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諸葛文燕一看見這要求有些傻眼,頭一條雜糧豆飯就有些為難人,宮裡連太監宮女都不吃雜糧,最差也是一半糙米一半白米煮飯或是大米和小米,大米和碴子做二米飯,吃雜糧到底雜到什麼份上,要怎麼吃啊?豆飯要怎麼煮才可口啊?皇上原來最愛吃肉,每餐無肉不歡,見到飯桌上有兩道素菜就會苦著臉,像吃藥似的把素菜吃了,沒有素菜又不開心說太油膩。這次又說全素……
諸葛文燕坐在那裡直發愁。
「娘娘可是為皇上用的膳食發愁?」她的尚宮姓張,本名叫淑蘭,宮裡姓張的尚宮太多了,為了區別一般稱她為蘭尚宮。
「唉……皇上真是愈發的看不懂了。」宮裡人都說她熬死了聞皇后,鬥敗了孟小小,一家獨大了,誰又知她的難呢?聞皇后怎麼死的她一清二楚,孟小小怎麼敗的她只知道一半,可皇上為了孟小小的事遷怒六宮,性情大變,誰也不要了,誰也不找了,連有個美人生孩子都不管了……人人都看著她,要她拿主意,諸葛文燕原先想著總攬大權,如今真的大權獨攬了,又覺得辛苦。
「皇上也是為了孟小小的事動了真怒,所謂見面三分情,他既然肯來與娘娘的情份就還在,娘娘多多哄勸些,一來二去的也就好了。」
「正因如此,今晚的晚膳要精心預備,可皇上偏要吃素……還要吃什麼五穀雜糧豆飯……」
「娘娘您這就想岔了,皇上愛吃怎麼,怎麼做,旁人不知道,劉總管豈能不知?他既然肯告訴您皇上要用什麼飯,奴婢呆會兒多問幾句,必能問出皇上要吃的飯如何做。」
「嗯,這道是個主意,你與他可相熟?」皇上身邊的總管已經死了兩個了,這是第三個……
「說來巧了,他與我進宮時便認識,我們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他老家與奴婢的老家,相隔不過幾個村子罷了,論起來還有些拐著彎的親戚,。」
「既然如此,你便與他多多來往便是。」諸葛文燕又叫了司庫女史聞女史過來,讓她從庫里取八百兩銀子給蘭尚宮,「你與他家既有親,就不妨多照應些他的家裡。」
「是。」
蘭尚宮拿了銀子回了自己的屋裡,自有小宮女端茶倒水揉肩,過了一會兒劉永祿便來了,劉永祿身量中等,長得卻極壯實,常年習武騎馬,生得也算五官端正,若非沒有鬍子與一般的武師區別不大,身上全無尋常太監的奴氣,他原來是司馬監的太監,平常也不過是預備馬匹等等,誰知竟被天大的福氣砸到了頭上,被皇上看中做了身邊的總管太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在皇上跟前自是要小心謹慎,離了皇上滿面紅光走路有風,一呼百應的,威風凜凜。
這樣一個人到了蘭尚宮這裡,卻是臉上的威風皆無,只有小心翼翼的陪笑臉,比見著皇上還要乖覺些,「蘭兒啊……」
「先別急著叫我,我先恭喜你發了大財啊。」蘭尚宮一邊說一邊扔出一包銀子出來。
「喲,這是哪裡來的銀子啊?」
「這是淑皇貴妃賞下來的,她還說了,咱們既然是親戚,便讓我多照應你家裡人。」
「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除了你沒家人……她說要照顧,你就多照應你自己個兒吧。」他一邊說一邊把小宮女趕到一邊,親自替蘭尚宮揉肩,「現在諸葛娘娘大權在握,辛苦的全都是你,偏你又不是宮內監的大尚宮,要受人刁難……辛苦辛苦啊……」
