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宣明晟還是溫和有禮的模樣,語氣卻帶著幾分嘲意:「區區一個敬王妃也不能勞皇兄費心,不過是借了二哥的光罷了……」
榮王聞言,抬眼看了看他:「你們都是皇上的親兄弟,他不會失了偏頗才是。」
可人與人之間,永遠存在親疏之分,就像他的冠禮,宣明繁親自出席又如何,不過是為了堵悠悠眾口,留下善待兄弟的美名而已。
事實上宣明繁回宮後倒是時常召見宣明呈,二人兄友弟恭,而他不過是在大理寺隨便安了個差事,鮮少問津。
擇選敬王妃不過是因為他到了年紀,忙著打發他罷了。
「皇叔知道我人微言輕,即便差事辦得再漂亮,也得不到一句話誇讚。父皇在時是如此,皇兄即位後亦是如此。」
榮王意味深長看著他,良久才說:「你不過是少了歷練的機會。眼下倒是有樁差事,是個立功的好時機,若是辦得好了,皇上定然嘉獎於你。」
「什麼差事?」
「青羊縣連下幾日大雨發了洪災,房舍農田被淹,正是需要朝廷賑災的時候,你若是自請去青羊縣賑災,皇上定然對你刮目相看。」
宣明晟陷入沉思。
夏日多雨,青羊縣隸屬涿州,離京城兩百多里,可謂十里不同天,雖然相隔不遠,但因地勢問題,雨勢過急過猛,至上游洪水泛濫。
一夜之間沖毀了數百房舍和萬畝農田,大雨雖歇,可數千百姓流離失所,僅靠官府清粥接濟,無處安頓。
這是新帝登基近一年來,遇到的第一場天災。
宣明繁連續兩日未眠,召見朝臣、聽詢災情、草擬聖旨,在書房寸步不離。
丞相遞上涿州知州加急送來的奏疏,沉聲說:「洪災發生三日,粗略估算災民有六千餘人,死傷過千。青羊縣臨江,大雨致江水上漲,又是夜裡,許多人跑不及被洪水捲走,到今日水勢小了才發現屍體。」
宣明繁倚在座椅里,神色微凝:「災民怎麼樣了?有食物嗎?」
「農田受損嚴重,百姓們只能往青羊縣去,有部分災民進了涿州城,國庫已經撥了十萬兩賑災銀兩,只能解決燃眉之急。」
天災從來都是歷朝歷代不能解決的難題,尤其洪災受損範圍廣,百姓世代傳承的心血被淹沒,是連一粒糧食都留不下的重創。
眼下安頓百姓,防患疫病是最要緊的事。
大災之後恐有大疫。
宣明繁看過奏疏,緩緩道:「再撥二十萬兩,賑災的糧食和防疫的藥材也一併準備,送往青羊縣。」
丞相問:「皇上看派誰去合適?」
洪災發生後,丞相就親自去了青羊縣,但他腰傷復發,宣明繁不讓他在那兒久留,只讓今日回京,另外派人去。
他合上奏疏:「老師以為?」
丞相想了想:「朝中可用之才眾多,此去涿州主要是坐鎮駐守,以安撫人心,避免動盪發生。涿州新上任的陳知州是兩朝老臣,經歷豐富,有能力解決此次大患,派出的人只要皇上信得過,能協助陳大人解決水患就成。」
宣明繁思量片刻:「明日朝會上定吧。」
「是。」
丞相稟完災情,這才躬身退下。
寧湘過來時,正好看到丞相的背影消失在轉角處。
問尤禮皇上稍後沒有要召見的大臣,不會耽誤朝政,這才進了書房。
宣明繁在看奏疏,時不時拿御筆硃批,腕間的佛珠被他褪下放在硯台邊,偌大的書房只聞筆尖摩擦過書紙的聲音。
寧湘放下食盒,溫聲問:「還在忙嗎?要不要吃點什麼?」
他從奏疏里抬頭,冷淡的眸色多了幾許暖意:「你吃吧,我不餓。」
她啞然:「都快天黑了,皇上您還不覺得餓?」
自顧自打開食盒,端出兩個碟子來。
「怕天熱,你吃不下,我做了兩個爽口的小菜,配著粥吃正合適。」
很清淡的兩樣菜,宣明繁時常愛吃的,眼下卻因她的話一愣:「你做的?」
寧湘難得赧然:「太久沒進廚房,手藝生疏了。」
十來歲時倒是跟著寧母學了幾個菜,後來進了宮都忘了,去年回江州,跟著大嫂學了段時間,勉強能夠拿得出手。
只是今日去了廚房折騰一番,紫檀心有餘悸說以後讓她別再去,保重身子要緊,小殿下不能沒有娘親。
廚子們戰戰兢兢,擔心她燒了廚房,好在最後有驚無險,折損了一籮筐的鮮菜鮮肉後,終於做好了一頓飯。
一聽是她做的,宣明繁果然很捧場,放下筆便隨她一起把菜放到桌上。
「色香俱全。」
寧湘莞爾:「還沒動筷,就覺得香了?」
他眉宇間的陰霾散了,牽了牽唇角:「淑妃娘娘做的一定想來不會差。」
他落了座,看她沒動:「你不吃嗎?」
寧湘在他對面坐下,托著腮,巧笑嫣然:「秀色可餐,看著你我就飽了!」
作者有話說:
做了兩天霧化,已經不咳了,如果有咳得難受的可以試試霧化。
第70章
宣明繁握著筷子的手一頓,牽動唇角笑了笑。
吃了兩口,發現與平日的味道略有不同,但同樣美味。
