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派誰去查袁成的事?」

  「自然是卿大人!」賀行舟答得很快,這種事自然要交給信得過之人去辦,在他眼裡,卿嘉述就是半個賀家人,再信任不過了。

  兩年前卿嘉述從提達回京,成為賀行舟的太傅,賀行舟對他信任至極,事事都願問問他的意見,可以說這宮中最能降住賀行舟的,除了賀攸寧便是卿嘉述。

  這便是個最大的不妥,賀行舟一遇到朝堂之事,第一個便想著卿嘉述,那要其他人有何用。

  況且,此事確實不宜讓卿嘉述去查。

  「這件事交給溫應淮與李唯去辦為好。」賀攸寧並未直接下令,而是先與賀行舟商量,「他們二人能力與品行都不差,定能將這事辦好。」

  賀行舟卻有些為難,「可是阿姐,他們與袁成同為商戶出身,難保他們不會行包庇之事。」

  賀攸寧看著桌案上的奏摺,被分成三摞放著,便如同這朝中局勢。

  因著考官這一途徑,不少商戶進入朝堂,他們這些人受這朝廷上世家子弟的冷眼,自然而然分為三派,商戶、世家子弟,還有遊走於兩派之間的中立派。

  賀攸寧並不想管,畢竟離考官之試僅僅過了五年,在如此短的時間想要改變對彼此的偏見是萬萬不可能。

  何況,從前的朝堂也是黨派林立,相互抱團,與現在又有何分別。

  眾臣之間可以相互鬥爭,但賀行舟身為帝王卻要一碗水端平,如今便是打亂朝堂勢力的最好時機。

  「溫應淮與與我是舊識,他的品性皇上儘管放心,斷不會做出徇私舞弊之事。至於李唯,皇上應是很了解他。」

  後面這話便是打趣,前段日子卿嘉述總愛從宮外帶些糕點來,原想是送到賀攸寧宮中給她解解饞,不料卻被賀行舟瞧見。

  賀行舟想要,卿嘉述哪能不給,誰料賀行舟迷上這口宮外來的糕點,還吃壞了牙,被李唯知曉後,直接上了宣政殿,直言皇上莫因貪嘴壞了身體,又說自家有個兄長因著年幼貪吃,如今因著牙丑都羞於見人。

  惹得當時說話漏風的小皇帝一臉不高興,在賀攸寧面前說李唯像個不會看臉色的木頭。

  賀攸寧倒覺得有趣,李唯這般直來直去的模樣倒不似商人出身。

  賀行舟被賀攸寧說笑兩句,一下子便想起李唯站在殿內說話的樣子,思來想去覺得賀攸寧說得極對,李唯確實不是會包庇他人的人,連皇上的面子都不給,難道還會顧及旁人麼。

  賀攸寧要跟他說的遠遠不止這些。

  「如今朝中勢力分明,皇上定然明白,皇上要做的不是站在哪一方,而是要讓每一派勢力都覺得皇上是看重他們支持他們的。」

  權衡是帝王之術,賀行舟遲早要學會。

  「舊臣都是世家出身,瞧不起朝中的這些新貴,這些新臣也不是軟骨頭,盼得一朝出人頭地哪還會做卑躬屈膝討人喜歡之事,兩派之間的矛盾並非一朝一夕,想要化解是不可能之事。」

  賀行舟也知曉,在他出生前商人都是不許做官的,依附著世家組成商幫才能在各州府之間做些生意,過著這樣憋屈的日子,揚眉吐氣之後定會記恨著從前讓自己不如意之人。

  朝堂上的矛盾看似是兩派的矛盾,實則是祖祖輩輩積累下的恩怨,這些商人還記著從前的苦,待十年幾十年過去,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擺脫從前身份的束縛,忘卻祖輩所受的壓迫,成為真正的新貴之家,自然不會再有如今的矛盾,到那時他們與如今的舊臣已是一類人,受著壓迫的又是另一群人。

  因著地位產生的矛盾源源不絕,永不會終止,這是賀攸寧教給賀行舟的,他記得很牢。

  賀行舟點了點頭,「朕明白阿姐的意思,溫應淮與李唯在商人出身的官員中有些威望,讓他們自己查自己一是能驗一驗二人的真心,二是無論袁成是否真的行枉法之事,溫應淮與李唯定是按著規矩來,定會叫他們心生嫌隙,如此一來,朝中局勢便要變了。」

  本以為是互相取暖、相互扶持的團體,卻一朝發覺如此脆弱,那還有必要繼續下去麼,到時候必然如一盤散沙。

  至於世家那邊無需擔心,各有各的傲氣,對待外人不手軟,對待同為世家的也不仁慈,倒不用費那氣力。

  「若是袁成真的有錯,皇上又待如何處置?」依賀攸寧對賀行舟的了解,他定時要順藤摸瓜將接受袁成賄賂之人全數處置。

  果然不出賀攸寧所料,賀行舟正有如此想法,要他來看,貪官便是如同害蟲,攀在大昭這棵樹上,若是不除,遲早會被這些害蟲啃食殆盡,從內里掏空,到時枯木一支,隨風而倒。

  賀攸寧笑了笑,「皇上說的沒錯,可須知殺雞儆猴便可,這天下的貪官是殺不盡的。」

  「兩袖清風一心為國之人是有,但少之又少,私心二字誰也無可避免。」

  「袁成若有罪必要重罰,處死抄家也算是輕的,重要的不是他會不會死如何死,重要的是見了他後果之人還敢不敢,若敢,這膽子是大還是小。」

  賀行舟似懂非懂,賀攸寧並不著急,有些道理慢慢懂才好,他年歲小本不知曉這些的才好,只可惜身為帝王,還是早懂些為好。

  出了宣政殿,賀攸寧遠遠便瞧見一道熟悉的身影。

  第67章

  卿嘉述在外等賀攸寧許久, 二人一道上了城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