「我心不苦,命苦。」
「這又所謂何來?」
「呵呵呵,裝傻是吧,你身上這荷包哪來的?」蘭尚宮冷不丁伸身拽下他腰間的荷包。
「我正要跟您說呢,這荷包啊……是針線房王繡女送的……」
「哪個王繡女啊?姓王的在這宮裡可不比姓張的少。」
「叫文娟的那個……她是為了謀個差事才送我東西的……她是聽說了咱們倆是同鄉,想要讓我求一求您,升個管事……人家的相好是宮裡的侍衛,且看不上我這個沒根的人呢。」繡女和宮女不同,宮女到了年齡放出宮婚配,若非是主子讓做選侍,輕易不結交宮裡的太監做相好,免得壞了名聲不好嫁人。繡女則是一旦入宮勞役,非眼花不能做活不能還家。因此在宮裡結相好的最多。
「哦……」蘭尚宮拉長了音兒說了個哦字,眼睛往他身上瞟了瞟,「既如此,她有沒有許你什麼好處?」
「給了我幾匹好料子,我沒敢藏私,全讓人給你送來了。」
「呵,整天在宮裡呆著,哪有用好料子的時候……」
「這個……」劉永祿四下瞄了瞄,「你們都下去。」他揮了揮手,屋裡的小宮女全都出去了,臨走前還替這兩人關上了門,「我有一個事兒要跟你說,你可千萬別說出去。」
「你說。」蘭尚宮見他的表情嚴肅自然不敢怠慢。
「皇上身子不好了。」
「什麼?」
「噓!」劉永祿捂住了她的嘴,「我的祖宗!千萬別說出去!連諸葛娘娘都不能說!說了咱們倆一個也活不成!」
「嗯,我不說。」
「皇上現在急著交權給太子,兩父子整天在一起,不瞞你說……我早就是太子的人……」
「啥?」兩人豈止是同鄉,當年若非逢了戰亂,劉家全家死得只剩下他一個,他沒辦法逃荒遠走,蘭尚宮早就嫁給他了,誰知在宮裡兩人又遇上了,這兩人是宮裡難得沒進宮之前就識字的,進宮之後盼著能在一起又一個勁的偷偷讀書向上鑽營,好不容易熬到一個做了女史一個做了副總管就悄悄的在一起了,直到現在一個做了諸葛文燕身邊的尚宮,一個做了皇上身邊的太監總管……
諸葛文燕坐在那裡直發愁。
「娘娘可是為皇上用的膳食發愁?」她的尚宮姓張,本名叫淑蘭,宮裡姓張的尚宮太多了,為了區別一般稱她為蘭尚宮。
「唉……皇上真是愈發的看不懂了。」宮裡人都說她熬死了聞皇后,鬥敗了孟小小,一家獨大了,誰又知她的難呢?聞皇后怎麼死的她一清二楚,孟小小怎麼敗的她只知道一半,可皇上為了孟小小的事遷怒六宮,性情大變,誰也不要了,誰也不找了,連有個美人生孩子都不管了……人人都看著她,要她拿主意,諸葛文燕原先想著總攬大權,如今真的大權獨攬了,又覺得辛苦。
「皇上也是為了孟小小的事動了真怒,所謂見面三分情,他既然肯來與娘娘的情份就還在,娘娘多多哄勸些,一來二去的也就好了。」
「正因如此,今晚的晚膳要精心預備,可皇上偏要吃素……還要吃什麼五穀雜糧豆飯……」
「娘娘您這就想岔了,皇上愛吃怎麼,怎麼做,旁人不知道,劉總管豈能不知?他既然肯告訴您皇上要用什麼飯,奴婢呆會兒多問幾句,必能問出皇上要吃的飯如何做。」
「嗯,這道是個主意,你與他可相熟?」皇上身邊的總管已經死了兩個了,這是第三個……
「說來巧了,他與我進宮時便認識,我們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他老家與奴婢的老家,相隔不過幾個村子罷了,論起來還有些拐著彎的親戚,。」
「既然如此,你便與他多多來往便是。」諸葛文燕又叫了司庫女史聞女史過來,讓她從庫里取八百兩銀子給蘭尚宮,「你與他家既有親,就不妨多照應些他的家裡。」
