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聽到主君如此責斥,任道遠惶恐不能附加,顧不上細細推敲自己將要說出口的話:「臣想著此事唯有平朔將軍出面,方能……」
任道遠話猶未竟,便被主君投過來的凌厲的眼風震懾住了,也意識到自己犯了大忌,一時間無言以對,垂下頭去兩眼直直地盯著地面,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鼻尖上滲出滴落,按伏在地的雙手恨不得能就地挖出個洞來給他藏身。
就連侍立在門外的小筍也為任道遠捏了兩把汗——這位禮部尚書因前時遵領聖命常駐館驛,今日並未列席早朝,尚且不知主君為凌霜之事正在肝火鬱結之時,他這一來堪堪猶如引風澆油一般把這火勢暴燃起來了。
正不知這殿中光景將如何收場,卻見太后攜著柔隱太妃往宣政殿這邊走來。
看到殿門關著而御前近侍小筍和蕭成都在殿外伺候,太后的眉彎眼角便流露出幾分疑猜的神色。她不悅地攢著眉頭瞪著殿門,冷淡的語氣中透著自以為是,似是詢問又似是料定地說道:「裡面與皇帝說話的,是靖遠公吧?」
小筍聞言先是瞥了一眼對面的蕭成,見他並沒有絲毫答話的意思,自己方才恭敬地開口道:「回太后,殿內晉見的是禮部尚書任道遠。」
「哦?」太后將信將疑地睨了小筍一眼,命道:「開門!」
小筍遲疑了一下,卻先隔著殿門揚聲稟道:「陛下,太后駕到。」方才緩緩推開了殿門。
太后攜著柔隱太妃一前一後地走進宣政殿,便看到南容澈滿臉陰翳地站在殿中,而任道遠則滿頭大汗地跪在當地。
見太后進來,南容澈方才略為緩顏,向太后請安並說道:「時下寒意侵人,母后怎麼不在寢宮靜養,當心著了寒氣。」
太后含笑受禮,卻又因覺得南容澈關切的話語中似有責備意味,笑容顯得不甚自然,因說道:「哀家聽聞皇兒今日聖心不悅,不免擔心,便過來看看。」說話間將目光略過任道遠,卻別有所指地繼續道:「皇兒若是為了做臣下者不合君心、不能為君分憂而動怒傷身,可是不值了。想我南曄人才濟濟,不見得哪個臣子竟是無可替代的。」說著便轉向柔隱太妃道:「哀家說的可在理?」
柔隱太妃向來聰敏,對於太后的心思亦可謂明察秋毫之末,自然明白她這樣說其實是含沙射影,意在指責凌霜的。而她更知道,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在南容澈面前即有半分貶抑凌霜之嫌,也是不明智的。於是便只作謙和一笑,回道:「柔隱愚鈍,怎敢妄評太后之識見。」
太后雖然沒有從柔隱太妃那裡獲得預期的贊同,但是聽到了恭維之辭也還算受用,便又將目光轉到任道遠身上,打量了好一陣,才緩緩開口道:「弄成這樣,是為那左少琛的事?」
任道遠卻不敢作聲,頭也埋得不能再深。
太后見他不答話,方又轉向南容澈,見他滿面陰雲中隱有愁色,於是道:「這扶朔使團也忒不成體統,這靖遠公……」說到此處忽覺不妥,為不顯得刻意便及時止住,走上去握起南容澈的手,說道:「皇兒,母后對於前朝之事,並無意多作過問,左右只是為你憂心。母后也明白你的孝心,是從來不忍讓母后勞神的,但以母后之心,如能替你分擔些許,反倒更覺心安些。」
太后一番溫情的話語使南容澈心中湧起一股暖意,便也將手按在太后的手上,輕聲喚道:「母后。」
