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學習對我而言沒有意義,它們就如同任務一般壓在我頭上,我體會不到任何探索學習的樂趣。
成績單對我而言沒有意義,我無法獲得任何成就感,最多就是從父母身上得到寥寥幾句套路性的誇讚。
金錢對我而言沒有意義,它們僅僅只是一個數字,上輩子我會為了抽中優惠券而興奮,現在帳戶上多出一個零我都懶得多看一眼。
未來對我而言沒有意義,無非就是從政或從商,我對此沒有任何的期待。
太多的東西對我而言過於唾手可得,唯有限量款還是讓我產生一點興趣,但在買入那一刻,它們就會飛速失去吸引力,最後淪落為陳列品。
金錢堆砌出了一個上流的我,我可以輕而易舉地品嘗出杯中的葡萄酒來自哪處莊園,可是我的感官明明是如此地靈敏,卻愈發難以感到快樂。
我大概是病了。
嬰兒時期我就缺乏來自親人的愛撫,在成長期間,我又缺乏來自他人的正面反饋(以我的家族地位其實很多人都會對我各種誇讚追捧,但大多都過於虛假),或許是這些經歷造成了我的生理性病變。
我想過找心理醫生,不過在看到小丑的戰績,以及越來越擁擠的阿卡姆瘋人院後,我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或許應該給自己找點有意義的事做。
比如,當同一個圈子的朋友和我一樣感到無聊轉而通過挑釁老師、欺辱同學來獲得快感刺激的時候,阻止他們(當然在不破壞我們『友誼』的前提下)。
一開始我確實獲得了一些樂趣,但很快我開始對扮演『救贖者』感到厭倦。
阻止了又如何,幫了又如何,在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的境遇沒有絲毫改變,這種活動會一直跟著圈子延續到大學裡的「兄弟會」,我只不過感動了自己。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精英子弟都如此紈絝,更多的人肩負著父母的期望好好成長,高貴的出身以及更高的視野讓他們自信未來的自己能改變世界。
他們著眼於的未來太過長遠,根本無暇關心眼皮底下的齷齪小事,
倒是新來的傑森·陶德對阻止這種事一直抱有熱情,雖然很多人對他嗤之以鼻,暗地嘲笑他的出身和他不自覺蹦出的來自東區貧民區的髒話,但我卻非常喜歡他,我看見他猶如看見一團永不熄滅的烈火,通過觀察他,我重新感知到了對未來的期待。
傑森成績優異,能力出眾,擁有著赤子之心,我相信等他長大,一定能給哥譚上層社會帶來衝擊。
但卻他來不及長大便匆匆離世。
葬禮上的布魯斯·韋恩不再是甜心寶貝的模樣,他猶如疲憊傷痛的巨獸,散發著生冷的氣息。
可即便如此,當我獻花時,他卻突然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布魯斯·韋恩用他嬰兒藍的眼睛注視著我,我的掙扎、我的無助、我的痛苦、我的迷茫在他眼底似乎一覽無餘。
但不遠處就站著我的父母。
我掛起微笑面具,示意我很好,他也朝我禮貌點頭不再追問。
回去後,我輾轉反側,傑森死了,但我心中卻莫名亮起一絲星火。
我開始關注家族的慈善產業。
我的父母朝我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大意了,我怎麼就把合法避稅的事情給忘了,更關鍵的是,這還涉及到了遺產問題。
所幸,他們也沒多說什麼,還指派了人手來協助我(但我懷疑其實是監督)。
我父母派來的人手很專業,西裝革履非常精英,他們拿出厚厚的報表給我展示一直以來慈善事業所取得的成果,接著又拿出一套套的策劃書供我選擇方案。
當我提出要親自視察時,他們也非常熟練地替我安排好了出行,一路上自有專業的人士替我講解解惑。
第二天就有報紙報導我的活動,並大肆稱讚我和我的家族(可惜沒能搶過布魯斯·韋恩的頭條),根據民調公司給出的數字,家族企業的民眾支持率也因此提高了不少的百分點。
我就像是在玩一款經營放置遊戲,還氪金了自動管理管家,在一開始我滿足於數字的增長,饒有興致地了解遊戲內那些npc小人背後的心酸故事,但很快就我就對這個遊戲此感到厭煩疲倦,麻木機械地在各種文件上簽字。
圈子裡的『朋友』大概看出了我的無聊,他們興致勃勃地拍著我的肩膀,問我想不想和他們一起找點刺激的事情做。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幼稚的霸凌行徑已經滿足不了他們,而他們的身體條件以及手裡增長的權限足以讓他們找到更多好玩的事情。
比如「愛情」。
他們邀請我參加他們的party,其中一個人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他叔父娶了十六歲少女的事跡。
僮婚,這在哥譚並不稀奇,甚至在整個美利堅都不奇怪,不要問美利堅哪些州允許未成年結婚,該問有幾個洲是完全禁止未成年結婚的——答案是六個。
當我問起如果懷孕了該怎麼辦(套子的成功率是99%,而且我不相信他們會老實戴套),他們的回答是,可以去合法墮tai的州打掉。
反正他們有的是錢,還有專門的家庭醫生,那些女生也是『自願』的。
他們甚至還對毒藤女的花粉躍躍欲試。
我最終還是拒絕了他們的邀請。
