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說還會再收人培訓,一兩銀子我都準備好了,這次我一定報上。」

  「巧了,我也準備好了……」

  第89章 木匠

  不久之後, 沈瑤華推出了第二期的培訓。

  不過由於青州市場就這麼大,為了杜絕惡性競爭。這次她加了一些條件限制,比如之前說的價格, 由一兩銀子變為了三兩銀子。

  而且報名之前先要說學成之後的打算, 若是計劃在青州府城開店的, 一律不收。而且為了以防有人撒謊, 沈瑤華還讓人草擬了一個契書。

  要求第二期學員學成之後,三年內不予許在青州府城內售賣包子饅頭。

  這前一批培訓出來的學員,現在各自生意都十分不錯, 每一家這段時間都賺不少, 這是青州人有目共睹的。

  所以,好多人咬咬牙提前把錢準備好了, 然後沒想到沈瑤華宣布不收在本地開店的人了。就算有了先前人賺錢的例子放在那裡, 大多數人還是不可能背井離鄉去開店。

  雖然知道沈瑤華所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先前那批人,但受益的人不是自己, 大家只能嘆息:「他們想著觀望一下, 終究是錯過了,先前報名那些人運氣真好。」

  因為這個限制條件,這一次的教學對象,大多可能得是那些在青州以外的人。古代交通不像現代這麼便利, 再加上也沒手機、電視、網絡之類的可以打GG宣傳。

  沈瑤華對於能否招收到人, 還是存疑的。

  好在因為青州是一個比較大的交通樞紐, 人流量大。那些外地行商的人, 也很快就知道了, 前面一次培訓的成果,所以沒幾日也有好些外地人趕來報名。

  雖然這一次的價格貴了一些, 但是這一次沈瑤華給那些外地來學習的人,都提供了住宿,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所以倒也沒人有什麼意見。這次來報名的人大多是一些行商的,他們自己或是帶著家人來到青州,交錢學習。也有一些青州下屬縣裡的人,通過親戚之類的知道之後趕來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青州本地人,不過這些人都說自己之後打算到,青州以外的地方去開店鋪,簽了契約,沈瑤華便也都收下了。

  沈瑤華這麼一通操作下來,倒是贏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尤其是前面第一批的學員,知道沈瑤華不再收,打算在青州府城開店鋪的學員之後。那些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知道沈瑤華這是為了保證他們的利益。

  至於三年之後,契約失效,可能會有人在青州開店鋪,但這時前一批學員早就站穩了腳跟。

  和之前一樣,城裡又開始議論這件事,不過這一次大多數都是夸的。

  「聽說沒,那沈氏商行的主人是個小娘子,小娘子不僅人長得漂亮,心地還十分善良。放著更多的錢不賺,也要保護之前學習人的利益。」

  「我聽說沈氏商行已經在準備其它的培訓了,我這次一定要搶上名額,你看先前學的那些人,現在一個個的都賺大錢了。」

  「就是,我同村前面還只是擺攤,這才學出來多久,前兩天都在城裡租了鋪子了,可見肯定生意是極好的,不然那裡捨得去租那鋪子。」

  ……

  而沈瑤華也的確在籌備之後的培訓,因為第一期學的是包子饅頭。這些教學的師傅在面點上也算比較拿手了。所以第二期的培訓,沈瑤華還是準備繼續做面點。

  她提前挑出了一些適合用來開鋪子和擺攤的餅子的做法。

  等這一批學□□饅頭的學員學成之後,便又重複了之前的過程,師傅們先學做各種餅子,學會之後再招收學員。

  沒過多久,師傅們學成之後,便對外公布了消息。

  由於先前的成功,這一次都沒費什麼功夫宣傳。

  剛一放出消息,就很多人奔忙著來報名,才半天功夫,三十個人就報夠了。許多沒報上的人在門口捶胸頓足,也有一些已經在暗暗計劃著,若是再有新的培訓,他們一定要跑得再快一些。

  沈瑤華從《食譜》中又找了一些適合支個攤子,或者開個小鋪的吃食,按照廚娘們的擅長的,挑選出人各自學習。沈瑤華便不再盯著,只等師傅們練習好之後,她來驗收一下成果。

  因為除了吃食的培訓之外,沈瑤華還準備做一些其它的。

  想到她以前嘗試過的,用幾個躺椅之類的圖紙就掙到了挺多錢,後來的水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打算研究一下,能否針對這些木活開個班。

  但是這做木工和做吃食還不太一樣。之前做吃的,來學習的人,多少都有些基礎。做木工自然也得有些基礎。

  但這要找會做吃食,且廚藝不錯的人多的是。就算廚藝一般,學起來也沒有那麼難。

  木活就不一樣了,若是真的是零基礎。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學會,更何談沈瑤華教學的東西還不一樣。

  沈瑤華自己不會做木活,她所謂的做木工的班,自然不可能是學一門手藝。她只能是教創新,把她所知的那些現代的圖紙畫下來,教給別人,啟發他們做出更多實用的東西。

  若是針對那些木匠學徒,他們倒是有基礎,但是都有師門。

  想了想,沈瑤華乾脆放棄了這條路子。

  木工活和其它的還不一樣,想要像吃食手藝一般推廣出去是不切實際的,專業的事情還要專業的人來做,乾脆換個思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