太后見南容澈有所觸動,面上亦現出慈愛的微笑,繼續說道:「哀家命人學做了一樣扶朔的點心,不知是否正宗,想著請那位扶朔左相進宮來代為一嘗,皇兒以為可使得?」
跪在一旁的任道遠聽到太后的提議,不知是因激動還是憂懼,猛地抬起頭來,兩隻發紅的眼睛涌動著洪波,殷切地仰望著主君,如同等待審判一樣等著主君的決斷。半晌,才終於聽到主君無奈地嘆了口氣,轉過身說道:「你聽到了,還不去傳太后的懿旨?」任道遠聞言,立刻如獲救星一般領旨告退,直奔巡防營大牢去延請左少琛了。
第五十四章 接風塵梅岑論親
凌霜一行人一連幾日晝夜兼程,驛馬早已調換了好幾茬。凌霜離京時騎乘的是曾跟隨她浴血戰場的坐騎白練,而這一路嚴程迫行,則數次調換矯捷健行的驛馬望著寧州奔赴。綰系白練的韁索打了個虛結斜掛在轡頭上,本是為了讓它進退自由,而白練即使是在小憩調息的間歇,也始終不離凌霜左右。當終於在這一日清晨到達寧州城門下時,白練也已是風塵僕僕,汗下如血,然而映著城頭的第一抹曙光,其雄姿猶似剛從朝霞中奔下的天龍。只見它昂首闊步地走到凌霜身邊,卻側過頭用前額撒嬌似的去蹭凌霜的小臂,鼻中呼出均勻而溫熱的氣息,輕輕噴在凌霜的手上。
凌霜會意,笑著撫了撫它頸上的鬃毛,接著在所騎乘的驛馬上輕盈一躍,便兔起鶻落般地回到了白練的背上,白練重又抖擻精神,隨即發出一聲悠長而響亮的嘶鳴。
寧州城上的守衛都不禁因這聲馬嘶而顯得更加警惕,霎時擺好了防守的陣勢,對這一行飛馳而來的人馬高聲喝問:「來者何人?「
凌霜在馬上先向著城樓略一拱手,回道:」平朔將軍江凌霜急務叩城!「旋即解下腰間佩劍,以左手高擎在前,示於守衛:」可識得此劍?「
守衛長對劍打量過,狀似一驚,趕忙下令打開城門放行。凌霜便引著一行親隨飛馳而入,直奔毓寧公主行轅而去。
任道遠話猶未竟,便被主君投過來的凌厲的眼風震懾住了,也意識到自己犯了大忌,一時間無言以對,垂下頭去兩眼直直地盯著地面,豆大的汗珠從他的鼻尖上滲出滴落,按伏在地的雙手恨不得能就地挖出個洞來給他藏身。
就連侍立在門外的小筍也為任道遠捏了兩把汗——這位禮部尚書因前時遵領聖命常駐館驛,今日並未列席早朝,尚且不知主君為凌霜之事正在肝火鬱結之時,他這一來堪堪猶如引風澆油一般把這火勢暴燃起來了。
正不知這殿中光景將如何收場,卻見太后攜著柔隱太妃往宣政殿這邊走來。
看到殿門關著而御前近侍小筍和蕭成都在殿外伺候,太后的眉彎眼角便流露出幾分疑猜的神色。她不悅地攢著眉頭瞪著殿門,冷淡的語氣中透著自以為是,似是詢問又似是料定地說道:「裡面與皇帝說話的,是靖遠公吧?」
小筍聞言先是瞥了一眼對面的蕭成,見他並沒有絲毫答話的意思,自己方才恭敬地開口道:「回太后,殿內晉見的是禮部尚書任道遠。」
「哦?」太后將信將疑地睨了小筍一眼,命道:「開門!」
小筍遲疑了一下,卻先隔著殿門揚聲稟道:「陛下,太后駕到。」方才緩緩推開了殿門。
太后攜著柔隱太妃一前一後地走進宣政殿,便看到南容澈滿臉陰翳地站在殿中,而任道遠則滿頭大汗地跪在當地。
見太后進來,南容澈方才略為緩顏,向太后請安並說道:「時下寒意侵人,母后怎麼不在寢宮靜養,當心著了寒氣。」
