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也的確這樣做了。

  在博物館中,幾位學者教授曾經與他打趣,說他的名字與《大夏華光錄》中的主角相似,想必是冥冥中存在的某種緣分,才使得他有機緣發現那些至關重要的寶物。

  沈珏當時以為這是笑談,沒有當真。現在他在閣樓里,打著手機電筒讀這本憑空出現的工藝書,才覺出不對來。

  書中主人公叫做沈玦,名字與他同音不同字,這也就算了。

  可偏偏,這個主人公在故事中的世界的言行舉止與一舉一動,都與他相似。他看著書中的字字句句,竟生出些照鏡子的錯覺。

  不過這位主人公的意志,顯然要比現實中的他自己更堅定一些。沈珏一邊讀書,一邊不由地將自身的心境代入書中做起比對,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這晚,沈珏沒有回家。他借著手機的光,將《大夏華光錄》認認真真通讀了一遍。

  天亮後,褚何如來上班,見到眼下掛著兩個淡淡黑眼圈,面色有點灰敗,但精神相當振奮的沈珏。

  他一見到褚何如,就積極地說:「我有重要的任務給你。」

  眼看他面色嚴肅,褚何如鄭重點頭。前天他直面了地產公司經理人的嚴酷嘴臉,現在與自家老闆十分地同仇敵愾,堅定地站在同一戰線。

  沈珏對他的反應感到滿意。他點點頭,認真道:「接下來到除夕的這段時間,你得一個人看店。」

  褚何如本能點頭,然後才反應過來沈珏說的什麼。他驚道:「連續上班八天不休息?」

  沈珏:「對,不休息。」他點點褚何如,又點點自己:「我也是,不能休息。」

  他說:「地產公司趕在年前突然發難,是希望打這條街上的商戶一個措手不及,讓我們沒處周旋,乖乖聽他們的搬離這裡。其他店面,我不知道,各人自有妙法度過寒冬——但月滿書屋的現金流收入不充裕,趕上千帙閣的衝擊與過年淡季,這兩個月,我們不會太好過。」

  「這邊受挫關店,相當於資金流削掉一半,雪上加霜。」沈珏道,「新找地方,又要拿出押金房租,裝修投入,又是新的款項。相當於是——」

  褚何如訕訕地道:「收入減少,又要增加幾筆大頭支出。能撐過去的話,倒是沒有什麼真正的影響。只是這幾個月,我們可能會很不好過……」

  沈珏道:「所以你得一個人看店。我要找投資去了。」

  找投資從他口中說出來,輕鬆得就像是要去菜市場買菜似的。

  褚何如又驚又疑。驚的是自己在小書屋裡打普通的工,現如今竟也要和這種浮誇的商業詞彙狹路相逢;疑惑的是沈珏準備拿什麼去說服別人給他們投錢。

  「你該不會,也想把月滿書屋做成千帙閣那樣吧!」他脫口而出。

  他人沒有去千帙閣,網上衝浪,好好壞壞的新聞熱搜倒是全都收入了眼裡心中。雖不能至,胸中卻對這類商業書店的藍圖熟稔非常。沈珏一說要找投資,他立馬就產生了紛繁的壞聯想。

  沈珏很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在想什麼?」

  要複製一個千帙閣,做法很簡單。只要打開通訊錄,給金錫鋮撥電話,低聲下氣地把店賣一半以上給他,也就可以了。

  沈珏沒興趣弄這樣的書店。

  他的靈感,來自於省立醫院中的圖書角。走訪醫護患者與病人家屬的過程中,他逐漸意識到,閱讀需求並沒有像許多媒體鼓吹的那樣從時代中淡出。它不僅客觀存在,甚至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

  小孩子正在長身體,電子屏幕容易塑造不良的姿態與閱讀習慣,藍光也傷害眼睛,家長更願意孩子們閱讀紙制書刊。病人和長者不能忍受長時間的藍光刺激,相較易引發眼疲勞的電子閱讀,他們更願意看紙製品。這是最基本的,健康方面的考量。

  電子讀物不像實體書那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輕鬆前後參閱,比對自己看過的內容;雖然各家電子閱讀商家都推出了筆記、電子墨水等服務,但實打實在書本中劃出來的重點,能夠隨時回顧的感想和筆記,使得實體書在專業書、工具書領域,具備有電子閱讀無可比擬的優勢。

  碎片化的流媒體信息,大數據算法帶來的繭房效應,能為網際網路巨頭帶來可觀的流量與GG收益,但這些逐利而來、支離破碎的信息,卻永遠無法滿足人的深度閱讀需求。

  先有語言,而後出現文字。文字記錄,是一種沉默的回聲。書作為載體,將這種回聲銘刻下來。

  書,或者說是文字,回溯本源,是為了達成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透過文字,某個踽踽獨行的人得以在千百年前或是億萬年後,找到與自己同享一片心境的朋友。獲得幫助,亦或只是簡單的陪伴,短暫地解脫片刻,將自我抽離出永恆的孤獨。

  每個人都索求著溝通與理解,因此深度的閱讀,始終不會過時。

  為佐證這一部分的論點,沈珏整理了走訪醫院和居民社區時獲得的調查數據。冰冷的數據表格以外,也寫上了許多讀者們的聲音。

  學齡前的小孩子挑選繪本,很相中新奇的工藝形式與多彩的紙張質地。書不僅是書,也是他們接觸世界的重要窗口。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面對學業的壓力,家庭的不理解,迫切地追求著關於自身的答案。文字是他們的宣洩,也是他們找到自我的出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