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七兄!走,過去看看,他們這是怎麼啦?好像經過盜匪洗劫。」
他們向一座破茅屋走去,有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從屋裡探頭看看,馬上又縮了回去。接著從屋裡走出一個男人,穿一件露著棉花的長袍,腰間扎一條帶子,羞澀地盯著來人。
「你們這是怎麼啦?」
那漢子畏懼地背過臉,肩膀一聳一聳地,好像在哭泣,七郎和李商隱愈加莫明其妙。那漢子走回門口,又站住,轉過身子,開始陳述這裡發生的一切。
原來,這裡經過兩次大洗劫。
第一次是安史之亂戰禍,唐明皇逃往蜀地,安史叛軍到處搶劫殺掠,放火燒房子,十分悽慘。
第二次是甘露之變,宦官帶領神策軍追殺李訓和鄭注,一路搶劫騷擾,如同強盜一般。
那漢子邊訴說邊哭泣。全村人跑的跑、亡的亡。
李商隱心中像燃起大火,又憤怒又悲傷。他最痛恨官兵盜匪如同一家,殘害百姓;最不忍聽百姓無以為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從懷裡摸出二兩銀子給了那漢子,打驢離開。
七郎從懷裡掏出十兩銀子,送給了他。
一路上,李商隱繃著臉,一聲不吱,直到進了開化坊令狐府,才氣哼哼地對七郎道:
「我要寫一首長詩,像的《北征》、《兵車行》和《詠懷五百字》,對!題目就叫《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一會兒,你來我屋,我給你吟詠。」
七郎也是個急性人,護喪的事全推給八郎和九郎,在自己房裡洗把臉,沒換衣服沒喝茶,就跑到西客院,來到商隱的房裡,問道:
「寫好啦?杜甫的《北征》和《詠懷五百字》,那可是『詩史』。《北征》一百四十句,詩人懷著『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心懷,寫了安史之亂中百姓痛苦、山河破碎的世道。好像一份陳情表,把他自己探親路上和到家後所見所聞所感,全寫了下來,向唐肅宗皇上稟報。他當時是左拾遺,自然有責任這麼做了。」
「我雖然不是官,但也有責任把百姓的痛苦,和李家皇朝的治亂興衰,稟奏給皇上。好啦,你就聽我吟詠吧。」李商隱連臉都沒有洗,一直在構思這篇「詩史」。他吟道: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還秦。
南下大散嶺,北濟渭之濱。
草木半舒坼,不類冰雪晨。
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律。
高田長槲櫪,下田長荊榛。
農具棄道旁,飢牛死空墩。
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存者背面啼,無衣可迎賓。
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這是咱倆剛剛親眼所見,長安西郊農村荒涼破敗景象。」
「『農具棄道旁,飢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寫得真實,是咱們看見的情形。」
李商隱呷了口茶水,道:「下面是用那漢子的口吻,陳述李唐皇朝的治亂興亡。」
右輔田疇薄,斯民常苦貧。
伊者稱樂土,所賴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
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
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
健兒庇旁婦,衰翁舐童孫。
況自貞觀後,命官多儒臣。
例以賢牧伯,征入司陶鈞。
「商隱,你這不是頌揚皇朝大治天下,一派昇平嗎?」
「對!這是安史之亂前的隆興繁盛景象。因為朝廷任用賢明宰輔和大臣,才會有這種昇平氣象。」
降及開無中,奸邪撓經綸。
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勛。
因令猛毅輩,雜牧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幸臣輩,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隸厭肥豚。
……
奚寇東北來,揮霍如天翻。
……
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輳。
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
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雲。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
為賦掃上陽,捉人送潼關。
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
「這就是安史之亂空前浩劫!亂後朝廷腐敗無能,不敢拔除鍋根,於是造成宦官亂政。」
近年牛醫兒,城社更攀緣。
盲目把大旆,處此京西藩。
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
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
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
……
「商隱,你對李訓、鄭注被殺,還很同情可憐嗎?」
「不,他們被殘殺如同豬牛,把首級懸掛城牆上,夠悲慘的了。並非可憐他們。」
李商隱反對宦官當權殘酷鎮壓李訓和鄭注的政變,但對李、鄭輕舉妄動的政變也不贊成。最使他憤怒的是無辜百姓被屠殺被搶掠。他接著又吟道:
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
鄉里駭供億,老少相扳牽。
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
不複議所適,但欲死山間。
