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頁
可見,單純從軍事上來說,不存在任何問題。
那麼,朝廷里這半月來人心惶惶的,諸事都慢了下來,又算什麼?
孤本來不想說的,可你們都看看太傅,急的眼睛紅腫,嘴巴起泡,頭髮都白透了。
所以你們也不要怪太傅這幾日火氣大,罵人凶……
諸卿,好生做事。
天命在我朝,斷不會有事的。
北疆已經開戰了,這會兒說不定已經有了結果,諸卿又何須自尋煩惱呢?
難道我大乾國運果真將盡?”
隨著北疆戰事不斷臨近,朝廷諸臣的壓力簡直與日俱增!
九邊剛剛裁撤,就有二十萬鐵騎南下,帶給他們的不止是壓力,更是恐懼。
都是飽讀史書之人,誰敢忘記千百年來,草原帶來的危險?
他們又大都不同兵事,就算知道些,也斷不知道火器究竟能有多利。
在他們想來,火器又非仙兵神器,再厲害又能有多厲害,能讓八萬兵卒,抵擋得住二十萬控弦南下?
心不安,自然無心辦公,一個個憂國憂民。
然而國朝眼下多少大事,哪裡有時間耽擱,這讓急性子的趙青山暴怒不已。
可他再暴怒,再罵人,甚至貶官摘帽子,也依舊止不住百官對草原狼的恐懼。
這便是賈琮今日親自出面安撫的緣由……
他也沒法對一群純粹的古典文學出身的官員講火器到底有多利,講不通的。
所以,就直接以天命說來解釋。
還別說,雖不能說服全部,但很有一部分官員們,頗以為然。
“古往今來,從未有君明臣賢而國破者!”
“如今聖天子和賢太子垂拱而治,朝廷上眾正盈朝,無黨爭禍國之事,群臣齊心協力,此等盛況,唯有大聖之朝才有。區區茹毛飲血之韃子,又焉能壞我朝氣運?”
“皇上與開國公等人都是當家兵事大家,既然認定無妨,想來便是沒事的。”
“殿下曾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等錚錚鐵骨之言,天家至尊至貴,尚且無懼敵寇,我等臣子,又何必心憂如焚,似朝不保夕?”
見朝堂上的氣氛漸漸扭轉過來,趙青山海鬆了口氣。
一瞬間,他開始自省,是不是真的有些過於強硬了。
剛柔相濟的道理,但凡讀過書的都知道。
可真正實踐起來,這個度卻不好掌控。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一直都是在剛柔相濟,趙青山也是。
只是目前看來,他這個元輔做的,遠不如寧則臣啊……
從前趙青山對寧則臣其實有些不滿的,認為他有時候總是和稀泥。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白原該分明。
可寧則臣許多事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本趙青山斷然認為不對,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
還是元輔高明啊……
趙青山漸漸悟透了一個道理:對和錯,黑和白,有時候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只要能達到設定的目標,那麼過程到底如何進行,其實並非是固定死的。
在後世,有一個偉人提出了“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的理論。
其實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趙青山自忖,就算他悟透了這個道理,可依舊做不到。
因為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廣的胸懷和極大的魄力,更需要大智慧。
而他,顯然沒那麼高的境界……
想起寧則臣,趙青山忽又想起寧家那位小姐來。
前幾日就送進宮了,如今在東宮做女史。
由於出身不同,並未同其他外省送入宮裡的秀女一同入住儲秀宮,學宮中規矩。
宮廷選秀,並非只看顏色,顏色好就能入選。
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檢驗和學習。
要看年歲是否合規,身體是否有恙,有無過往病史,有無口氣、體味等等。
進宮之後,還要先隨著教養嬤嬤學宮中規矩和禮儀,要學如何侍奉人,學女紅和熟背《女誡》等。
經過許多考試後,優異者才能脫穎而出。
而平庸者,則會成為普通宮人,甚至會被退回。
在這個女子名節高於一切的世道里,被男方退回,即使此男方為天家,依舊是一個無比沉重的打擊。
各族名宦之女,哪個不是心高氣傲,誰又願意居於人下,誰又願意灰溜溜的被退回?
因此,競爭十分激烈,甚至殘酷。
元輔愛女能夠跳過這一關,直接成為東宮女史,大概是近些日子來,趙青山知道的最高興的事了。
念及此,他鐵青的臉色,愈發和緩下來。
龍椅上賈琮看到這一幕,心也漸漸安了下來。
如今國事日益繁重,要是他這位肱骨扛鼎大臣生生被累倒氣死,那他才要哭暈過去。
現在他著實沒有人來頂替這位威望手段都能統領全局的內閣元輔。
正當賈琮要再對趙青山說些寬慰的話時,忽然面色一變,聽到殿外遙遙傳來一陣陣吶喊聲。
這裡可是九重深宮哪,相隔宮外頗遠。
可這種遙遙傳來的聲音,分明是從宮外傳來。
未及含元殿內君臣反應,呼喊聲便迅速由遠及近,由嘈雜變成整齊劃一:
那麼,朝廷里這半月來人心惶惶的,諸事都慢了下來,又算什麼?
