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紀大人是把罪過引到自己身上?

  正好趁著翻譯國外的醫書,讓大家不要責怪他娘子?

  好像是這個道理!

  再說,這句話又不會影響什麼,寫就寫!

  然後,留給後人抓破腦袋都想不通的問題出現。

  首先這個結論在後人看來,肯定是正確的。

  其次,古人怎麼知道的啊。

  最奇怪的是,古代史書上說,這是從國外翻譯的醫書中得來。

  但那個國家的典籍又證明了,明明是承平國的先發現的這件事。

  國內人說是外國先說的。

  外國又覺得原創為承平國。

  可這個消息傳出,紀煬又大大方方承認,讓本就因為經濟向好,女子讀書多起來的汴京女子們,不再因為這件事苦惱。

  有些膽大的,遇到公婆丈夫指責她生女兒的時候,還能直接反駁。

  這是我的問題嗎?

  這分明是你的問題!

  人家國外醫書都說了!

  紀煬本意自然是緩解他家娘子壓力,卻沒想到無形中緩解不少人的痛苦。

  可林婉芸一直研究國外這些醫術,其他方法倒是有可取之處,大多也能說些原因,但這條怎麼看都莫名其妙啊。

  好在她不是個糾結的性子,跟韓家的韓大夫一起鑽研國外醫書,再結合自己這裡的醫術,相信很快,他們的行醫水平就會提升一大截。

  那些外來的書籍,對文化跟醫學提供不小的幫助。

  剩下的領域自不用說,不會固步自封的文化才能更加進步。

  承平國顯然處在進步的時間。

  在這種氛圍下,一直被視為先進的工部,自然不負眾望。

  又做了一個新式的蒸汽機!

  但紀煬過去一看。

  好傢夥,以車舸為首的工匠,直接用蒸汽機代替傳統的鍛造鐵器的爐子,開啟了蒸汽機煉鋼之路。

  車舸還興奮道:「紀大人!之前你說,讓我找到可以量產鋼鐵的方法,這下終於找到了!之前那個量產方法,絕對不如這個。」

  「我還覺得,用蒸汽機來做巨大水車,就能灌溉萬畝田地,說不定還有移山填海之能。」

  「還有,用來代替牛力也不錯,只是如今的蒸汽機太大,若田地連成一片,倒是可行的。那燃料又貴,要是能找到代替的燃料就更好了。」

  紀煬聽完,默默插了一句:「說好的修補輪船,建火車呢。」

  這個科技樹既歪了,也沒歪。

  而且紀煬發現,他們已經真正理解蒸汽機的作用。

  說白了,蒸汽機的蒸汽,還有其中的往復運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產生動力。

  而這個強大的動力,可以推動輪船,推動列車。

  人力也是力,牛力也是力。

  蒸汽的動力更為誇張。

  車舸等人更適合想到,縮減蒸汽機的大小,還要選擇更便宜的燃料。

  放在現代的話就是,尋找新能源!

  其實這是個很自然的過程,最開始的人使用磨過的石頭,之後用木頭挖地,再後來用鐵器。

  接著開始換成耕牛,耕牛的農具也在更新。

  如今他們看到如此強大的動力,自然會不由自主改進。

  只要給古代能人志士一個想法,他們的創新跟智慧,絕對不會亞於任何人。

  他們恰好又在一個更好的時代。

  不過這會大家聽完紀煬的話,全都默默散開。

  倒不是怕紀煬。

  而是做著做著就跑偏,也不是他們想的啊。

  再說了,皇上跟紀大人不會介意的!

  他們知道!

  就是如此寬鬆的環境,他們才敢放開手腳去做啊。

  這註定是個發展極快的年份。

  日新月異這句話,絕對沒錯。

  雖然放在現代,這些東西或許都很粗糙,但在現在,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

  但他們這種研究,更是放在承平國農業發展基礎上進行。

  不是先皇跟近些年打的底子,絕對不會突飛猛進。

  畢竟看著是幾年時間的發展進程,實際上之前多少年的苦功夫打了基礎。

  當然,工部也不能可著勁的費錢。

  他們還是要時不時拿出點成果出來。

  在紀煬催促下,從汴京到舊都的火車終於建成。

  時間趕的也剛剛好,就在泰安四年六月份,皇后剛剛誕下皇子一個月,火車正式開通。

  主要是,沒點讓他們看得見的東西問世,影響以後要撥款。

  紀煬算是統領這些建造新東西的部門,自然要為撥款做準備。

  這四百里長的軌道檢查多次,就在官道不遠處,修的時候格外費力,但長長的軌道看過去,又讓人心生希望。

  火車頭用了蒸汽鋼鐵廠鍛造出來的鋼,看起來格外好看,還格外結實。

  這裡面的蒸汽機也是最新式的,不僅穩定,還比之前的省煤。

  後面跟著三節火車車廂。

  中間自然要坐皇上皇后,還有滿月的小皇子,再有皇上近臣,其他車廂不用說,都是汴京最金貴的人。

  原本朝中大臣多次反對,畢竟這火車速度太快,皇上皇后連帶皇子都在,豈不是太危險。

  用大白話就是,一個不慎,那是全軍覆沒啊,一個也不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