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救災1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金硯秋渾身是傷,被折磨的奄奄一息,放下來後,一路被拖過來,連站起的力氣都沒有,顧桑苗秀眉一皺:「許尚武,他是我義弟。」

  許尚武明白她的意思,瞪了金硯秋一眼:「李大人說他是共犯。」

  「那你拿囚車來,我是主犯,他是從犯,把我們一道關進囚車吧。」顧桑苗道。

  他怎麼捨得將她關進囚車,會心疼死去。

  「送上馬車。」極不情願地命令道。

  他那駕馬車看著不起眼,卻是古樸奢華,雞翅木製的,又大又寬敞。光木頭就得是百兩銀子。

  一般人家哪坐得起這樣的馬車。

  「小姐姐……」金硯秋眼睛水亮亮的,就知道她會來救自己,不會放任自己不管的。

  「閉嘴。」某人很不爽地喝道。

  金硯秋在外流浪多年,別的本事沒學會,察顏觀色倒是厲害得很,立即道:「大人是小姐姐的……未婚夫麼?」

  「未婚夫?」許尚武心情大好:「嗯,就快了,快了。」對師爺的態度也好多了:「那什麼,念在你還有些眼力,那一百幅畫就算了,就你這畫功,莫把本將軍的……」

  「是,小的再也不敢冒犯夫人,將軍恕罪。」師爺拍馬屁的本事更勝一籌。

  顧桑苗不知許尚武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她不懼怕上公堂,更不懼公審,桐州知府只問她殺縣令的罪,可知為何要殺?

  那淮安縣令為官一任,做的卻是魚肉百姓的事,他身為知府,真的一點也不知麼?

  滿街的流民,窮苦百姓,他可曾用心救治?

  這些,正好在公堂之上,好生問問這位父母官。

  聽聞公審女匪首,不知底細的百姓們將知府衙門圍了個水泄不通。

  天氣悶熱,許尚武坐在高堂之上,汗流夾背,四個衙役拿著大扇子卻守在顧桑苗身邊侍候著,輪番替她扇風。

  與顧桑苗對面而坐的李潤安臉色鐵青,這是審犯人的模樣麼?到底誰才是犯人?

  「帶原告。」許尚武一拍驚堂木道。

  李潤安愣住:「原告……大將軍……」這是公案,哪有什麼原告,要是,也是自家女兒。

  「沒有原告?那你公審個什麼勁,或者你是誣告?所言之一切皆是虛構的?」許尚武道。

  「不是啊大將軍,當時確實有許多人親眼目睹,是這位……姑娘殺害了淮安縣令及一名婦人……」

  「那目擊證人便是原告,請上堂來。」許尚武一派公事公辦的樣子。

  「你,還有你,你們,是原告嗎?」許尚武指著幾個小兵士道。

  小兵士忙搖頭:「回大將軍,小的只是聽命而為,是剿殺土匪還是鎮壓百姓,小的管不了,此案與小的牽連不大,小的當不了原告。」

  李潤安氣得鬍子都歪了,一群勢利東西,無恥。

  突然就想起當時是總督大人唐萬坤領的兵,忙道:「大將軍,當時河道總督唐大人也在場,他親自指揮的……」

  「你的意思是,唐萬坤是原告?」許尚武打斷道。

  李潤安當然不敢讓唐萬坤當原告:「下官的意思是,唐大人也可以作證。」

  「嗯,這個容易辦,唐萬坤隨後就到,既然他也只是證人,那你的原告呢?還是快快請上堂來吧,本將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不能耽擱太久。」

  李潤安心道,你有事就快去吧,把女匪首留給我處置就好了,這種事情,原本就是地方官辦的,哪有大將軍坐堂辦案的道理?

  「李大人,你若再不讓原告上堂,本將軍就當你是原告了。」許尚武道。

  哪有知府當原告的,自己還想坐回公堂之上來判案呢。

  李潤案一咬牙道:「有的有的,請大將軍稍等。」回頭吩咐人去請自己的女兒,萬夫人。

  這位萬夫人相貌清秀,行止得體,上得堂來,跪下,兩眼淚汪汪地看著李潤安,李潤安忙擺手:「萬李氏,你可認得堂前這個女子。」

  萬李氏細看了顧桑苗兩眼,含淚道:「認得,就是她……殺了奴家的夫婿。」

  「你是親眼所見麼?」許尚武道。

  萬李氏哭道:「當時奴家被嚇暈過去,醒來時,夫君已死,而總督大人正率兵捉拿她,大家都說,是她殺了奴家的夫君。」

  「小苗,她說你殺了人,你可有話說?」許尚武回頭溫柔地問道。

  原告萬李氏跪著,被告卻堂堂正正地坐著,還有幾個人侍候著,萬李氏不解地看了父親一眼,眸中滑過一絲慌亂。

  「不是,人是小人殺的,不關小姐姐的事。」同樣跪在地上的金硯秋突然道。

  小士兵突然醍醐灌頂般醒悟,一下跪到堂前:「是了,小的可以作證,確實是這小子殺的縣令大人,而非這位姑娘 。」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小兵士看出許尚武的態度,不敢得罪顧桑苗,卻知金硯秋無依無靠,能讓他頂去所有的罪,大將軍開心了,李大人也不會那麼怪罪自己。

  顧桑苗正要說話,許尚武卻先開了口:「說,你為何要殺萬縣令。」

  金硯秋道:「大將軍,那萬縣令罪大惡極,是我金家的仇人,該殺。」

  「胡說八道,血口噴人。」李潤安斥道。

  「大將軍,小的沒有胡說八道,全淮安縣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多麼無恥貪婪,魚肉百姓的大壞蛋,他與我繼母勾結行苟且之事不說,還奪我金家田地房產家業,將朝庭撥發下來救濟災民的好糧全都貪沒,從官倉中運走,屯於我金家糧倉之中,下發給災民的糧食全是發霉變質的,又……」

  小少年滿腔激憤,痛數萬知縣的罪行,說得塊淚俱下,一些流亡到桐州的淮陰百姓在外圍觀,大多知道內情,也紛紛在堂外附言控訴,桐州百姓感同身受,也幫著痛斥這些貪官,一時間,群情激憤。

  李潤安越聽越怒,越聽心越慌,對著堂外大喝:「吵什麼,再吵本官治你們個擾亂公堂之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