我實在不想再擔負額外的生命了,我仍未知那些未被我父母選上的孩子的下落,他們被機構拋棄了嗎?還是被送去了孤兒院?亦或是成為了備用的人體器官?甚至是已經成為了某些東西的材料……
成績單對我而言沒有意義,我無法獲得任何成就感,最多就是從父母身上得到寥寥幾句套路性的誇讚。
金錢對我而言沒有意義,它們僅僅只是一個數字,上輩子我會為了抽中優惠券而興奮,現在帳戶上多出一個零我都懶得多看一眼。
未來對我而言沒有意義,無非就是從政或從商,我對此沒有任何的期待。
太多的東西對我而言過於唾手可得,唯有限量款還是讓我產生一點興趣,但在買入那一刻,它們就會飛速失去吸引力,最後淪落為陳列品。
金錢堆砌出了一個上流的我,我可以輕而易舉地品嘗出杯中的葡萄酒來自哪處莊園,可是我的感官明明是如此地靈敏,卻愈發難以感到快樂。
我大概是病了。
嬰兒時期我就缺乏來自親人的愛撫,在成長期間,我又缺乏來自他人的正面反饋(以我的家族地位其實很多人都會對我各種誇讚追捧,但大多都過於虛假),或許是這些經歷造成了我的生理性病變。
我想過找心理醫生,不過在看到小丑的戰績,以及越來越擁擠的阿卡姆瘋人院後,我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我或許應該給自己找點有意義的事做。
比如,當同一個圈子的朋友和我一樣感到無聊轉而通過挑釁老師、欺辱同學來獲得快感刺激的時候,阻止他們(當然在不破壞我們『友誼』的前提下)。
一開始我確實獲得了一些樂趣,但很快我開始對扮演『救贖者』感到厭倦。
阻止了又如何,幫了又如何,在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的境遇沒有絲毫改變,這種活動會一直跟著圈子延續到大學裡的「兄弟會」,我只不過感動了自己。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精英子弟都如此紈絝,更多的人肩負著父母的期望好好成長,高貴的出身以及更高的視野讓他們自信未來的自己能改變世界。
他們著眼於的未來太過長遠,根本無暇關心眼皮底下的齷齪小事,
倒是新來的傑森·陶德對阻止這種事一直抱有熱情,雖然很多人對他嗤之以鼻,暗地嘲笑他的出身和他不自覺蹦出的來自東區貧民區的髒話,但我卻非常喜歡他,我看見他猶如看見一團永不熄滅的烈火,通過觀察他,我重新感知到了對未來的期待。
傑森成績優異,能力出眾,擁有著赤子之心,我相信等他長大,一定能給哥譚上層社會帶來衝擊。
但卻他來不及長大便匆匆離世。
葬禮上的布魯斯·韋恩不再是甜心寶貝的模樣,他猶如疲憊傷痛的巨獸,散發著生冷的氣息。
可即便如此,當我獻花時,他卻突然問我是否需要幫助。
布魯斯·韋恩用他嬰兒藍的眼睛注視著我,我的掙扎、我的無助、我的痛苦、我的迷茫在他眼底似乎一覽無餘。
但不遠處就站著我的父母。
我掛起微笑面具,示意我很好,他也朝我禮貌點頭不再追問。
回去後,我輾轉反側,傑森死了,但我心中卻莫名亮起一絲星火。
我開始關注家族的慈善產業。
我的父母朝我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大意了,我怎麼就把合法避稅的事情給忘了,更關鍵的是,這還涉及到了遺產問題。
所幸,他們也沒多說什麼,還指派了人手來協助我(但我懷疑其實是監督)。
我父母派來的人手很專業,西裝革履非常精英,他們拿出厚厚的報表給我展示一直以來慈善事業所取得的成果,接著又拿出一套套的策劃書供我選擇方案。
當我提出要親自視察時,他們也非常熟練地替我安排好了出行,一路上自有專業的人士替我講解解惑。
第二天就有報紙報導我的活動,並大肆稱讚我和我的家族(可惜沒能搶過布魯斯·韋恩的頭條),根據民調公司給出的數字,家族企業的民眾支持率也因此提高了不少的百分點。
我就像是在玩一款經營放置遊戲,還氪金了自動管理管家,在一開始我滿足於數字的增長,饒有興致地了解遊戲內那些npc小人背後的心酸故事,但很快就我就對這個遊戲此感到厭煩疲倦,麻木機械地在各種文件上簽字。
圈子裡的『朋友』大概看出了我的無聊,他們興致勃勃地拍著我的肩膀,問我想不想和他們一起找點刺激的事情做。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幼稚的霸凌行徑已經滿足不了他們,而他們的身體條件以及手裡增長的權限足以讓他們找到更多好玩的事情。
比如「愛情」。
他們邀請我參加他們的party,其中一個人還繪聲繪色地講述他叔父娶了十六歲少女的事跡。
僮婚,這在哥譚並不稀奇,甚至在整個美利堅都不奇怪,不要問美利堅哪些州允許未成年結婚,該問有幾個洲是完全禁止未成年結婚的——答案是六個。
當我問起如果懷孕了該怎麼辦(套子的成功率是99%,而且我不相信他們會老實戴套),他們的回答是,可以去合法墮tai的州打掉。
反正他們有的是錢,還有專門的家庭醫生,那些女生也是『自願』的。
他們甚至還對毒藤女的花粉躍躍欲試。
我最終還是拒絕了他們的邀請。
我實在不想再擔負額外的生命了,我仍未知那些未被我父母選上的孩子的下落,他們被機構拋棄了嗎?還是被送去了孤兒院?亦或是成為了備用的人體器官?甚至是已經成為了某些東西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