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她並未覺得自己一番努力付諸東流,此次選的官員介於弱冠與而立之間,這樣的年紀農戶出身之人早早被農活與生計磨平野心,能去學院的本就少數。
賀攸寧等的是十年後,等如今還在學院上學的孩童們真正知曉聽學的意義,到那時才是她真正在等待的結果。
農是國之基礎,她定不會拋棄他們。
到了睡前,賀攸寧才細細看著榜上的名字,果真不出她所料,這其中農戶出身之人少得可憐,只有三人,名次都不算高。
轉頭間卻在不經意的角落發現了一出乎意料之人。
溫應淮。
賀攸寧湊近看了兩眼,沒錯,上面寫著的正是溫應淮三字。
待差人去禮部調來此人的答卷,看著上面熟悉的字跡,賀攸寧心中這才有了定論,並非同名同姓,真的是她腦海中所想的那個人。
自從江寧一別,賀攸寧與溫應淮約定好京城相見已過去許久,本以為溫應淮不想踏足京城這片傷心地,沒曾想竟是以這樣的方式回來。
賀攸寧低嘆一聲,這榜上商戶出身之人未免太多。
作者有話說:
快要完結了
第66章
太初元年。
正值夏日, 宣政殿內放了不少冰塊,殿中還算涼快,可氣氛卻低沉, 殿中伺候的嬤嬤與太監們皆是大氣不敢出, 地上奏摺散落一地。
「朕就養了這麼一群營私舞弊、貪贓枉法, 若不懲治一番, 朝堂之上豈不是要貪墨成風。」
只見一唇紅齒白的男童端坐在殿前,許是氣憤,連面頰都飛上幾分紅色,這便是從前的皇三子,如今大昭朝的皇帝, 賀行舟。
賀攸寧一進殿便瞧見這一幕, 宮人一見她來仿佛瞧見救星,賀行舟瞬間像是只被捋順毛的貓兒,沒了之前的氣焰。
因著從前小皇帝的例子,賀攸寧總怕賀行舟長歪, 是以對賀行舟管教極嚴。
賀行舟這些年被宮中眾人捧著,養成了個暴脾氣, 若不是賀攸寧管著怕是要成個混世魔王。
這次發個脾氣又被賀攸寧撞見,賀行舟默默離開椅子,乖乖站著一副仍賀攸寧教訓的模樣。
賀攸寧撿起地上的一封奏摺瞧了兩眼, 宮人也跟在後面將散落的奏摺撿起, 整理好擺回案前。
「說說吧, 皇上為何動怒。」賀攸寧將手中的奏摺放回案前,眼角瞥見桌旁摔落在地的茶盞, 賀行舟心虛的往那兒挪了挪, 想遮住賀攸寧的視線。
賀攸寧自然不會讓他在宮人面前沒臉, 只當自己沒瞧見,伸手揮退其餘宮人,只留淡竹與一太監在一旁候著。
「皇上一生氣便摔杯子摔奏摺,弄得宣政殿內一片狼藉,生怕他人不知道皇上今兒個不高興?」
身為帝王,喜怒哀樂自然不能全表露在臉上,賀行舟卻是個一生氣便要人哄著的性子。
被賀攸寧訓了賀行舟有些委屈,偏偏他是個犟的,撅著嘴看著賀攸寧還等著她來服軟。
賀攸寧偏偏不吃他這一套,轉頭問起其他,「說罷,為何生氣?」
「阿姐不是看了奏摺麼,哪還需要問朕。」說罷一蹦,坐回椅子上背過身去不再說話,抬起衣袖擦擦眼淚,整個殿中都能聽見他誇張的抽泣聲。
伺候他的太監心疼的不行,要平日早就上前哄著,哪有天下至尊受委屈的道理,可今日礙著賀攸寧在,只敢低著頭當作自己未聽見皇上的假哭聲。
賀攸寧並不理他,拿起硃筆便坐在案前批改奏摺,全然不顧還在椅子上的賀行舟,兩人同坐在紫檀椅上,賀行舟整個人都蜷縮在一角,鞋子蹭到賀攸寧的衣擺,又努力縮了縮腳,更顯得可憐。