「是。」
蘭尚宮拿了銀子回了自己的屋裡,自有小宮女端茶倒水揉肩,過了一會兒劉永祿便來了,劉永祿身量中等,長得卻極壯實,常年習武騎馬,生得也算五官端正,若非沒有鬍子與一般的武師區別不大,身上全無尋常太監的奴氣,他原來是司馬監的太監,平常也不過是預備馬匹等等,誰知竟被天大的福氣砸到了頭上,被皇上看中做了身邊的總管太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在皇上跟前自是要小心謹慎,離了皇上滿面紅光走路有風,一呼百應的,威風凜凜。
這樣一個人到了蘭尚宮這裡,卻是臉上的威風皆無,只有小心翼翼的陪笑臉,比見著皇上還要乖覺些,「蘭兒啊……」
「先別急著叫我,我先恭喜你發了大財啊。」蘭尚宮一邊說一邊扔出一包銀子出來。
「喲,這是哪裡來的銀子啊?」
「這是淑皇貴妃賞下來的,她還說了,咱們既然是親戚,便讓我多照應你家裡人。」
「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除了你沒家人……她說要照顧,你就多照應你自己個兒吧。」他一邊說一邊把小宮女趕到一邊,親自替蘭尚宮揉肩,「現在諸葛娘娘大權在握,辛苦的全都是你,偏你又不是宮內監的大尚宮,要受人刁難……辛苦辛苦啊……」
「我心不苦,命苦。」
「這又所謂何來?」
「呵呵呵,裝傻是吧,你身上這荷包哪來的?」蘭尚宮冷不丁伸身拽下他腰間的荷包。
「我正要跟您說呢,這荷包啊……是針線房王繡女送的……」
「哪個王繡女啊?姓王的在這宮裡可不比姓張的少。」
「叫文娟的那個……她是為了謀個差事才送我東西的……她是聽說了咱們倆是同鄉,想要讓我求一求您,升個管事……人家的相好是宮裡的侍衛,且看不上我這個沒根的人呢。」繡女和宮女不同,宮女到了年齡放出宮婚配,若非是主子讓做選侍,輕易不結交宮裡的太監做相好,免得壞了名聲不好嫁人。繡女則是一旦入宮勞役,非眼花不能做活不能還家。因此在宮裡結相好的最多。
「哦……」蘭尚宮拉長了音兒說了個哦字,眼睛往他身上瞟了瞟,「既如此,她有沒有許你什麼好處?」
「給了我幾匹好料子,我沒敢藏私,全讓人給你送來了。」
「呵,整天在宮裡呆著,哪有用好料子的時候……」
「這個……」劉永祿四下瞄了瞄,「你們都下去。」他揮了揮手,屋裡的小宮女全都出去了,臨走前還替這兩人關上了門,「我有一個事兒要跟你說,你可千萬別說出去。」
「你說。」蘭尚宮見他的表情嚴肅自然不敢怠慢。
「皇上身子不好了。」
「什麼?」
「噓!」劉永祿捂住了她的嘴,「我的祖宗!千萬別說出去!連諸葛娘娘都不能說!說了咱們倆一個也活不成!」
「嗯,我不說。」
「皇上現在急著交權給太子,兩父子整天在一起,不瞞你說……我早就是太子的人……」
「啥?」兩人豈止是同鄉,當年若非逢了戰亂,劉家全家死得只剩下他一個,他沒辦法逃荒遠走,蘭尚宮早就嫁給他了,誰知在宮裡兩人又遇上了,這兩人是宮裡難得沒進宮之前就識字的,進宮之後盼著能在一起又一個勁的偷偷讀書向上鑽營,好不容易熬到一個做了女史一個做了副總管就悄悄的在一起了,直到現在一個做了諸葛文燕身邊的尚宮,一個做了皇上身邊的太監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