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這番話倒是叫賀攸寧對他另眼相看,崔大人出京一趟倒有所長進,也能想出靠譜的法子。
「此法甚好,便交由……」賀攸寧剛想要他去辦,可話到嘴邊一轉,「交由劉大人去辦。」
崔大人聽到前頭本都要謝恩了,可一聽賀攸寧將差事交給劉大人去辦,臉上的笑險些掛不住。
不是賀攸寧不信他,只是事情一多難免叫人分身乏術,不如專注一件事辦好,劉大人也是老臣,總晾著倒顯得賀攸寧是因為他是小皇帝的太傅而不願用他,落在他人眼中,縱使賀攸寧沒這個意思也會給劉大人帶來難堪,倒不如物盡其用。
每當這時,賀攸寧總想感慨朝中實在無人可用,也有意要透露給崔大人選官制度之事。
「有你們這些肱骨之臣自然是大昭之幸,只不過你們年紀已大,總叫你們奔波勞苦也不是個長久之計,朝中是該有些年輕的官員替你們分擔一二,不過無論是你還是本宮,都知曉世家子弟中並無出色的,只怕進了朝堂還要給你們添亂。」
「本宮也不忍你們如此辛苦還要教導後輩,不若待明年春日,選各州府書院中考核優秀的年輕才俊入朝為官,也好為你們分擔一二。」
崔大人難得聽出賀攸寧的弦外之音,這也得益於有人在背後指點,此刻他更覺那人的神通廣大。
賀攸寧不知崔大人怎得忽然喜氣洋洋的模樣,眼見著時間不早,便擺手讓他出去。
從州府的學院選學子並不是長久之計可卻能解當前燃眉之急,以後如何她還得細細思索一番。
崔大人一出宮門坐上馬車後便吩咐車夫儘快回府,他要將消息快些告知府上的謀士。
說來也巧,這位謀士是他在外籌辦書院時遇見,替他解決不少問題,崔大人此次回京便帶著他。
一進府,崔大人腳步一拐去了一處安靜的小院,他原為著謀士準備了另一處宅子,又寬敞又雅致,可貴人聽說他府上有一處楓林,便提出要住在這院中。
崔大人到時,那人正對窗作畫,崔大人一進屋便懊惱不已,「都是我愚鈍,未能理解先生的意思,今日見了渝平公主才知先生的智謀。」
崔大人說的是學院考核之事,從前謀士也曾提醒過他渝平公主決不是會辦養閒人的事,卻叫他否了,今日還在渝平公主面前挨了訓,實在是後悔。
面前站著的是個年輕人,可卻半點不妨礙崔大人恭恭敬敬喚他一聲先生,那人擺了擺手,只道無妨。
崔大人忙將賀攸寧要改舉官制度之事告知眼前的年輕人,「先生果真料事如神,渝平公主確有此意……」
窗外已冒出綠葉的楓樹被風吹過發出沙沙聲,男子有些發愣,良久才輕聲說了句什麼。
作者有話說:
之前有個寶子說想看賀晉的番外,你們還有別的想看的嗎?
