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默哀三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雨下了整夜未停,大約是因為白日裡睡多了,衛泱這一夜輾轉反側,睡的很不踏實。

  夢裡,衛泱依稀夢見很多人。

  有她父皇,也有七孔流血而死的龐如燕,還有好些個面容模糊的人。

  衛泱拼命的想要看清這些人的臉,但越用力,視線就越是變的模糊,待衛泱精疲力竭之時,即從夢中驚醒過來。

  汗水將寢衣浸透,額頭上蓄滿了細密的汗珠。

  這真是個叫人累到虛脫的壞夢。

  衛泱緩神了片刻,才喚半夏和忍冬進前,吩咐她要沐浴更衣。

  在將身上的汗水洗淨,換了身乾爽的衣裳以後,衛泱才覺得身上略微舒服點兒。

  「主子,膳房已經將早膳備好,您是在屋裡用,還是去前殿用?」忍冬恭敬問道。

  「待母后下朝以後,與母后一同用就好。」衛泱說,這會兒並沒什麼胃口,「我的藥呢,可煎好了?」

  忍冬跟在衛泱身邊伺候已五年有餘,知道她們長公主最要緊的就是那一日三幅的藥,哪敢有絲毫怠慢,立馬應道:「回主子,半夏正盯著煎呢,還稍差些火候,就好了。」

  忍冬話音剛落,未等衛泱應聲,就見半夏端著湯藥進了內室。

  一聞到這熟悉的藥味,衛泱心裡就覺得出奇踏實,她端起藥碗,正預備喝,卻見半夏的神色似乎有些不對。

  難不成是前兒個嚇得,還沒緩過來?

  仿佛不像。

  自個身邊的人自個了解,半夏的性子雖比忍冬溫軟些,卻也不是個膽小怕事的。

  既如此……

  衛泱尋思著,便將已經捧起的藥碗又放回身旁的矮几上,望著半夏問:「是不是聽說了什麼消息?」

  半夏一怔,長公主當真是料事如神。

  在她家主子面前,她丁點兒的小心思,都會無所遁形。

  半夏不敢隱瞞,卻又怕衛泱聽了這消息以後,後會覺得心中不適,囁嚅著不知該如何開口。

  「你說吧,事到如今,還有什麼是我經受不住的。」

  衛泱這話講的霸氣,可霸氣背後也是深深的無奈。

  說到底,無論究竟發生了什麼,那也是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她縱使知道也無力回天的事。

  聽聽又何妨?

  「主子,太后娘娘已經下令,誅殺龐氏九族。昨夜,身處京中的龐氏族親,已盡數伏法。」

  好快。

  儘管誅龐氏九族,在衛泱的意料之中,但她母后這般雷厲風行的速度,還是叫衛泱嚇了一跳。

  但冷靜下來一想,她母后處事素來慎穩,為恐夜長夢多,會這樣做也不奇怪。

  只是可憐那些被牽扯進來的無辜之人,平白丟了一條性命。

  誅九族,這大概是這世上最慘絕人寰,也是最無道理可講的刑罰了。

  一人糊塗,犯了死罪,與他家人,與他族人何干?

  三族不夠,還要九族。

  可知一個大的家族,九族中人,少說也有數百,甚至上千。

  這百人之間未必都彼此認識,作為遠親,甚至從不曾往來過,卻還是要為了素未謀面的所謂親戚,賠上自個珍貴的性命。

  這不公平!

  但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便是如此。

  沒人敢提出質疑,似乎也不需要質疑。

  正所謂女人不狠,江山不穩。

  這雖是句用來打趣人的笑言,卻也不無道理。

  身為君王,想要朝綱穩固,很好的制衡各方勢力,做到真正的皇權至上,並非易事。

  不殺雞儆猴,來個狠的,那些心懷不軌之輩,又怎麼肯輕易安分。

  可以說,皇權的威嚴,都是靠屍山血海堆砌出來的。

  手握生殺大權,這便是當權者被下位者所敬畏的最重要的原因。

  生殺大權,聽起來簡直狂拽炫酷吊炸天。

  可要玩不好,輕則被視為暴君,遺臭萬年,重則可是要被群起而攻之,亡國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毫無爭議,能被稱之為明君的帝王,十根手指就能數的過來。

  而暴君和亡國之君,卻數不勝數。

  為君不易,想成為一代明君更是難上加難。

  這不止要自身通達明理,更要人和。

  倘若身邊儘是佞臣小人,任他再英明的君王也無法施展其抱負。

  因此,衛泱並不反對她母后除奸斬佞,取了定遠侯龐世卿的性命。

  只是誅九族,太殘暴。

  龐氏一族,算是大夏國頗具名望的大家族,人丁興旺。

  在京中的族親,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再算上其他分居在大夏各州的族親,只怕已逾千人。

  一氣兒要取上千人的性命,想想就叫人覺得毛骨悚然。

  窗外,雨依舊未停歇。

  恍惚間,衛泱竟聞到了一股血腥味。

  整個皇宮,不,是整座京都城眼下都被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任大雨滂沱,也洗刷不盡那沖天的怨氣。

  夢中,那一張張模糊的面孔開始漸漸清晰起來。

  那是她曾見過的龐家人。

  有定遠侯夫人唐氏,還有龐家的姑奶奶龐世馨和龐如燕剛滿五歲的小侄兒。

  這些人,如今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此刻,衛泱才算真正體會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的意思。

  就在前兒個,她也是險些死於非命的。

  活著還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才要更加認真的活著吧。

  衛泱尋思著,簡單整理好心情,便端起矮几上的湯藥,大口喝了起來。

  ……

  能在前朝占有一席之地的,都不是傻子。

  正相反,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皆是大夏國上下,最足智多謀的人才。

  眾人心裡都明鏡似的,知這回的事,是皇上聽信國丈定遠侯龐世卿的挑唆,欲褫奪樊太后垂簾聽政的大權。

  然而為了皇族顏面,也為了粉飾太平。

  此次事件,只對外宣稱,是定遠侯與皇后龐如燕父女居心叵測,意圖謀反。

  皇上對此事毫不知情。

  至於皇上這兩日為何沒有上朝,是因為被國丈和皇后謀逆之事氣傷了身子,正在閉關靜養。

  人前,太后與皇上依舊是母慈子孝,同仇敵愾。

  到此,逼宮一事看似已經告一段落,實則遠還沒了。

  衛泱並不善權術,卻也知僅憑定遠侯龐氏一族之力,既不敢,也策劃不了這次的逼宮之事。

  龐氏一族只是被推在前頭的炮灰,其背後必定有另一股甚至多股勢力支持。

  至於這些勢力究竟來自何方,衛泱心裡有數,想必她母后心裡該更加清楚。

  有實力給國丈撐腰,並有理由這麼做的,除了宗室中人還能有誰。

  究竟是成王還是端王?

  或者兩位都有參與其中?

  經此一事,前朝再想要風平浪靜,已是不能夠了。

  前朝異動,必將影響到後宮安寧。

  衛泱捧著空藥碗,為自己就這樣草草結束的平靜生活,默哀了三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