他誇讚:「好吃,你很厲害。」
寧湘挑眉:「真的?」
榮王聞言,抬眼看了看他:「你們都是皇上的親兄弟,他不會失了偏頗才是。」
可人與人之間,永遠存在親疏之分,就像他的冠禮,宣明繁親自出席又如何,不過是為了堵悠悠眾口,留下善待兄弟的美名而已。
事實上宣明繁回宮後倒是時常召見宣明呈,二人兄友弟恭,而他不過是在大理寺隨便安了個差事,鮮少問津。
擇選敬王妃不過是因為他到了年紀,忙著打發他罷了。
「皇叔知道我人微言輕,即便差事辦得再漂亮,也得不到一句話誇讚。父皇在時是如此,皇兄即位後亦是如此。」
榮王意味深長看著他,良久才說:「你不過是少了歷練的機會。眼下倒是有樁差事,是個立功的好時機,若是辦得好了,皇上定然嘉獎於你。」
「什麼差事?」
「青羊縣連下幾日大雨發了洪災,房舍農田被淹,正是需要朝廷賑災的時候,你若是自請去青羊縣賑災,皇上定然對你刮目相看。」
宣明晟陷入沉思。
夏日多雨,青羊縣隸屬涿州,離京城兩百多里,可謂十里不同天,雖然相隔不遠,但因地勢問題,雨勢過急過猛,至上游洪水泛濫。
一夜之間沖毀了數百房舍和萬畝農田,大雨雖歇,可數千百姓流離失所,僅靠官府清粥接濟,無處安頓。
這是新帝登基近一年來,遇到的第一場天災。
宣明繁連續兩日未眠,召見朝臣、聽詢災情、草擬聖旨,在書房寸步不離。
丞相遞上涿州知州加急送來的奏疏,沉聲說:「洪災發生三日,粗略估算災民有六千餘人,死傷過千。青羊縣臨江,大雨致江水上漲,又是夜裡,許多人跑不及被洪水捲走,到今日水勢小了才發現屍體。」
宣明繁倚在座椅里,神色微凝:「災民怎麼樣了?有食物嗎?」
「農田受損嚴重,百姓們只能往青羊縣去,有部分災民進了涿州城,國庫已經撥了十萬兩賑災銀兩,只能解決燃眉之急。」
天災從來都是歷朝歷代不能解決的難題,尤其洪災受損範圍廣,百姓世代傳承的心血被淹沒,是連一粒糧食都留不下的重創。
眼下安頓百姓,防患疫病是最要緊的事。
大災之後恐有大疫。
宣明繁看過奏疏,緩緩道:「再撥二十萬兩,賑災的糧食和防疫的藥材也一併準備,送往青羊縣。」
丞相問:「皇上看派誰去合適?」
洪災發生後,丞相就親自去了青羊縣,但他腰傷復發,宣明繁不讓他在那兒久留,只讓今日回京,另外派人去。
他合上奏疏:「老師以為?」
丞相想了想:「朝中可用之才眾多,此去涿州主要是坐鎮駐守,以安撫人心,避免動盪發生。涿州新上任的陳知州是兩朝老臣,經歷豐富,有能力解決此次大患,派出的人只要皇上信得過,能協助陳大人解決水患就成。」
宣明繁思量片刻:「明日朝會上定吧。」
「是。」
丞相稟完災情,這才躬身退下。
寧湘過來時,正好看到丞相的背影消失在轉角處。
問尤禮皇上稍後沒有要召見的大臣,不會耽誤朝政,這才進了書房。
宣明繁在看奏疏,時不時拿御筆硃批,腕間的佛珠被他褪下放在硯台邊,偌大的書房只聞筆尖摩擦過書紙的聲音。
寧湘放下食盒,溫聲問:「還在忙嗎?要不要吃點什麼?」
他從奏疏里抬頭,冷淡的眸色多了幾許暖意:「你吃吧,我不餓。」
她啞然:「都快天黑了,皇上您還不覺得餓?」
自顧自打開食盒,端出兩個碟子來。
「怕天熱,你吃不下,我做了兩個爽口的小菜,配著粥吃正合適。」
很清淡的兩樣菜,宣明繁時常愛吃的,眼下卻因她的話一愣:「你做的?」
寧湘難得赧然:「太久沒進廚房,手藝生疏了。」
十來歲時倒是跟著寧母學了幾個菜,後來進了宮都忘了,去年回江州,跟著大嫂學了段時間,勉強能夠拿得出手。
只是今日去了廚房折騰一番,紫檀心有餘悸說以後讓她別再去,保重身子要緊,小殿下不能沒有娘親。
廚子們戰戰兢兢,擔心她燒了廚房,好在最後有驚無險,折損了一籮筐的鮮菜鮮肉後,終於做好了一頓飯。
一聽是她做的,宣明繁果然很捧場,放下筆便隨她一起把菜放到桌上。
「色香俱全。」
寧湘莞爾:「還沒動筷,就覺得香了?」
他眉宇間的陰霾散了,牽了牽唇角:「淑妃娘娘做的一定想來不會差。」
他落了座,看她沒動:「你不吃嗎?」
寧湘在他對面坐下,托著腮,巧笑嫣然:「秀色可餐,看著你我就飽了!」
作者有話說:
做了兩天霧化,已經不咳了,如果有咳得難受的可以試試霧化。
第70章
宣明繁握著筷子的手一頓,牽動唇角笑了笑。
吃了兩口,發現與平日的味道略有不同,但同樣美味。
他誇讚:「好吃,你很厲害。」
寧湘挑眉:「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