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孫孺在南方被打敗的同時,孫孺的老主公吃人頭子的秦壽宗,也在北方也被軍閥朱雯打敗了。

  作為現今中原腹地最大的割據者,現在這片地歸了朱溫。

  朱溫雖然也有幾分打仗的能耐,可是這樣時代的軍閥,哪一個稍稍克制些燒殺搶掠,就是很不錯了,更不要提救災這種事。

  老儒生本是衝著勸說朱雯救災去的的。

  只是卻被朱雯給趕了出來,險些沒了性命。

  老儒生和他的弟子們對這些割據者絕瞭望,眼見得大旱將至,千里將要絕收,就變賣了所有家財換作糧食,駕著車去救災了。

  能救一些是一些。

  "知其不可而為之,子文,越是這樣的世道,我等就越要清醒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奔波......你萬不可如郁一般,竟然把輔佐朱溫這等殘暴之人,當作是成就儒門王道理想的機會。"

  那年輕人恭恭敬敬應了一聲。

  盛沐聽著,忽覺衣服里有什麼發燙,拿出來一看,竟然是祝子越給她的符籙。她一直忘了自己還收著。

  她打開符籙,忽然撲面而來一股力量,將她的意識拉入了符咒中......

  盛沐感覺自己漂漂浮浮地在一個虛幻的境地,在看著一段記憶。

  古有神人,稟天地之氣而孕,接眾生之心而誕。

  餐風飲露,乘風御氣,游於四海。

  古神有兩者,一為承天地間各色自然現象而生。而為受眾生心聲而誕的自然神。

  他們都消散了。或為閃電,或為雨露。自天地而來,又自天地而去。

  二為稟賦神,又稱"人神"。他們受人間香火而生,受眾生功德而誕。

  大都也都在為蒼生謀福中,就犧牲了自己。

  最後一位人神,卻是大禹。

  這位沉默寡言的治水者,他帶著一群追隨者們,奔波四海,疏通河道。

  家門前,妻子望眼欲穿,等著他歸來。

  他三次經過家門,終究因為水道不改,洪災泛濫生靈塗炭的前景耽擱不起時間,而三次放棄了進入家門。

  拖著病軀,繼續沿著江河奔波。

  親自測量,帶頭干最苦最累的活。手腳上厚厚的繭磨了一層又一層。

  這樣的艱辛里,他老得很快。

  他倒下的時候,這個黑瘦得沒了人形的老人,衣衫麻布襤褸,腿上的汗毛都脫光了,沾滿泥濘倒在那,望著洶湧的江水,浮腫的渾濁眼裡,流出了淚。

  老人故去的時候沒有說話,只是咿呀著,手直挺挺指著水道。

  烈日下,他身後那幫同樣黧黑而因為勞苦失去了辨認度的追隨者只是抹了一把眼裡源源不斷的淚,繼續鋤頭下慢慢另河水疏導改道的勞作。

  禹去前,眼裡的遺恨是如此明顯。他們除了繼續勞作完成遺志,便沒有撫慰他遺恨的辦法了。

  活著的人,不敢到一輩子為民干實事的禹墳前作些哭嚎哀痛的虛名。

  禹的墳頭生了野草。河道的疏通卻一日日進展著。

  盛沐看著,忽然眼眶一酸。

  這樣的人,就是我華夏的古君主。

  這樣的人,竟就是我華夏的先祖。

  這個民族,從來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救國的人、有骨頭硬邦邦的人。

  這是從血脈里傳下來的東西。祖先是這樣的人,而子孫里也總有這樣的人。

  記憶接著演化。

  禹身死,葬於地下。墳頭受雨打、受日曬、生青苔。

  那一年,江河泛濫咆哮,像滔天的惡毒嘲笑,諷刺著兩岸的百姓,也威脅著疏通河道的人們。

  在那泛濫的濤聲里,禹生了野草的墳頭裡,飛出了一條形似蛇的東西。

  它生著四隻爪,頭似馬,生鹿角。撲入到江海里,泛濫的江水霎時平了。

  撲入江河前,那條怪東西回頭的時候,流下了兩泡淚,那慈和而又憂慮的眼神,那額前的幾道皺痕,與蒼老的大禹病逝前的眼神一模一樣。

  忽然有大禹的舊部扔下鋤頭,嚎啕大哭。

  兩岸百姓,紛紛拜倒在地,目送著那怪東西徹底沒入了逐漸平息的江河中。

  然而那兇惡的江水竟沒有讓禹所化的蛇樣生靈溺死,而是讓那生靈以神的身份掌管了水系。

  人們都說:大禹因為治水而亡,所以死後受黎民之心,得天嘉獎,得了能壓服水患的法子。

  人們感念他,就把圖騰的名字,拿來給了那自大禹墳前飛出的生靈。

  人們管它叫"龍"。

  在人們不停的呼喚里,生死剎那竟然模糊了。

  那龍漸漸又恢復了人形,復又作了禹的模樣。

  禹復生了。

  復生的禹帶領著大家繼續疏導洪水。

  這重返人間的禹,因為治水有功,又被推上了帝位。

  大體是如何,傳說里的記載也模糊了。史書上倒是另有名目。

  只知是因了禹化龍復生,又坐了帝位,成了古君主。後世才紛紛將龍做了帝王家的代表。

  回憶里的世界演化到此時,在盛沐有些驚異的眼神里,祝雲山憑空出現在盛沐面前,這樣對盛沐說:"禹已經死了。在治水的時候就死了。"

  活過來的是他的精神與他的信念受百姓呼喚而凝聚的化身,即為人神。

  隨後,祝子越也現身了,他神色有些蒼白:"要不要設置監督者,監督'天庭'。當眾位古神都在為此爭論不休的時候,身為大禹信念化身的那位人神,只是叫上幾位好友,默默拿起鐵錘,打了一面銅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