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陳群就是一個一板一眼,並且時時刻刻都仿佛在暗示別人,要他們跟自己一起一板一眼,無論衣冠還是舉止都不能有半點錯處的這麼一個人。

  劉備還是笑呵呵地伸手出去,請他坐下,又問他要不要一起用些朝食。

  這個答案一般是「不」。

  但今天的陳群很不一樣,他遲疑了一會兒就謝過了他,並且表示同意。

  ……這也很不尋常。

  跑來劉備府上蹭朝食的人其實挺多,二弟三弟是最常見的,簡雍和徐庶次數也不少,陸懸魚大半時間要不在青州,要不在外出打仗,但只要來下邳,她總是不帶客氣的,還會一邊吃一邊和他交流美食心得。

  但陳群一次都沒有過,於是劉備又狐疑地上下打量他,打量得清冷端肅的青年文官臉上有些不自在。

  僕役們去後廚吩咐時,正好可以講講話。

  「長文昨夜巡城辛苦,如何不多休息片刻?」

  陳群將那捲東西遞了過來,「為流民之故,憂不能眠。」

  劉備翻開了寫得密密麻麻的策略,一個字一個字地開始看。

  內容其實並不新鮮,就是建議在制訂戰時法規的前提下進行屯田。

  豫州已經被打爛了,好田剩的不多,因此會被世家豪強爭搶,但不代表這裡沒有田地,只是那些荒蕪的,甚至重新覆蓋上荊棘與樹木的土地想要重新開墾是需要花費力氣的,身家大些的豪強不屑去開墾,出身寒微些的士人不樂意去開墾,而流民沒有足夠的農具、耕牛、種子去開墾。

  在人口急劇減少,村落廢棄的地方,生長起來的不止是荊棘,還有野獸與盜匪,這些同樣也不是流民靠自己能對抗得了的。

  所以陳群建議劉備,將流民大規模地組織起來,為他們安排農具、耕牛、種子,幫助他們開荒,重新建立起村落,所得對半分,既能充實軍糧,又能幫助流民重新安頓下來。

  如果有人有自己的私牛,可以官四民六,如果私牛可以出借給官府,還可以另賺一份補貼。

  牛是最重要的,因為黃牛從配種到生育,再到成熟可以下田,至少是需要兩年的時間,而青徐兩地的耕牛也是一樣捉襟見肘,沒辦法大規模調配過來。

  農具和種子倒是可以調撥,尤其是青州有位叫諸葛亮的賢士,將犁改短改彎,輕便耐用了許多,青州的農人已經漸漸地用了起來,效果很好——陳群這樣寫到,如今正可以苦一苦田豫和諸葛亮,讓他們安排工匠,多做些農具送過來。

  劉備心裡暗暗記下了諸葛亮這個名字。

  之前只知道他擅長製造機擴,為小陸改良過一些弩機。哦對了!他叔父還是小陸特別看重,千辛萬苦請回來的一位高士,沒想到竟然還有一個很聰明的侄子!

  算算也到了及冠之年,劉備想,哪天也請來見一見,要是真如傳言中那樣出眾,就出同輿食同席寢同榻一下,怎麼也能拉來一起為大漢打工。

  「不過,若強要流民屯田,所得半分,」劉備重新將注意力放在這份策論上,「恐怕一二載安定之後,便將有百姓或逃散,或入豪強家為隱戶。」

  「在下考慮過這一點,」陳群說道,「每戶只要耕種官田滿五年,官田便錄為該戶的私田,如何?」

  劉備看著陳群發了一會兒呆,不明白他怎麼會出這種對世家很不友好的主意。

  在這個時期,土地兼併問題並不要緊,因為百姓已經死了十之七八,士族也跟著死個七七八八,所以空出了許多荒地和山林。

  但如果一切都按照老路子來,世家的抗風險能力和恢復能力都是遠高於百姓的,他們可以從投靠劉備開始很快地重新買房買地買奴婢,而走投無路的百姓為了活命也只能去賣身為奴,給世家當田客甚至是隱戶,然後滾雪球一樣,世家的田越買越多,買完田買山買林買湖泊,買到那些自由民也沒地可種,要麼餓死要麼也去當奴隸為止。

  然後新的起義開始,天街踏盡公卿骨,世家驚呆了。

  但其實這些累世閥閱的士人們很難看到自己身上的錯,他們會承認他們剝削了農人一點點,但也只有一點點而已,如果朝廷不剝削,外戚不剝削,宦官不剝削,如果一層層的地方官也不剝削,怎麼會逼反了農人呢?

  ……但這是他們的想法,因為其他人會想,憑什麼只有士人吃肉,皇帝外戚宦官就只能喝湯呢?

  陳群的想法並不高明,他甚至也想不出該怎麼樣一勞永逸地幹掉每一個王朝必然衰敗,必然土地兼併引發動亂的輪迴。

  但他還是盡力地用這種「貸款買田」的方式,盡力延緩了士族恢復元氣的腳步。

  只要百姓不依靠世家也能活下去,只要世家必須為他們的土地和奴僕繳納高額的賦稅,在整個大漢的土地都被開墾完,在人口多得沒有立錐之地之前,他們總還有時間慢慢想辦法吧?

  何況青州的劇城學宮印起書籍來漸漸熟練,出身寒微的女吏也越來越多,是不是將來有一天,那些泥巴里掙命的黔首也有資格做官了呢?

  士族總會有激烈抗議的那一天,但那時是不是還來得及呢?

  劉備很是感慨,想說些什麼,最後還是拍拍大腿,笑了。

  「若如君言所行,那班士人雖不能棄我而往冀州,但心中必有所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