且他們處於弱勢。
第34章 小狐狸
景國邊城,黃沙滔滔邊風嘯,游龍般的萬里雄關橫鎖邊疆、斷卻江山,城樓頂處金輝映影,氣勢磅礴。
城牆兩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城內旌旗凌空鐵騎肅肅,城外荒蕪蕭瑟灰煙漫散。
鳴長肅時不時瞟向辰言,以他對對方的了解,這個長久以來遭到軟禁,多少有點不諳世事的人,恐怕不習慣這樣的戰爭場面,更不習慣站在高位。
也許是經常透支靈氣的緣故,辰言總是一副慵懶輕慢的模樣,像極了睡不醒的長毛白貓。立於漫天硝煙之中,怎麼看怎麼不合適。
也是啊。他原只是為了擺脫被控制、利用的處境才會謀取高位,但本質上不是一個能適應鬥爭的人,也非喜好權位之人。
局勢變幻下,卻要面對兩國的爭鬥,肯定免不了疑慮。
果不其然,辰言環視了半晌這被人為阻斷成兩個模樣的風景,緩緩地開口問:“走上這一步,真的好麼?”
鳴長肅搖搖頭:“不是與崑山開戰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只有這一條路可選。這是景國內修真者必定會選擇的路,在你看來,也許放棄已經敗亡的盛國的土地,退一步求得安寧是好事,但兩國相爭豈是說退就退。
“盛國地處兩國之間,其中有江河天塹,以此為界進行劃分尚且還能維持我們兩國之間的平衡,若讓寧國將盛國全境吞併,則給了他們跨過天塹駐兵與我們邊界的機會。
“這一步,是萬萬不可退。”
辰言緊了緊絨毛外衫:“為何天下總是這般爭鬥不休,沒有寧日...”
“曾經,有一個人在這裡吟過幾句不成詩的句子。‘一枕黃粱蜉蝣夢,十載光陰乍已休。白骨黃沙今衰朽,倚月潑酒醉高樓。’”鳴長肅遙望四方天地,陷於回憶之中,“‘流雲淨洗崇山澈,鳴雀歌盪江水清。睽闊河山千萬里,歸雁卻能度峽關。跨馬遙對黃昏立,羹湯尚溫未有還。’”
“這是?”
“是於將軍當年醉後在城樓上所吟。那時我年紀不大,初入軍中,心裡其實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明白,只是被命運推搡著走到了那裡。我痛苦於自己竟要在與他人的廝殺中度過人生,卻不解其意義何在。”
辰言看著他沉浸於回憶里,惆悵低落的模樣,忍不住將手搭在了他的肩上。
鳴長肅卻拍了拍他的手,接著說:“將軍是我見過最心狠也最心軟的人,一世所尋不過四海安寧,卻一生兵戈戎馬、夜不得寧。後來我做了近侍,說來有趣,我常撞見他深夜醒來,對月遙望。
“也許是思鄉、思親,又或者對戰死的友人,甚至亡與他手中的亡魂的沉湎。我不知道,也不敢問。
“太平、安寧,這是多少人午夜夢醒搵淚長思之事,多少人的魂牽夢縈,卻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辰言欲張口而吶吶無言。
鳴長肅長出一口氣,好似把胸中惆悵盡掃而出,哈地一聲笑:“你說,要是有天這江山能不被高牆截斷,人心能不被邊界所隔,四海承平、八方寧靖...我就陪你天地浪遊,看你想看的風景,如何?”
而另一方,遠在崑山之上的樹林苑囿內,水霧漫散、重重隔隔,隱天蔽日,昏暗陰濕的天氣讓人感到清涼,雲遮霧繞則為這裡添了幾分半遮面的神秘色彩。
白弈塵不是第一回 到雁圖南的院中,卻是第一回隻身來此。
和其他修者青瓦白牆、清雅素然的風格不同,雁圖南的居所可謂是極盡繁飾,三步一假山、十步一亭台,繞過了層層阻擋後方才得見屋子的真容。
剛踏進門,屋內懸著一個金絲楠木空籠子,其中空空如也。
“你已經肅清了兩方的不確定因素,現在不論是景國還是寧國的高層,都在掌控範圍內,為何還要放任讓他們彼此相爭?”雁圖南見他盯著鳥籠不放,打岔般問。
“我當然可以在表面上從高層下手重新建立起聯盟,但辰言也好、於錦煜也罷,在景國的根基都不夠紮實。他們是高層,也只是江上之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兩國整體角度看來,矛盾仍是無法弭平的。倘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強行促成聯盟,又要實現與墨盟的合作——讓其勢力現於域內,讓凡人也好、妖族也罷單獨得到一個不受壓迫的空間...你覺得會如何?”
雁圖南道:“你別用對那小子的語氣和我說話。他是你半個徒弟,我不是。”
他一想到如果這時是葉羨寒就一定會認認真真地思考回應,就不想說話了。即使這其中的因果他思考起來並不比葉羨寒慢。
白弈塵莞爾,無奈地自己接上話頭:“一定很難實現。而且不免再度造成人心的渙散,明合暗分。
“要讓他們感到威脅,逼迫景國向外求助。重要的是讓景國修真者打心底體驗到墨盟的強大,並且先在心理上過了與他們合作的一關,在合作中體驗到比分割更大的好處。同時讓所有勢力從根本上認同分裂和鬥爭帶來的痛苦,以及聯合是對所有人都有利的。
“我會讓犧牲降到最低。障礙已經幾乎掃清,就沒必要真正開戰,不過是威懾而已。但身于歸元宗的修真者,不可能知道我們真正的目的。他們所知道的只有崑山與他們產生了衝突,且他們處於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