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看到皇上的年輕,更是讓人他們震撼。

  這些人終於看到卡里口中的官員紀煬。

  他們還以為,紀煬肯定跟錢釧海一樣,是個長著鬍子的官員至少四五十歲。

  沒想到這麼一看,同樣年輕,而且還很俊美,身量還高。

  紀煬朝他們點點頭,又看向錢釧海跟俞達,特別是俞達。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他從灌江府帶出來的,說是小吏,但一直跟著外鄉人卡里,之後跟著使者團去過國外,怎麼看怎麼滄桑。

  可俞達對紀煬卻是滿滿的感激。

  他家是灌江府的,過年的時候更是回家一趟,家裡如今的情況要多好有多好。

  當地官府還很照顧他家,畢竟他可是承平國的使者,更是紀大人手下的人。

  再說,別吃了那麼多苦,但他們這一趟十分值得!

  帶回來上萬本書可不是開玩笑的。

  滿朝文武看著帶回來的書籍,雖然裡面文字看不懂,但書這東西,他們這些官員怎麼會不懂其中價值。

  那些外鄉人里,自然少不了傳教士,當即竟然開始介紹他們的宗教。

  承平國的君臣皆是笑著聽他們說話,態度不卑不亢,既然不自大,也不自卑,讓這些萬里之外的人甚至感受到一絲惶恐,心裡更升敬意。

  這些外國人過來,還是跟汴京人長得不一樣的外鄉人來,汴京城也只是熱鬧一會。

  甚至還想問一句,是不是又過來修路的,他們都習慣了。

  錢釧海等人,則受著一波又一波的震撼。

  等知道承平國現在有兩年五熟的稻子,還有兩三熟的麥子。

  均產量一個提高了三百斤,一個提高一百五十斤。

  各種果蔬的培育更是沒停過,還因為嶺南跟北邊的糖產量提高,承平國的糖已經不是那麼金貴。

  普通人家都能吃得起,同時還是幾個關口最受歡迎的東西之一。

  他們已經已經站不住了,只是出去三四年而已啊!

  看著這些外鄉人滿嘴糖,承平國的人都習慣了。

  哪個外鄉人到這之後,不是先吃糖吃飽。

  不過想想也是,四五年前的時候,他們吃糖也沒這麼寬裕的。

  等他們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中一個外鄉人,竟然成為承平國狂熱分子,不管什麼東西,都夸這裡的好。

  甚至還想要成為承平國正式百姓,想要這的戶籍。

  禮部跟鴻臚寺的人萬般無奈。

  在紀煬這,完全當個樂子在聽。

  他們的輪船還在試航,從汴京到舊都的軌道在鋪設。

  而火車頭裡的蒸汽機,經過千百次改進,紀煬感覺已經快要到他都不懂的地步了。

  術有專攻,這是好事。

  再說蒸汽機,可不是只能坐輪船跟火車。

  接下來許多機械都能依靠這個強大動力來驅動。

  如今的火車跟輪船隻是領個頭。

  但領頭的作用有多重要,自然不用講,紀煬自然上心。

  可現在外面書籍回來,領到眾人翻譯,皇上也交給他,說是只有給他才最放心。

  怎麼忽然覺得,皇上開始畫大餅了。

  不過紀煬也覺得這些東西重要,帶著俞達卡里把上萬本書籍分類,再一點點翻譯。

  但靠著錢訓海等人肯定不夠,又從翰林院撥出不少人來學語言。

  這麼龐大的翻譯工作,需要讀書人可不少。

  國子監韓瀟那邊,自然也被調過去,韓家對書的熱愛自不用說。

  他甚至還寫信給潞州,讓韓家人過來。

  學習未知文化的學問,同樣重要。

  不止韓家,許多世家也好奇國外都在學什麼,讀什麼。

  等看到他們的哲學詩跟書畫作品時,同樣給出公平的評價,如今的承平國,真的是在交流文化,不自卑不自傲,在做平等有效的交流。

  一時間,外國風情的書畫倒是風靡一陣,很快又跟本地書畫融合,讓這些藝術煥發更多有趣的生機。

  而這些同樣在全國的報紙京都趣聞刊登,讓全國百姓一起來欣賞。

  畢竟各個地方官學的普及,讓很多百姓,特別是年輕人,都能接觸到文化知識,他們自然有自己的愛好跟品味。

  因為這些事,還引發不少爭執,而爭執的戰場就在這些報紙上。

  這些報紙的質量因為各界討論,更是提升了一個檔次。

  紀煬這會抱回家的,則是醫學書籍,他還讓俞達翻譯的時候,在書上添了一行字。

  這行字看著平平無奇,林婉芸還分析不出來原因。

  可對以後的影響卻極為深遠。

  那就是,生男生女這件事,是男的問題,跟女人無關。

  這件事只有俞達跟紀煬知道。

  而俞達對紀煬的忠誠,又絕對不會泄露。

  他苦思冥想,想不出來紀大人讓添這句話的原因,大人只對他說:「你就寫吧,這句話絕對是正確的,你還不信我?」

  這肯定是正確的,是現代醫術早就確認過的事。

  他現在雖不能說出原因,卻能給個結果。

  俞達又想了許久,難道說,這是大人為了緩解他娘子的壓力,所以隨便寫的?

  這樣好像也很正常。

  他們夫婦成親許多年,只得個女兒。

  雖說他們兩人不介意,但外面說閒話的不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