孤本來不想說的,可你們都看看太傅,急的眼睛紅腫,嘴巴起泡,頭髮都白透了。
所以你們也不要怪太傅這幾日火氣大,罵人凶……
諸卿,好生做事。
天命在我朝,斷不會有事的。
北疆已經開戰了,這會兒說不定已經有了結果,諸卿又何須自尋煩惱呢?
難道我大乾國運果真將盡?”
隨著北疆戰事不斷臨近,朝廷諸臣的壓力簡直與日俱增!
九邊剛剛裁撤,就有二十萬鐵騎南下,帶給他們的不止是壓力,更是恐懼。
都是飽讀史書之人,誰敢忘記千百年來,草原帶來的危險?
他們又大都不同兵事,就算知道些,也斷不知道火器究竟能有多利。
在他們想來,火器又非仙兵神器,再厲害又能有多厲害,能讓八萬兵卒,抵擋得住二十萬控弦南下?
心不安,自然無心辦公,一個個憂國憂民。
然而國朝眼下多少大事,哪裡有時間耽擱,這讓急性子的趙青山暴怒不已。
可他再暴怒,再罵人,甚至貶官摘帽子,也依舊止不住百官對草原狼的恐懼。
這便是賈琮今日親自出面安撫的緣由……
他也沒法對一群純粹的古典文學出身的官員講火器到底有多利,講不通的。
所以,就直接以天命說來解釋。
還別說,雖不能說服全部,但很有一部分官員們,頗以為然。
“古往今來,從未有君明臣賢而國破者!”
“如今聖天子和賢太子垂拱而治,朝廷上眾正盈朝,無黨爭禍國之事,群臣齊心協力,此等盛況,唯有大聖之朝才有。區區茹毛飲血之韃子,又焉能壞我朝氣運?”
“皇上與開國公等人都是當家兵事大家,既然認定無妨,想來便是沒事的。”
“殿下曾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等錚錚鐵骨之言,天家至尊至貴,尚且無懼敵寇,我等臣子,又何必心憂如焚,似朝不保夕?”
見朝堂上的氣氛漸漸扭轉過來,趙青山海鬆了口氣。
一瞬間,他開始自省,是不是真的有些過於強硬了。
剛柔相濟的道理,但凡讀過書的都知道。
可真正實踐起來,這個度卻不好掌控。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一直都是在剛柔相濟,趙青山也是。
只是目前看來,他這個元輔做的,遠不如寧則臣啊……
從前趙青山對寧則臣其實有些不滿的,認為他有時候總是和稀泥。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白原該分明。
可寧則臣許多事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原本趙青山斷然認為不對,可現在回過頭來再看……
還是元輔高明啊……
趙青山漸漸悟透了一個道理:對和錯,黑和白,有時候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只要能達到設定的目標,那麼過程到底如何進行,其實並非是固定死的。
在後世,有一個偉人提出了“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耗子就是好貓”的理論。
其實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趙青山自忖,就算他悟透了這個道理,可依舊做不到。
因為想做到這一點,需要極廣的胸懷和極大的魄力,更需要大智慧。
而他,顯然沒那麼高的境界……
想起寧則臣,趙青山忽又想起寧家那位小姐來。
前幾日就送進宮了,如今在東宮做女史。
由於出身不同,並未同其他外省送入宮裡的秀女一同入住儲秀宮,學宮中規矩。
宮廷選秀,並非只看顏色,顏色好就能入選。
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的考察、檢驗和學習。
要看年歲是否合規,身體是否有恙,有無過往病史,有無口氣、體味等等。
進宮之後,還要先隨著教養嬤嬤學宮中規矩和禮儀,要學如何侍奉人,學女紅和熟背《女誡》等。
經過許多考試後,優異者才能脫穎而出。
而平庸者,則會成為普通宮人,甚至會被退回。
在這個女子名節高於一切的世道里,被男方退回,即使此男方為天家,依舊是一個無比沉重的打擊。
各族名宦之女,哪個不是心高氣傲,誰又願意居於人下,誰又願意灰溜溜的被退回?
因此,競爭十分激烈,甚至殘酷。
元輔愛女能夠跳過這一關,直接成為東宮女史,大概是近些日子來,趙青山知道的最高興的事了。
念及此,他鐵青的臉色,愈發和緩下來。
龍椅上賈琮看到這一幕,心也漸漸安了下來。
如今國事日益繁重,要是他這位肱骨扛鼎大臣生生被累倒氣死,那他才要哭暈過去。
現在他著實沒有人來頂替這位威望手段都能統領全局的內閣元輔。
正當賈琮要再對趙青山說些寬慰的話時,忽然面色一變,聽到殿外遙遙傳來一陣陣吶喊聲。
這裡可是九重深宮哪,相隔宮外頗遠。
可這種遙遙傳來的聲音,分明是從宮外傳來。
未及含元殿內君臣反應,呼喊聲便迅速由遠及近,由嘈雜變成整齊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