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說任誰十幾年如一日的被比較,壓制,也不會一如當初了。史氏的要求,太為難了些。而這些,隱隱約約的,史在也有些明了。

  唉!

  在史氏看來,現在看起來老大一家都是好的,對兄弟也好。但若是她百年後呢。人心易變。史氏想到若是一個弄不好,張氏有什麼壞心思,她走後,二房一家可能連一點財產都剩不下。

  這些事情若不是在她生前分完辦妥,誰知道她死後,兩房以什麼比例來分家呢。

  所以史氏想來想去,認為樹大分支,家大分家,也是正常的事情,只是分產而不分家。在她有生之年,兩房就在一個府中居住。等到她百年之後,二房再出府去。

  整個榮國府的財產,除了這座府邸和不可分的祖產,其他的按著價值平均分了十份。本來,按著規矩,襲爵長子,又是嫡子,可以得到祖產之外的七成家產,而二房,雖是嫡子,卻也只能得到三成。

  史氏問了張氏和賈赦是什麼意見。張氏和賈赦互看了一下,便提到以六,四比例來分。本來史氏也有這個意思,但她卻不希望兩個兒子之間再產生什麼隔閡。所以,才沒有提出來。只是詢問大房的意見。

  史氏想著,若是大房仍是要七三分,那將來她的私房就多貼補老二一些。可張氏是多通透的一個人,直接在之前和賈赦的談話中,提了六,四分。

  當然,張氏也不是那麼好心就是了。這個六,四分,也不過是面上好看,再糊弄糊弄不管家的賈赦罷了。知道什麼東西值錢,什麼東西不值錢,她敢說第二,這個府里的人就沒有人敢說第一。

  再一個,因著教養不同。對東西價值的估量也會不同。她當成寶的東西,二房的王氏卻未必會當成了好東西。反之亦然。

  所以,在張氏心理,分家產一事,很多的偶然,都可以變成必然。

  「…二弟不善經營,二弟妹人又老實,不如多分給他們一成,也是做兄長的情義。」張氏說這話時,賈赦還真的沒有想到,自家媳婦會這麼的大氣。

  不過不差錢的賈赦一聽,也就同意了。那一成的家產,他還真的沒有看在眼裡。要知道當初祖母的私房,可是百分之八十都留給了他。剩下的才給了父親。

  賈赦可以說是整個賈府最有錢的主了。畢竟史氏再有錢,可她幾乎沒有管過幾年家。但先老太太卻不一樣,不但管了幾十年的家,還得了不少先老太爺南爭北戰時的好物件。

  這樣一來,大房大度了,史氏更覺得滿意了。想著她就這麼兩個兒子。將來百年後,平分所有的私房。至於小女兒,該給的出嫁的時候便都給了。不但那時候給了,平時年節,得了什麼好東西也都給了她。等到百年後,就不分她一份了。

  母親慈愛,兄長大度,賈政感動不已,王氏也暗暗地鬆了一口氣。

  不過兩天,張氏便將家中的財產整理出了十份單子,看起來價值都是相等的。但張氏卻知道哪些更值錢,哪些價錢平平。

  王氏出身勛貴,但底蘊終究是薄了些。對一些只有讀書人知道真正價值的東西,並不清楚。而這個家裡,估計除了張氏,也就只有賈赦這個喜歡古董文玩的人清楚,可誰讓大老粗的賈赦並不關心自家媳婦是怎麼安排分家的呢。

  畢竟從和媳婦談過如何分家的時候,在賈赦的心裡,他便是吃虧的一方呢。哪裡想到自家媳婦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呢。

  在族中幾位族老和寧府族長的見證下,張氏讓王氏先挑。王氏挑了三張,前兩張都在張氏的意料之中,但最後一張,卻挑了張並不在張氏預料內的。這讓張氏即有些心疼,又有些納悶。

  那裡面的兩幅字畫,可是前朝真跡呢。

  而個中內情,張氏也許一輩子也想不到。這是王氏覺得占了便宜後,故意賣給大房的人情。

  誰讓這幾十年,張氏一直給人樹立的是『大方和氣』形象,讓人不疑有他呢。

  但不管怎麼說,張氏都得到了她想要的局面。分完了細帳,張氏立即便讓人將王氏挑中的財產,整理出來,抬到梨香院去。

  以後府中的庫房,便只裝著大房一家的財產了。就連庫房旁邊的那個院子,張氏都想好了要讓二兒子成親後居住。

  至於小兒子成親後的居所,張氏向西看了一眼榮慶堂。

  婆婆的身子骨還是那麼健朗,估計她的小兒子成親時是沒辦法搬到梨香院去了。

  話回當下,榮國府的這一場分家,不過三五天,便在和風細雨中完成了。

  也因此,榮國府的大房兩房在一片和諧寧靜的氛圍下分了家產,只是外人並不知道罷了。

  畢竟一般人家若是分個家產什麼的,就算不鬧得眾人皆知,也會紅臉白臉陸續唱罷,才算完事。誰又能想到這偌大的榮國府,分家分得這麼靜悄悄呢。

  不過此事,無論是張氏還是史氏都在日常往來的信件中告訴了賈敏。而當賈敏知道了娘家的消息後,在當年的走禮時,便調整了每一房應該走禮的禮單。

  以前沒分家,也沒分產。她喜歡大嫂,不喜二嫂。敬重長兄,又親近二哥。所以走禮都是一鍋燴的。但以後不同了,長幼有序,主次都要分明才不會失了禮儀,亂了分寸。

  賈敏將娘家兩房分產不分家的事情,抽了一個林如海不忙的時間跟他說了。林中海聽罷,面上也只是一笑。可是心中卻滿是苦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