太后含笑受禮,卻又因覺得南容澈關切的話語中似有責備意味,笑容顯得不甚自然,因說道:「哀家聽聞皇兒今日聖心不悅,不免擔心,便過來看看。」說話間將目光略過任道遠,卻別有所指地繼續道:「皇兒若是為了做臣下者不合君心、不能為君分憂而動怒傷身,可是不值了。想我南曄人才濟濟,不見得哪個臣子竟是無可替代的。」說著便轉向柔隱太妃道:「哀家說的可在理?」
柔隱太妃向來聰敏,對於太后的心思亦可謂明察秋毫之末,自然明白她這樣說其實是含沙射影,意在指責凌霜的。而她更知道,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在南容澈面前即有半分貶抑凌霜之嫌,也是不明智的。於是便只作謙和一笑,回道:「柔隱愚鈍,怎敢妄評太后之識見。」
太后雖然沒有從柔隱太妃那裡獲得預期的贊同,但是聽到了恭維之辭也還算受用,便又將目光轉到任道遠身上,打量了好一陣,才緩緩開口道:「弄成這樣,是為那左少琛的事?」
任道遠卻不敢作聲,頭也埋得不能再深。
太后見他不答話,方又轉向南容澈,見他滿面陰雲中隱有愁色,於是道:「這扶朔使團也忒不成體統,這靖遠公……」說到此處忽覺不妥,為不顯得刻意便及時止住,走上去握起南容澈的手,說道:「皇兒,母后對於前朝之事,並無意多作過問,左右只是為你憂心。母后也明白你的孝心,是從來不忍讓母后勞神的,但以母后之心,如能替你分擔些許,反倒更覺心安些。」
太后一番溫情的話語使南容澈心中湧起一股暖意,便也將手按在太后的手上,輕聲喚道:「母后。」
太后見南容澈有所觸動,面上亦現出慈愛的微笑,繼續說道:「哀家命人學做了一樣扶朔的點心,不知是否正宗,想著請那位扶朔左相進宮來代為一嘗,皇兒以為可使得?」
跪在一旁的任道遠聽到太后的提議,不知是因激動還是憂懼,猛地抬起頭來,兩隻發紅的眼睛涌動著洪波,殷切地仰望著主君,如同等待審判一樣等著主君的決斷。半晌,才終於聽到主君無奈地嘆了口氣,轉過身說道:「你聽到了,還不去傳太后的懿旨?」任道遠聞言,立刻如獲救星一般領旨告退,直奔巡防營大牢去延請左少琛了。
第五十四章 接風塵梅岑論親
凌霜一行人一連幾日晝夜兼程,驛馬早已調換了好幾茬。凌霜離京時騎乘的是曾跟隨她浴血戰場的坐騎白練,而這一路嚴程迫行,則數次調換矯捷健行的驛馬望著寧州奔赴。綰系白練的韁索打了個虛結斜掛在轡頭上,本是為了讓它進退自由,而白練即使是在小憩調息的間歇,也始終不離凌霜左右。當終於在這一日清晨到達寧州城門下時,白練也已是風塵僕僕,汗下如血,然而映著城頭的第一抹曙光,其雄姿猶似剛從朝霞中奔下的天龍。只見它昂首闊步地走到凌霜身邊,卻側過頭用前額撒嬌似的去蹭凌霜的小臂,鼻中呼出均勻而溫熱的氣息,輕輕噴在凌霜的手上。
凌霜會意,笑著撫了撫它頸上的鬃毛,接著在所騎乘的驛馬上輕盈一躍,便兔起鶻落般地回到了白練的背上,白練重又抖擻精神,隨即發出一聲悠長而響亮的嘶鳴。
寧州城上的守衛都不禁因這聲馬嘶而顯得更加警惕,霎時擺好了防守的陣勢,對這一行飛馳而來的人馬高聲喝問:「來者何人?「
凌霜在馬上先向著城樓略一拱手,回道:」平朔將軍江凌霜急務叩城!「旋即解下腰間佩劍,以左手高擎在前,示於守衛:」可識得此劍?「
守衛長對劍打量過,狀似一驚,趕忙下令打開城門放行。凌霜便引著一行親隨飛馳而入,直奔毓寧公主行轅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