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他林家,家大業大,就是子嗣單薄。上數三五代,竟是連個分家產的兄弟都沒有。有的時候,林如海寧願家裡有幾個兄弟,哪怕只是庶出兄弟,姐妹都是可以的。就算是會分薄了家產,也不至於五服之內連個近親都沒有。

  就算到時候,分因著這些黃白之物,鬧得不可開交,但血脈卻是多了起來。

  唉,自古子女緣,便是強求不來。

  分了家,賈政一房的日常開銷便都自已出了,但是賈珠和大姑娘賈元春的日常份例,張氏卻當然史氏的面,提出由他們這一房來出。

  「弟妹不用覺得不好意思,難道你是他們的親娘。我就不是親伯母了嗎?再說,兩個孩子又能花得了幾個大子。可快別這麼外道了。說來,要不是弟妹堅持,我連你們梨香院的日常開銷,都不想讓你們出呢。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來。親兄弟何必算的那麼清明呢。」

  張氏的大方和氣,史氏一直都是知道的。尤其在金錢上,素來大方。而王氏自知嘴笨,便只是道謝不提其他。

  說到這個正式分產,還是賈瑚娶親前,張氏看著聘禮單子時突然想起來,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嫁慶嫁娶都要有個定例。但襲爵長房的孩子和不襲爵二房的孩子,卻是不能一例對待的。

  要知道,在世人眼裡,就算是賈璉這個嫡次子,也比賈珠這個嫡長子有身份。不然王家也不會認為賈璉比賈珠更適合王熙鳳了。

  幸好現在分了家,以後這些聘禮嫁妝,便都是各房自己的事情了。

  張氏管家很是嚴謹,直到過去多日後,唐朝才聽說了此事。而之所以會聽說,還是因為梨香院自己開伙的事情。

  原來,自從分了產,王氏的心裡還是輕鬆了幾分。以前總覺得公公去後,他們一家是住在大伯的家裡。現在雖也是如此,但卻是自給自足,從父親走後住在兄長家到了只是走親戚的地步。王氏心裡是暢快的。

  這一暢快,便從各個方面得到了滿足。

  就以前來說吧。史氏所在的榮慶堂和大房所在的榮禧堂都是有小廚房的。而大廚房,除了幾個自有院子的哥兒外,便只有梨香院和府里的下人使用了。

  再後來,張氏心疼兒子,特意在那四個套院裡,又蓋了一排房子,專門做小哥幾個的廚房後,就只有梨香院跟著府中的下人一起使用大廚房了。

  現在分了家,王氏就有了理由。從那之後,便在梨香院自己開起了伙。張氏似模似樣的勸了兩句,只說有什麼不湊手,或是想吃的,只管去大廚房給取,便將此事放下了。

  不過自二房自己開伙後,張氏便停了大廚房賈政一家的份例。所以看起出來,這話還真的只是一句客套話罷了。

  王氏知道後,便著人擴建了梨香院的小廚房,至此後,便是侍候二房的下人,也不再去大廚房用餐食。

  唐婆子自然是隨著二房的一眾,在梨香院用吃食。這一點,唐婆子卻是有些不樂意的。要知道這個年紀的女人,最喜歡的便是聊些八卦了。在大廚房吃飯,可比只在梨香院中的小廚房,能接觸和知道的更多呢。

  不過這樣一來,在中午吃飯的時候,唐婆子想要照顧一下李狗蛋卻是不能了。不過好在這些年,也沒有人故意欺負李狗蛋了。

  不但是李狗蛋這些年出息了些。就算是看在李漱得臉的面上,也沒有人會慢待李狗蛋了。

  這樣一看,兩房分家,對唐朝一家來說,來真的是沒有什麼影響。當初唐朝還特意幻想過兩房要是鬧了起來,她會不會左右為難呢。

  看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話,也並不全對。一個弄不好,便不是遠慮,而是杞人憂天了。

  跟唐朝的純看戲不同,大姑娘這裡,就有些個氣氛低迷。元春善琴,從四五歲開始,張氏便著重教導元春的各項淑媛課程,王氏不以為意,她們王家教女,可是沒有這麼多的花哨的。可惜,在張氏準備插手元春的事情以後,元春的事情,就不單單是王氏一個人的事情了。

  更何況史氏也是贊同張氏的,不然也不會有賈敏這樣的成品。張氏對元春很好,在元春尚不記事時,一度還以為張氏才是她親娘呢。

  在元春的心裡,史氏最和藹,王氏最親,而張氏,卻是最重的。年歲漸長,很多的事情,都被元春看在了心裡。張氏對她的用心教導,她又何嘗不知道呢。

  除了這些親人外,唐朝也被元春放在了心裡。元春也不知道為什麼,對於唐朝總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想要親近的念頭。所以每當唐朝進府請安時,元春一聽到,便會過來說說話。元春不明白,但唐朝明白,元春對自己的親近很有可能是因為那僅有的一次餵奶行為。

  張氏的安排,是充分考慮了史氏的心理的。史氏心理受用了,對張氏的管家能力也就更加的認可了。

  只是這一次的分家,讓已經懂事的元春心裡落下了痕跡。

  原來,她只是一個五品官的女兒。原來好多的大伯娘給自己的衣服料子和首飾,都不是她能夠穿戴的。

  原來,就算都是官家千金,父兄的品級,也決定了家中女眷的衣著配飾。

  原來,她也只是寄居在榮國府中的客人。

  原來,她和王家的大妹妹鳳姐是一樣的情況。而自己比她幸運的便是,自己的父母尚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