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即使再慘重,劉耀倫也得忍著。

  小不忍,則亂大謀!

  看著士兵們不斷的挖掘著壕溝,劉耀倫心頭又火熱起來。

  現在挖的壕溝,並非之前戰爭所挖的深壕,起阻隔作用。

  現在的壕溝,只有大半人高,目的,是為了隱蔽射擊,也為了躲掉敵人的弓箭。

  哪怕蒙古人最擅長騎射和拋射,面對這樣的壕溝,就算是射鵰手來了,也只能憑運氣。

  而火器,卻能輕而易舉的填裝發射,不減威力。

  火器射擊罷,還有那些小棒槌似的掌心雷……

  算上最開始的火炮攻擊,足足四道防線!

  這些火器,將徹底改變今後的戰爭模式!

  而首戰的輝煌,將由他來創造!

  立於高坡上,就著月色,劉耀倫望向南方。

  他生性剛硬,出了名的頑固不化,在軍中都沒甚好人緣。

  所以,即使當年軍功卓著,也只能居於才幹平庸的方程之下。

  原以為,這一生就這樣在沉悶中碌碌無為度過。

  卻沒想到,到了暮年,還能得遇貴人……

  殿下,以國士待臣,臣,焉能不以性命效忠!!

  正當劉耀倫板正著臉,眉間山字紋如刀削斧砍,滿面堅毅時,忽見一斥候繞過雷區疾速而來。

  下馬後軍禮拜下,氣都沒喘勻,就大聲稟奏道:

  “報!大將軍,敵軍三萬前鋒已至望月坡八十里外,臨無定河紮營!”

  劉耀倫神情一凜,忽地大聲道:“劉國正!”

  不遠處,一個面貌和劉耀倫七分相似的參將大步而來,拜道:“末將在!”

  劉耀倫看著他的長子,眼中一抹柔和的波動一閃而過,但隨即就重新變得堅硬起來,他沉聲道:“敵軍前鋒已至,你率所部一萬兵馬,按先前所定戰策,前去襲營。記著,此戰之後,至少要堅持三日。”

  他需要喀爾喀三大汗帳的二十萬大軍齊聚,需要他們放手來攻,需要斷絕他們的後路……

  而這一切,都要一個足夠分量的餌,來勾住他們。

  這一萬人,並不會帶火器……

  劉國正昂首挺胸,大聲應道:“末將遵命!”

  應罷,他抬頭深深的看著自己的老父,稍稍猶豫了下,但終究沒有說出,將他的兒子,劉耀倫的長孫,調出他所部萬人兵馬中。

  因為,這不是劉家的家風。

  他們劉家,註定滿門忠烈!!

  深吸一口氣,劉國正再向劉耀倫行一軍禮後,轉身大步離去。

  第七百六十章 國運永祚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靈雞有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

  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

  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

  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

  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

  ……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

  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何也?

  時也、命也、運也!”

  大明宮含元殿上,賈琮一身明黃龍袍,坐於御案之後龍椅之上,聲音清朗的吟誦著他寫給國子監的那篇《寒窯賦》。

  “一人如此,一國同樣如此。”

  “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的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孤何曾想過,會成為國之儲君?”

  “個人的命運如此,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同樣如此。”

  “自北邊戰事起,朝野上下一片擔憂。百姓人心惶惶,官員無心辦公,好似到了天下末日。”

  “還有許多包藏禍心之人,肆意侮辱詆毀朝廷政策。”

  “這些倒也罷了,怎連諸卿都沒信心?”

  “外面好多人說,如今昏君和荒唐太子在上,奸臣當道。整日就知道抄家抄家抄家,自古不曾聞抄家的太子、奪官的宰相。說朝廷里烏煙瘴氣,早就是亡國之兆。”

  “果真如此麼?”

  不等趙青山等人出來分辯,賈琮就呵呵一笑,道:“孤以為,恰恰相反。就憑朝廷有向自己開刀,下狠手去腐肉的勇氣和決心,大乾盛世可期!諸卿都是老成謀國之人,你們自己說說,咱們君臣一心,刮骨療傷之後,朝廷的氣運到底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至於喀爾喀蒙古三部……”

  賈琮嘴角彎起一抹極度不屑的譏諷,道:“一群被天災逼的惶惶如喪家之犬的烏合之眾,勞師千里以遠征,竟也唬的朝野人心不安?”

  禮部尚書楊庭貞緩緩道:“殿下,兵戈凶危。自古以來,草原皆為中原皇朝心腹大患,不可輕忽之。”

  賈琮正色道:“孤明白,也從未輕忽。戰略上可以藐視,但戰術上從不敢大意。北疆都護府呈上來的軍事奏報,原本只軍機處可觀看,但孤還是傳諸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員共閱之。如何戰法,鎮軍大將軍已經說的很明白。當然,諸卿未必知戰事。

  但父皇和開國公、宋國公他們久經戰事的兵法大家們,都贊鎮軍大將軍劉耀倫用的好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