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能說出這麼苦口婆心的話的都是天子近臣,王德勝哪個也不敢得罪,只能硬著頭皮應下。

  姜桃倒是有心想幫著帝後緩和關係,但是蕭珏這直男她明示暗示好幾回也不頂用,便想採用迂迴戰術,去和皇后搞好關係,從她那邊入手。

  那年過年,姜桃帶著窈窈進了宮,也見到了皇后。

  皇后身著盛裝,但不過十六七的年紀,面上是掩飾不住的稚氣。

  因為想同她交好,姜桃難得地表現出了自己熱絡的一面,還想借著人見人愛的窈窈刷刷好感度。

  但是皇后雖然沒有冷落她,卻也談不上熱情,神色和語氣一直是淡淡的。

  後來姜桃邀請她有空的時候出宮來沈家做客——蕭珏那樣的忙人,一個月都要去沈家幾回的。皇后不能輕易出宮,但只要說是姜桃主動邀請的,蕭珏肯定會帶她一道去。這麼一來二去的,夫妻關係不就改善了?

  可皇后只笑不應。

  那種場合姜桃也不能霸著她一個人說話,後來也就不再多言什麼。

  新年蕭珏第一次來沈家的時候,姜桃一個勁兒地往他身後瞧,看到他身後跟著的還是只有王德勝,不免就有些失望。

  蕭珏一把抱起窈窈在懷裡顛了顛,而後才道:「我就一個人來的,舅母想那無關緊要的人做什麼?」

  姜桃感覺到他態度不對勁,和王德勝打聽了才知道前一天皇后冷落姜桃的事傳到了蕭珏耳朵里,兩人為此還起了口角。

  新年上便是尋常百姓家都會注意不起爭端,更別說注重傳統和禮節的皇宮。

  姜桃算是好心辦了壞事,也就不攙和了。

  那之後不久姜家二老就急著給姜楊說親了,有了蕭珏這前車之鑑在,姜桃可不想姜楊再重蹈覆轍,就勸著二老別心急,反正那會兒姜楊年紀也不大。

  可是現在窈窈都四歲了,小姜霖都褪去了小時候的圓潤,成了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姜楊都從通政司的副手熬成了通政使正使,再不說親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而且姜桃也發現按著姜楊的意思,順其自然是不可行的!

  這又不是現代,年輕男女多得是接觸機會。未出閣的小姐都待字閨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姜楊過的也是通政司、沈家、皇宮三點一線的生活,旁人想給他說親他就更是不會應,真讓他順其自然,怕是就要孤獨終老了。

  家宴上姜桃特地提了這點,姜楊神色不變,老神在在地道:「小南還比我大兩歲,姐姐對我們素來一視同仁的,總不好讓我越過了他去。」

  猛然被點名的蕭世南低頭扒飯,旁邊的曹氏聽著這話眼淚都要出來了。

  早些時候黃了一門親事後,她第二年就接著給兒子相看人家。

  這次她吸取了上回的教訓,相看的不是清高的人家,而是同樣的武將人家。

  對方是護國將軍家的姑娘,年紀和蕭世南相仿,陽光開朗,還會些拳腳。

  兩家人在媒人撮合下碰了面,都有了接親的意向。

  後來便是安排蕭世南和那姑娘見面,兩人還挺志趣相投,騎馬射箭,拳腳刀劍,那是說不完的話。

  雙方家長自然樂見其成,就等著好日子過禮了。

  而在等待的時間裡,蕭世南和那姑娘又約著出去玩了好幾趟。

  偶然那姑娘遇到了一個上京趕考的書生,一見傾心。

  蕭世南也是傻的,板上釘釘的未婚妻不知道看緊著,那姑娘求到他面前,他還幫著對方和書生見面。

  最後那門親事自然也黃了,護國將軍家多了個舉人女婿。

  當時英國公和曹氏都要氣死了,拿著馬鞭追了蕭世南一條街。

  蕭世南躲到姜桃跟前,小聲爭辯說:「我和趙家妹妹只是兄弟般的情誼,她屬意的是文人書生。何必強人所難呢?」

  英國公氣急了真就揚起了馬鞭,得虧姜桃和沈時恩從中調和才沒鬧出大亂子來。

  也就是那次之後,蕭世南的親事變得不好說了。

  堂堂英國公府世子連著黃了兩門親事,確實是惹人遐想非議,不知道的還當蕭世南是有什麼問題。

  傳言一傳十、十傳百的,不明就裡的好人家也不敢再想著把姑娘許給她。

  曹氏心氣也高,並沒有放低標準,還是想著要給蕭世南相一個家世品貌都匹配的媳婦兒。

  蕭世南本來就沒開竅,前頭兩次全是看他爹娘著急上火才應下的,後頭他發現這事兒也急不來,就更是不上心了。

  一來二去地也就拖到了現在。

  姜桃本來是想著蕭世南有爹娘在,自己當嫂子給他說親有些越俎代庖,而且她那時候初初入京,也不認識什麼人,現在曹氏和英國公是拿蕭世南沒辦法了,姜楊還拿蕭世南當擋箭牌,她就不能再坐視不理了。

  於是姜桃當場拍板,讓姜楊和蕭世南開始組團相親。

  第190章 番外七蕭世南: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

  蕭世南這天從兵部下值之後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特地拐到楚家的鋪子去找了楚鶴榮。

  楚鶴榮回京後就沒有再去接著讀書,而是接手了自己家的生意,如今已然是他這一房的門戶支撐。

  他們這一房早些時候在整個楚家算是最底層的,後來分家的時候大房出了事,老太太就把楚鶴榮的爹娘留在身邊,選擇和他們一道過日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