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並不仁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識珺僅僅是因為妒,就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設計冤害衛泱。

  這理由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從人性的角度去看,這卻是一個再合理不過的理由了。

  人的嫉妒心是這世上最可怕的東西之一,這世上有多少人明明與對方無怨無仇,僅僅是因為對方比自己貌美,比自己有才,比自己有權,就心生嫉妒,暗中唱衰他人,甚至巴不得此人趕緊去死。

  這就是人性,是人性的陰暗面之一。

  每個人都有嫉妒心,有些人心向光明,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嫉妒心。

  而有些人,比如沈識珺之流,無法很好的壓制自己的嫉妒心,從而被嫉妒的情緒驅使,逐漸走向人性的崩壞。

  樊昭不知該罵這些人無恥,還是該同情他們可悲。

  在雁飛陸陸續續的交代之後,一切變的越來越清明。

  是時候該決定,究竟要如何處置沈識珺那個糊塗丫頭了。

  而這個助紂為虐的雁飛,也必須得好好處置。

  無論於法還是於理,雁飛都該死。

  但樊昭並不急著殺雁飛,畢竟這丫頭是此案中最關鍵的人證。

  倘若雁飛死了,這一切就死無對證了。

  因此,雁飛得活著,還得好好活著。

  她會將雁飛暫時關在景和宮的暗室,派人嚴密的看管起來。

  雁飛該死,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沈識珺就更該死了。

  她本可以毫不猶疑的將沈識珺抓進宮來,以最殘忍的手段凌虐沈識珺,讓這丫頭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惡行付出代價。

  但她……終究要考慮翟清的立場。

  可是衛泱那邊,她總要給個交代。

  樊昭思來想去,決定將對沈識珺的處置權交給衛泱。

  一則,衛泱是此案的受害者,她有絕對的資格來給沈識珺定罪。

  二則,樊昭了解衛泱,衛泱心腸慈軟,縱使知道沈識珺是存心害她,應該也會給沈識珺留條生路。

  為了翟清,樊昭不想沈識珺死,而要沈識珺活著的話卻不能由她來說,必須得從衛泱的嘴裡說出來才好。

  否則,以衛泱的聰慧,必然會想到她是為什麼才想留沈識珺一條性命,到時候她與衛泱母女之間的嫌隙又會因翟清撕的更大。

  樊昭想著,便吩咐梁來喜去趟福熙宮,將現已查清的所有事都傳達給衛泱。

  梁來喜鬱悶,他是真真不願接下這份苦差,可他哪敢違逆太后的意思。

  「長公主聽說這些事以後,心裡該難受了。」梁來喜嘆道,意在再次向樊太后確認,真的要事無巨細都與靈樞長公主說,包括那些沈氏對長公主因妒生恨的一樁樁小事?

  「泱兒聽了這些事以後,心裡勢必會難過,這算是一種磨礪,而磨礪會使人成長。哀家就是要讓那孩子看清,在這殘酷的世間,好人從來都是沒有好報的,她待沈識珺掏心挖肺的好,到頭來卻養出一頭要吃她血肉的白眼狼。泱兒那孩子性子雖堅毅,但還是太天真了。哀家要做的就是讓她摒棄天真和所謂的情與義,只有捨棄了那些,才不會再被那些虛妄的東西所傷害。」

  梁來喜得了這話,沒再言語,便匆匆向福熙宮趕去。

  他嘴上不說,心裡卻在想,太后口口聲聲說要教誨長公主絕情斷義,才會不受傷害,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可太后她自己呢,可有做到?

  太后放不下與長公主的母女之情,亦放不下與翟清的男女之情。

  如此說來,太后也是有弱點的,並非不可打敗。

  ……

  與梁來喜預料中的不同,當他將今日從雁飛口中訊問來的話轉述給靈樞長公主時,長公主自始至終都表現的極為平靜,好像早已洞悉並接受了這些一般。

  在他將最後一個字說完以後,長公主只是口氣淡淡的說:「我知道了。」

  梁來喜覺得很驚喜,同時也很慶幸。

  慶幸長公主沒有在聽說這些事以後心中大慟,病發昏死過去。

  否則,他還真不知該如何應對。

  然而長公主所表現出來的鎮定也讓人覺得隱隱有些不安,長公主究竟是真的不在乎,還是在佯裝不在乎。

  或許,當他轉身走出這正殿的一瞬,長公主就會失聲痛哭起來。

  畢竟,長公主被人背叛了,還是被長公主從前最信賴並喜愛的沈氏給背叛了。

  沒有人喜歡被背叛,長公主也一樣。

  梁來喜不敢忘了太后交代給他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於是在定了定心神以後,又開了口,「長公主,太后叫奴才問問您,您預備如何處置沈時,是殺還是留她一命?」

  「太后的意思是殺還是留?」衛泱反問一句。

  「回長公主的話,太后的意思是殺。」

  「殺?」衛泱面無表情的臉上忽然浮現出一絲嘲諷,「沈識珺若因大逆之罪被誅,翟清便成了罪人之兄,太后捨得嗎?」

  梁來喜不敢接這話茬,心卻道,長公主過然聰慧,一語就將太后的心思點破。

  太后低估了長公主,長公主並不若太后認為的那般天真。

  「太后將對沈識珺的處置權交給我,是認為我一定不會狠心殺了沈識珺。的確,如太后所料,我確實沒打算殺了沈識珺。」衛泱眸色沉沉的望著梁來喜說,「儘管我本來就不想殺沈識珺,但太后非要逼我說出不殺沈識珺這個決定的行為,讓我覺得無比噁心。倒不如她直接當面鑼對面鼓的說,希望我為保全翟清的名譽放沈識珺一馬,我喜歡更加坦蕩的交鋒。」

  梁來喜聽了衛泱這席話,更是說不出話來。

  儘管這樣想對太后是大不敬,但太后這回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長公主已經看透了一切。

  「衛沁就要從天慈庵回來了吧?」衛泱忽然問了這麼一句。

  梁來喜一怔,趕忙點了點頭,「回長公主,人眼下應該已經在回京都的路上了。」

  「為國祈福是神聖且莊嚴的大事,不僅得要誠心,還得有傳承。而衛沁這一回來,就斷了傳承,這可不行啊。」

  梁來喜是個聰明人,立刻就明白了衛泱的話中之意,「長公主仁慈,如此處置,真真是便宜了沈氏。」

  衛泱沒應聲,她並不覺得自己有多仁慈。

  衛沁一去天慈庵三年才得以回京都,她可沒說三年後就會還沈識珺自由。

  至於她要關沈識珺多久,興許是十年,三十年,更有可能是一輩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