第61章
賀攸寧近來總愛寫信, 寫完後也不差人送出去,疊好放進一小盒中,只是盒子實在太小, 裝不下許多信紙, 賀攸寧將手中的這張疊了又疊, 直至成一小豆腐塊的模樣, 硬塞進去。
淡竹將她所有動作都看在眼裡,見她總放不進去,自己瞧著也緊張,待信終於放進盒中,才長舒一口氣。
「每日都瞧見公主寫信, 卻不見寄出去, 都在盒子裡放著作甚,這盒子還這般小,哪還裝得下,前些日子大皇子差人送來東西, 那盒子還在庫房放著,比這精美又寬敞, 想來能裝不少信。」
說罷,淡竹便要轉身去庫房取,賀攸寧連忙叫住她, 「不用, 這盒子挺好的, 就用這個裝。」
賀攸寧有些不敢看淡竹,垂眸將盒子收起來, 放進身後的書架中還不行, 又拿起盒子在屋子裡走了一圈, 最終將其放在床頭。
淡竹好奇地看了兩眼拿盒子總覺有些眼熟,秦嬤嬤比她細心,一眼便瞧出那盒子的端倪,但笑不語。
秦嬤嬤知道賀攸寧臉皮薄,使了個法子將淡竹支走,替賀攸寧將桌案上的奏摺歸整好,似不經意間問道:「公主為何不寄給卿大人?」
「路途遙遠,不過是些閒話,也省得驛差辛苦跑這一趟。」賀攸寧說完才覺不對,抬頭對上秦嬤嬤帶著笑意的眼睛。
賀攸寧頗有些不自在,「嬤嬤怎麼知道是要給卿嘉述的?」
秦嬤嬤抬了抬下巴,自然是這盒子的緣故,她記得卿大人曾送公主一隻白玉簪,就是用這盒子裝著,盒身上刻著一枚楓葉,她雖老了可記性一向很好,定然不回出錯。
賀攸寧對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向來分的清楚,這盒子原在偏殿放著,不知何時被賀攸寧翻了出來,那白玉簪如今正在她的梳妝檯上放著,秦嬤嬤瞧見幾回心下便記住了。
賀攸寧用手摩挲著盒子上刻的楓葉,猶豫半晌還是開了口,「嬤嬤,我也不知道。」
這話說得突然,旁人聽了定不知賀攸寧是何意,嬤嬤在她身邊多年卻能明白她的意思。
「公主是再聰慧不過的人,想必心中已有答案,無需奴婢多言。」
問題就在這兒,賀攸寧從前對卿嘉述甚是不喜,可自江寧一行之後,二人關係便不似從前那般僵著。卿嘉述對她表明心意後,她總覺不知該以何種方式面對他。
從前二人相互利用面對彼此笑得都歡,如今坦誠相待賀攸寧反而覺得有些彆扭.
秦嬤嬤望著賀攸寧愁眉不展的模樣,緩緩向梳妝檯走去,拿起那隻白玉簪遞於賀攸寧,「感情之事大多糊塗,並非要全弄明白才好,公主與卿大人有同樣的抱負,心向著一處走的是同一條路,無論多遠多難終會相見。」
「此法甚好,便交由……」賀攸寧剛想要他去辦,可話到嘴邊一轉,「交由劉大人去辦。」
崔大人聽到前頭本都要謝恩了,可一聽賀攸寧將差事交給劉大人去辦,臉上的笑險些掛不住。
不是賀攸寧不信他,只是事情一多難免叫人分身乏術,不如專注一件事辦好,劉大人也是老臣,總晾著倒顯得賀攸寧是因為他是小皇帝的太傅而不願用他,落在他人眼中,縱使賀攸寧沒這個意思也會給劉大人帶來難堪,倒不如物盡其用。
每當這時,賀攸寧總想感慨朝中實在無人可用,也有意要透露給崔大人選官制度之事。
「有你們這些肱骨之臣自然是大昭之幸,只不過你們年紀已大,總叫你們奔波勞苦也不是個長久之計,朝中是該有些年輕的官員替你們分擔一二,不過無論是你還是本宮,都知曉世家子弟中並無出色的,只怕進了朝堂還要給你們添亂。」
「本宮也不忍你們如此辛苦還要教導後輩,不若待明年春日,選各州府書院中考核優秀的年輕才俊入朝為官,也好為你們分擔一二。」
崔大人難得聽出賀攸寧的弦外之音,這也得益於有人在背後指點,此刻他更覺那人的神通廣大。
賀攸寧不知崔大人怎得忽然喜氣洋洋的模樣,眼見著時間不早,便擺手讓他出去。
從州府的學院選學子並不是長久之計可卻能解當前燃眉之急,以後如何她還得細細思索一番。
崔大人一出宮門坐上馬車後便吩咐車夫儘快回府,他要將消息快些告知府上的謀士。
說來也巧,這位謀士是他在外籌辦書院時遇見,替他解決不少問題,崔大人此次回京便帶著他。
一進府,崔大人腳步一拐去了一處安靜的小院,他原為著謀士準備了另一處宅子,又寬敞又雅致,可貴人聽說他府上有一處楓林,便提出要住在這院中。
崔大人到時,那人正對窗作畫,崔大人一進屋便懊惱不已,「都是我愚鈍,未能理解先生的意思,今日見了渝平公主才知先生的智謀。」
崔大人說的是學院考核之事,從前謀士也曾提醒過他渝平公主決不是會辦養閒人的事,卻叫他否了,今日還在渝平公主面前挨了訓,實在是後悔。
面前站著的是個年輕人,可卻半點不妨礙崔大人恭恭敬敬喚他一聲先生,那人擺了擺手,只道無妨。
崔大人忙將賀攸寧要改舉官制度之事告知眼前的年輕人,「先生果真料事如神,渝平公主確有此意……」
窗外已冒出綠葉的楓樹被風吹過發出沙沙聲,男子有些發愣,良久才輕聲說了句什麼。
作者有話說:
之前有個寶子說想看賀晉的番外,你們還有別的想看的嗎?