……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
昔聞舉一會,群盜為之奔。
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
他們向一座破茅屋走去,有一個蓬頭垢面的女人,從屋裡探頭看看,馬上又縮了回去。接著從屋裡走出一個男人,穿一件露著棉花的長袍,腰間扎一條帶子,羞澀地盯著來人。
「你們這是怎麼啦?」
那漢子畏懼地背過臉,肩膀一聳一聳地,好像在哭泣,七郎和李商隱愈加莫明其妙。那漢子走回門口,又站住,轉過身子,開始陳述這裡發生的一切。
原來,這裡經過兩次大洗劫。
第一次是安史之亂戰禍,唐明皇逃往蜀地,安史叛軍到處搶劫殺掠,放火燒房子,十分悽慘。
第二次是甘露之變,宦官帶領神策軍追殺李訓和鄭注,一路搶劫騷擾,如同強盜一般。
那漢子邊訴說邊哭泣。全村人跑的跑、亡的亡。
李商隱心中像燃起大火,又憤怒又悲傷。他最痛恨官兵盜匪如同一家,殘害百姓;最不忍聽百姓無以為生,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從懷裡摸出二兩銀子給了那漢子,打驢離開。
七郎從懷裡掏出十兩銀子,送給了他。
一路上,李商隱繃著臉,一聲不吱,直到進了開化坊令狐府,才氣哼哼地對七郎道:
「我要寫一首長詩,像的《北征》、《兵車行》和《詠懷五百字》,對!題目就叫《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一會兒,你來我屋,我給你吟詠。」
七郎也是個急性人,護喪的事全推給八郎和九郎,在自己房裡洗把臉,沒換衣服沒喝茶,就跑到西客院,來到商隱的房裡,問道:
「寫好啦?杜甫的《北征》和《詠懷五百字》,那可是『詩史』。《北征》一百四十句,詩人懷著『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心懷,寫了安史之亂中百姓痛苦、山河破碎的世道。好像一份陳情表,把他自己探親路上和到家後所見所聞所感,全寫了下來,向唐肅宗皇上稟報。他當時是左拾遺,自然有責任這麼做了。」
「我雖然不是官,但也有責任把百姓的痛苦,和李家皇朝的治亂興衰,稟奏給皇上。好啦,你就聽我吟詠吧。」李商隱連臉都沒有洗,一直在構思這篇「詩史」。他吟道: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還秦。
南下大散嶺,北濟渭之濱。
草木半舒坼,不類冰雪晨。
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律。
高田長槲櫪,下田長荊榛。
農具棄道旁,飢牛死空墩。
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存者背面啼,無衣可迎賓。
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這是咱倆剛剛親眼所見,長安西郊農村荒涼破敗景象。」
「『農具棄道旁,飢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
寫得真實,是咱們看見的情形。」
李商隱呷了口茶水,道:「下面是用那漢子的口吻,陳述李唐皇朝的治亂興亡。」
右輔田疇薄,斯民常苦貧。
伊者稱樂土,所賴牧伯仁。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
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
濁酒盈瓦缶,爛谷堆荊囷。
健兒庇旁婦,衰翁舐童孫。
況自貞觀後,命官多儒臣。
例以賢牧伯,征入司陶鈞。
「商隱,你這不是頌揚皇朝大治天下,一派昇平嗎?」
「對!這是安史之亂前的隆興繁盛景象。因為朝廷任用賢明宰輔和大臣,才會有這種昇平氣象。」
降及開無中,奸邪撓經綸。
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勛。
因令猛毅輩,雜牧昇平民。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或出幸臣輩,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奴隸厭肥豚。
……
奚寇東北來,揮霍如天翻。
……
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輳。
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
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雲。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
為賦掃上陽,捉人送潼關。
玉輦望南斗,未知何日旋。
……
「這就是安史之亂空前浩劫!亂後朝廷腐敗無能,不敢拔除鍋根,於是造成宦官亂政。」
近年牛醫兒,城社更攀緣。
盲目把大旆,處此京西藩。
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
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
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
……
「商隱,你對李訓、鄭注被殺,還很同情可憐嗎?」
「不,他們被殘殺如同豬牛,把首級懸掛城牆上,夠悲慘的了。並非可憐他們。」
李商隱反對宦官當權殘酷鎮壓李訓和鄭注的政變,但對李、鄭輕舉妄動的政變也不贊成。最使他憤怒的是無辜百姓被屠殺被搶掠。他接著又吟道:
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
鄉里駭供億,老少相扳牽。
兒孫生未孩,棄之無慘顏。
不複議所適,但欲死山間。
……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
昔聞舉一會,群盜為之奔。
又聞理與亂,系人不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