殿中卻慢慢安靜下來,只聽見硃筆在紙上的沙沙聲,心裡估摸著賀行舟心情大概平復,賀攸寧便開口問道:「袁成貪贓枉法之事,皇上如何看?」
袁成是四品官,祖祖輩輩皆經商為生,前些年才考官入仕,政績出色是以升遷極快,難免惹人眼紅,這不,彈劾的摺子已經遞上。
「朕已派人去查,袁家富庶,這些年想是沒少替他給上級遞銀子,至於從前的政績也有待再查,只是這袁成實在可惡,與官員間私相授受,壞了大昭風氣。」
賀行舟一提起袁成整張臉都皺成一團,賀攸寧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坐好,賀行舟立馬挪著身體在賀攸寧身邊坐好。
「皇上做的很好,既已派人去查為何還要生氣?」
聽見賀攸寧又問起自己為何生氣,賀行舟癟了癟嘴,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賀攸寧倒是比他自己還了解他,自賀行舟還是個抱在手中的嬰孩起,宮人們便知這是未來帝王,對其自然是討好還來不及,事事都順著他的心意。
心中一有不順氣便一定要發泄出來,待有人哄了便又好了。
賀攸寧也有意要改改他的脾氣,但無奈她也無法時時刻刻守在賀行舟身邊,才養成他這般脾氣。
「阿姐不是要怪你,只是生氣傷身,阿姐不希望你這般糟踐自己的身體。」知道賀行舟是個犟的,賀攸寧還是未將真心話說出,對待他似乎懷柔之法最為好用。
賀行舟果然就乖乖認錯,「是我不好,惹得阿姐擔心。」他聽宮人們說起,他的二哥是個體弱多病的,是以這帝位才能輪到他來坐,對他而言身體很重要。
賀攸寧摸了摸他的頭,這事便就過去了,又問起袁成之事。
賀攸寧等的是十年後,等如今還在學院上學的孩童們真正知曉聽學的意義,到那時才是她真正在等待的結果。
農是國之基礎,她定不會拋棄他們。
到了睡前,賀攸寧才細細看著榜上的名字,果真不出她所料,這其中農戶出身之人少得可憐,只有三人,名次都不算高。
轉頭間卻在不經意的角落發現了一出乎意料之人。
溫應淮。
賀攸寧湊近看了兩眼,沒錯,上面寫著的正是溫應淮三字。
待差人去禮部調來此人的答卷,看著上面熟悉的字跡,賀攸寧心中這才有了定論,並非同名同姓,真的是她腦海中所想的那個人。
自從江寧一別,賀攸寧與溫應淮約定好京城相見已過去許久,本以為溫應淮不想踏足京城這片傷心地,沒曾想竟是以這樣的方式回來。
賀攸寧低嘆一聲,這榜上商戶出身之人未免太多。
作者有話說:
快要完結了
第66章
太初元年。
正值夏日, 宣政殿內放了不少冰塊,殿中還算涼快,可氣氛卻低沉, 殿中伺候的嬤嬤與太監們皆是大氣不敢出, 地上奏摺散落一地。
「朕就養了這麼一群營私舞弊、貪贓枉法, 若不懲治一番, 朝堂之上豈不是要貪墨成風。」
只見一唇紅齒白的男童端坐在殿前,許是氣憤,連面頰都飛上幾分紅色,這便是從前的皇三子,如今大昭朝的皇帝, 賀行舟。
賀攸寧一進殿便瞧見這一幕, 宮人一見她來仿佛瞧見救星,賀行舟瞬間像是只被捋順毛的貓兒,沒了之前的氣焰。
因著從前小皇帝的例子,賀攸寧總怕賀行舟長歪, 是以對賀行舟管教極嚴。