第61章
賀攸寧近來總愛寫信, 寫完後也不差人送出去,疊好放進一小盒中,只是盒子實在太小, 裝不下許多信紙, 賀攸寧將手中的這張疊了又疊, 直至成一小豆腐塊的模樣, 硬塞進去。
淡竹將她所有動作都看在眼裡,見她總放不進去,自己瞧著也緊張,待信終於放進盒中,才長舒一口氣。
「每日都瞧見公主寫信, 卻不見寄出去, 都在盒子裡放著作甚,這盒子還這般小,哪還裝得下,前些日子大皇子差人送來東西, 那盒子還在庫房放著,比這精美又寬敞, 想來能裝不少信。」
說罷,淡竹便要轉身去庫房取,賀攸寧連忙叫住她, 「不用, 這盒子挺好的, 就用這個裝。」
賀攸寧有些不敢看淡竹,垂眸將盒子收起來, 放進身後的書架中還不行, 又拿起盒子在屋子裡走了一圈, 最終將其放在床頭。
淡竹好奇地看了兩眼拿盒子總覺有些眼熟,秦嬤嬤比她細心,一眼便瞧出那盒子的端倪,但笑不語。
秦嬤嬤知道賀攸寧臉皮薄,使了個法子將淡竹支走,替賀攸寧將桌案上的奏摺歸整好,似不經意間問道:「公主為何不寄給卿大人?」
「路途遙遠,不過是些閒話,也省得驛差辛苦跑這一趟。」賀攸寧說完才覺不對,抬頭對上秦嬤嬤帶著笑意的眼睛。
賀攸寧頗有些不自在,「嬤嬤怎麼知道是要給卿嘉述的?」
秦嬤嬤抬了抬下巴,自然是這盒子的緣故,她記得卿大人曾送公主一隻白玉簪,就是用這盒子裝著,盒身上刻著一枚楓葉,她雖老了可記性一向很好,定然不回出錯。
賀攸寧對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向來分的清楚,這盒子原在偏殿放著,不知何時被賀攸寧翻了出來,那白玉簪如今正在她的梳妝檯上放著,秦嬤嬤瞧見幾回心下便記住了。
賀攸寧用手摩挲著盒子上刻的楓葉,猶豫半晌還是開了口,「嬤嬤,我也不知道。」
這話說得突然,旁人聽了定不知賀攸寧是何意,嬤嬤在她身邊多年卻能明白她的意思。
「公主是再聰慧不過的人,想必心中已有答案,無需奴婢多言。」
問題就在這兒,賀攸寧從前對卿嘉述甚是不喜,可自江寧一行之後,二人關係便不似從前那般僵著。卿嘉述對她表明心意後,她總覺不知該以何種方式面對他。
從前二人相互利用面對彼此笑得都歡,如今坦誠相待賀攸寧反而覺得有些彆扭.
秦嬤嬤望著賀攸寧愁眉不展的模樣,緩緩向梳妝檯走去,拿起那隻白玉簪遞於賀攸寧,「感情之事大多糊塗,並非要全弄明白才好,公主與卿大人有同樣的抱負,心向著一處走的是同一條路,無論多遠多難終會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