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短短半年,京城裡就湧現出招收女子的店鋪。

  雖然此時拋頭露面對女子名聲還是不好,但前去應聘的都是家裡困難得不成的,飯都沒得吃了,誰還去在乎世俗眼光?

  漸漸地那些脂粉店、首飾店、成衣店的客人都發現店鋪里有了女夥計的好處,也開始習慣有女子出去謀營生,諸多適合女子的崗位也被開發出來。

  後頭姜桃的繡坊越發做大,已經不只是在京城本地出售繡品,還和蕭珏要了文書,搭上了楚家的商船,銷到了海外異國。

  異國他鄉的人對中原的繡品本就寶貝,只是普通的繡品本就要價不菲,而且大多是絲綢那樣不易保存、容易受損的料子,運輸費自然越發昂貴。

  而十字繡的繡品所用的十字格布厚實扛造,運輸保存的費用相對低廉,再加上本就只有普通繡品十分之一的售價,稍微富裕些的百姓都負擔的起。

  姜桃也沒想到海外市場開拓得那麼輕鬆,後來眼看自家繡坊里的繡娘已經跳開十字繡學會旁的了,她就十字繡的技藝對外公開了。

  蕭珏幫著她頒布了詔令,想學的人自然可去姜家繡坊學,但後頭十字繡品也要跟著朝廷的船隊走,再繳納一部分的運輸和銷售的費用,並勻出其中兩成利潤給姜家繡坊。

  十字繡技藝本就容易上手,學會的人越來越多,自然是供大於求了。百姓本就需要其他的銷售渠道,而繳納的費用和勻出的利潤攏共也就占總利潤的三成,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慢慢地這種銷售模式也就發展起來。

  不過數年,京城一代乃至附近州府,女子的地位就逐漸提高了不少——手巧的可以做繡活養活自己,手笨一些的也可以去應聘其他崗位。男人們也受到激勵,生怕被自家媳婦、閨女給比下去,但凡要臉面的都不敢再懶散下去。

  而在這一片欣欣向榮之景下,窈窈四歲了。

  她的生辰宴按著姜桃的意思沒有大辦,只在沈家辦了場家宴。

  家宴上來的還是那麼些人,依舊是熱熱鬧鬧的。

  但是姜桃看到這幾個小子就是一陣頭疼——蕭珏已經立了皇后,就是早先他屬意的太傅家的姑娘。那姑娘當年不幸落水,後來在床榻昏迷了數月之久。數月之後她醒了過來,又養了好些時候才能下床。

  後來蕭珏忙完了政事,被一眾大臣催婚催的煩不勝煩,終於把充盈後宮的事提上了日程。

  然後他就聽說太傅家的嫡女已經好的差不多了,就還是封了她為皇后。

  這故事傳到民間都快成當代浪漫愛情的典範了,什麼少年天子只鍾情一人,懸空後位近兩年只為等她康復。

  這種發生在普通人家都夠讓人稱道的了,更別說是自古薄情的帝王家,以至於他封后的那一年不知道出現了多少以帝後為藍本的話本子。

  姜桃不愛聽戲和看雜耍,平時主要的娛樂活動就是看話本,那些個話本寫的實在太真實,她看了幾本之後都有些相信了。

  等到蕭珏忙完大婚之後終於得空來了沈家,姜桃還不忘仔細問問他和皇后之間的故事。

  蕭珏當時聽完還愣了下,不解地反問姜桃說:「舅母說的什麼故事?我和皇后之間能有什麼故事?」

  姜桃就道:「外面相傳的版本不盡相同,說什麼的都有。但是大差不差的都是說你還是太子的時候,和當時是太傅家姑娘的皇后就相識了,然後你們互相傾心,鴻雁傳情……」

  蕭珏聽了就大笑道:「我當太子的時候都沒有見過她,什麼傾心傳情的,外面的人不知就裡也就算了,怎么舅母還相信了?」

  「不是吧,可是你為她等了兩年才立後……」

  蕭珏笑得越發厲害了,「那兩年在忙什么舅母能不知道?哪裡就是為了等她了?」

  姜桃仍不死心,「可是兩年後長成的世家小姐不知凡幾,為何還是她呢?」

  蕭珏答道:「選她是因為太傅為人剛正,兩袖清風,家風又甚好,教導出來的兒子也入了文淵閣。早些年我鬱郁不得志,也多虧了太傅在旁悉心教導開解於我……」

  姜桃說你等等,你這娶的是皇后還是她爹和兄長啊?

  蕭珏當時沒接話,但是臉上的神情宛如在說「這有差別嗎?」。

  本以為能聽到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的姜桃這才知道自己是想多了。

  不過蕭珏是皇帝,他的婚事就是國家大事,即便是姜桃也無權置喙,只能盼著他們夫妻能琴瑟和鳴。

  可惜婚後的蕭珏還是醉心於政務,日常的隻言片語里也不會提及皇后。

  姜桃和皇后也不熟稔,只得偶爾和王德勝打聽一下宮裡的情況。

  王德勝聽她一問起,就竹筒倒豆子一般道:「夫人可勸勸聖上吧,聖上也就大婚那日去了後宮一趟,後來還是夜夜宿在養心殿裡。皇后也幾乎不踏足養心殿。老奴說句僭越的話,帝後貌合神離,於國家社稷也不是好事吶!」

  王德勝對蕭珏的忠心絕對是毋庸置疑,能說出這番話顯然是他也是愁壞了。

  尤其好些個大臣看蕭珏主意大,勸不動他,也怕在這種事上勸多了惹來厭煩,私底下都在找王德勝求助,讓他幫著勸勸,不說讓帝後成那恩愛模樣,但為了嫡出的子嗣也該走的近些,再不濟就算蕭珏真的和皇后處不來,那也該選妃和選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