賀行舟這些年被宮中眾人捧著,養成了個暴脾氣, 若不是賀攸寧管著怕是要成個混世魔王。
這次發個脾氣又被賀攸寧撞見,賀行舟默默離開椅子,乖乖站著一副仍賀攸寧教訓的模樣。
賀攸寧撿起地上的一封奏摺瞧了兩眼, 宮人也跟在後面將散落的奏摺撿起, 整理好擺回案前。
「說說吧, 皇上為何動怒。」賀攸寧將手中的奏摺放回案前,眼角瞥見桌旁摔落在地的茶盞, 賀行舟心虛的往那兒挪了挪, 想遮住賀攸寧的視線。
賀攸寧自然不會讓他在宮人面前沒臉, 只當自己沒瞧見,伸手揮退其餘宮人,只留淡竹與一太監在一旁候著。
「皇上一生氣便摔杯子摔奏摺,弄得宣政殿內一片狼藉,生怕他人不知道皇上今兒個不高興?」
身為帝王,喜怒哀樂自然不能全表露在臉上,賀行舟卻是個一生氣便要人哄著的性子。
被賀攸寧訓了賀行舟有些委屈,偏偏他是個犟的,撅著嘴看著賀攸寧還等著她來服軟。
賀攸寧偏偏不吃他這一套,轉頭問起其他,「說罷,為何生氣?」
「阿姐不是看了奏摺麼,哪還需要問朕。」說罷一蹦,坐回椅子上背過身去不再說話,抬起衣袖擦擦眼淚,整個殿中都能聽見他誇張的抽泣聲。
伺候他的太監心疼的不行,要平日早就上前哄著,哪有天下至尊受委屈的道理,可今日礙著賀攸寧在,只敢低著頭當作自己未聽見皇上的假哭聲。
賀攸寧並不理他,拿起硃筆便坐在案前批改奏摺,全然不顧還在椅子上的賀行舟,兩人同坐在紫檀椅上,賀行舟整個人都蜷縮在一角,鞋子蹭到賀攸寧的衣擺,又努力縮了縮腳,更顯得可憐。
殿中卻慢慢安靜下來,只聽見硃筆在紙上的沙沙聲,心裡估摸著賀行舟心情大概平復,賀攸寧便開口問道:「袁成貪贓枉法之事,皇上如何看?」
袁成是四品官,祖祖輩輩皆經商為生,前些年才考官入仕,政績出色是以升遷極快,難免惹人眼紅,這不,彈劾的摺子已經遞上。
「朕已派人去查,袁家富庶,這些年想是沒少替他給上級遞銀子,至於從前的政績也有待再查,只是這袁成實在可惡,與官員間私相授受,壞了大昭風氣。」
賀行舟一提起袁成整張臉都皺成一團,賀攸寧拍了拍他的背,示意他坐好,賀行舟立馬挪著身體在賀攸寧身邊坐好。
「皇上做的很好,既已派人去查為何還要生氣?」
聽見賀攸寧又問起自己為何生氣,賀行舟癟了癟嘴,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賀攸寧倒是比他自己還了解他,自賀行舟還是個抱在手中的嬰孩起,宮人們便知這是未來帝王,對其自然是討好還來不及,事事都順著他的心意。
心中一有不順氣便一定要發泄出來,待有人哄了便又好了。
賀攸寧也有意要改改他的脾氣,但無奈她也無法時時刻刻守在賀行舟身邊,才養成他這般脾氣。
「阿姐不是要怪你,只是生氣傷身,阿姐不希望你這般糟踐自己的身體。」知道賀行舟是個犟的,賀攸寧還是未將真心話說出,對待他似乎懷柔之法最為好用。
賀行舟果然就乖乖認錯,「是我不好,惹得阿姐擔心。」他聽宮人們說起,他的二哥是個體弱多病的,是以這帝位才能輪到他來坐,對他而言身體很重要。
賀攸寧摸了摸他的頭,這事便就過去了,又問起袁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