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果然,他的話一出,在研討室等待開會的同事們就都隱隱鬆了口氣,還好自己不是墊底的。

  其實季知行並沒有強制規定大家一周得讀多少文獻才算達標,但是他自己1天讀3篇論文還能順帶寫出一萬字的解析報告,作為下屬好意思3天讀1篇嗎?

  所以,雖然季知行並沒有揮著鞭子催命,但榜樣的力量就像一道無形的鞭子,鞭策著大家絲毫不敢懈怠。

  鄧廹也是如此,不過與新同事們相比,他的心態就輕鬆多了,並沒有因為季知行的非人效率而生出太大的壓力。在燕大同組搞科研的經歷讓他深深地明白,他跟季知行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研究光子晶片時,季知行一個人的數據產出速度全面吊打所有人,甚至超出了老師分析數據的速度。跟這樣的卷王合作爽是很爽,但累也是真的很累。包括老師在內,所有人的科研閾值都被卷王拔高了。

  到了實驗的後半程,完全是他在push老師別偷懶認真搞科研了。鄧廹都敢摸著良心說,季知行走後,老師絕對是鬆了一口氣的——他那把老骨頭吃不消啊。

  他們實驗室的傳統,每一個學生畢業的時候都要把自己幾年的實驗數據、文獻輸入、論文輸出等學習資料整理刻盤,以便存檔。一般來說,碩士一張光碟足以容納,博士普遍得要兩三張,而季知行一個人足足刻了18張……

  所以,當外界疑惑於為什麼季知行年紀輕輕就能有此成就時,鄧廹覺得簡直太理所當然了——驚人的閱讀量引起的是質的改變。

  也正是因此,鄧廹看得很開,只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以季知行為標杆純粹是自討苦吃。

  不過,經歷不同,其他人沒法像鄧廹那樣坦然,都在抓緊時間爭取在每周一次的研討會開始前多讀進幾個字。

  季知行推門而入的時候就看到這麼個埋頭苦讀的群像,他欣慰地一笑:「開會吧。」

  研討會議程仍然是每個人輪流發言,總結自己上周的收穫,包括閱讀心得與靈感。

  第一個發言的是易言。

  「主要方向是尋求「冷核聚變」的核解釋,但大多數理論認為「冷核聚變」沒有分析電極微觀結構的作用,僅僅是一種體效應,所以我在理論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季知行不假思索地說道:「關於「冷核聚變」研究應該更側重於撓場機制,以電極的尖端效應為突破口去分析電化學異常現象……」

  他一邊說一邊掏出筆唰唰寫下幾行文獻名稱:「這些你下周可以讀讀看。」

  易言接過那張紙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下暗嘆:又是這樣。研討會開了五六次了,大家研讀的領域都各不相同。但不論輪到誰發言,季知行都能給出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易言看向前方,季知行正在點撥單岩。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真空因為絕對壓強接近於0,所以會試圖填補空白區域,這是我們可以干涉和收集真空能的地方……」

  其實,一開始多少有幾個人還在觀望這個項目的前景,試探季知行的能力。但一次次研討會開下來,所有人都對他心服口服,對真空能這個項目也從一開始的不以為然、信不由衷到現在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說到底,動物的本能註定了人類天然慕強。而在學術界,科研能力高於一切,是最能引人膜拜的要素。

  會議結束的時候,所有研究員對季知行的向心力又增強了好幾分。如今哪怕有人開出更高的薪水挖角,恐怕也未必能撬動他們追隨季知行的心。

  一向不怎麼關注人事關係的季知行也感受到了這股凝聚力,他心想,「民心」可用,是時候開展實驗了。

  其實,理論積累與實驗研究是相輔相成的兩面,之所以這一個多月來更側重於理論積累,是因為他必須保證參與實驗研究的每個人都對這個項目有信心。

  在入職會議上,當他宣布科研項目為真空能時,所有人的反應他都看在眼裡。說實話,並不樂觀。

  很多時候,心態決定一切。如果連研究人員自己都不相信真空能的存在,都不認為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找到利用真空能的方法,那做再多的實驗都是枉然。

  如今,經過一個多月的研讀活動,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完全不一樣了。那麼,實驗就可以開始了。

  季知行吸取了以往在閻教授實驗室和高霄教授實驗室的經驗,分小組開展工作。他自己帶著俞竹藜和鄧廹一組,新來的10人分作兩組。一組由易言負責,一組由林逾靜負責。

  這兩組的人員構成他也是仔細考慮過的,小組5個人,有人動手能力強,有人理論基礎紮實,有人思辨靈活,有人穩中有度,有人活潑樂觀可以活躍小組氛圍。這樣的5個人形成一個小組,構成的整體就是相對穩定的五邊形,不至於出現太明顯的短板。

  分組之後,季知行給每組布置了具體的實驗任務,真空能實驗就正式開始了。

  作者有話說:

  本章關於「冷核聚變」的描述參考《天然氧核冷裂變與冷核聚變形成能源新潛力導論》

  第87章

  季知行正在做電解實驗。

  其實電解水實驗是初中生就要求學習掌握的初級實驗, 但季知行在實驗中用的是重水和鈀電極,他想用鈀電極在常溫下電解重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