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為祠堂?

  祠堂就是供奉先祖的地方,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根」,也是我們中國人「魂」之所在。它是我們對於民族,家族認可的統一符號,只要你拜祠堂,你就跑不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可祠堂文化又是什麼文化呢?它當然是孝道文化,是儒家思想的體現,可它更是神鬼文化活生生的例子。

  我們在祠堂里供奉先祖,給先祖上香,上祭品,給他們下跪,磕頭,入族譜,按字輩。這些不都是活生生的神鬼文化嘛?要不然,你的香燒給誰?你的祭品又是給誰享用?

  可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神鬼文化,所以,它才把一代又一代的人凝聚在了一起,讓這些人之間有了另外一個稱呼:親戚。

  中國人大抵是全世界最講親情的地方,無論生前這些親戚的關係如何,但在有人死後,親戚們總是會不遠千里送最後一里路,這同樣也是神鬼文化。

  不同的人因為同一個血緣關係從而圖聚成了一個團體,我們叫它家族。而不同的家族之間又因為血緣關係從而聚成了一個更大的團體,我們叫它民族。家族之間有供奉著神鬼的祠堂,而民族同樣也有供奉著神鬼的祠堂,這便是宗教。

  宗教至於一個民族來說,毫無疑問,它是具有強大的凝聚力的。一個宗教的崛起,就像一個強盛的民族崛起一樣,在最開始時往往又是血腥的,暴力的。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不周山之戰,從逐鹿之戰又到三皇五帝,從大禹治水到九鼎天下,從春秋爭霸到大秦歸一。民族的統一往往就是伴隨著殺戮,戰爭和流血。意識形態的統一勢必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只有意識形態能夠得到高度一致,這個民族才能得到長久和穩定的發展。

  宗教也是如此。

  開局的殺伐統一了道教的意識形態,也造就了神鬼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傳承。

  可沒有任何事物的發展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朝代一直在變,政權一直在變,這是因為百姓的需求在變。宗教的信仰也在變,從道、佛、甚至現在的各種主流宗教都能在我們的身邊找到蹤跡,這同樣是人們的需求在變。

  可道教變了嘛?

  變了,又沒變。

  這是因為師徒的傳承,門派的傳承,讓古老的東西保留了下來,同樣它也束縛了後代來適應這個全新的時代。

  傳承是需要虔誠的,而突破是需要勇氣的。

  看著那個玩泥巴的八歲孩子,查文斌可以想像到如果,他此時的身邊也有一個這麼大的徒弟,是否也依舊會拿著一根木棍在那玩泥巴。或許,他們的服裝有別,他們手中的道具有別,但是當他們看見鬼怪時,大抵都會喊上一聲:替天行道!

  秦始皇很厲害,依靠著無敵的秦軍統一了天下,凡有不誠服者,殺無赦,可秦二世便亡了。同理,如果把秦始皇的那一套執政理念拿到今天,顯然,它是不合適的,也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終究是我們錯了……」

  查文斌走了,離開了那個土包,他放下的何止是那個孩子,那個噩夢,還有曾經自己堅持了多少年的信仰。這一系列所有的事兒,都在告訴他自己:真的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通過窗戶,胖子看見了那個消瘦的人影,正要出去,卻被風起雲給攔住了。

  「你要幹什麼?」

  胖子道:「你沒看見他那很落寞的樣子嘛,我得去看看啊……」

  「別去!」風起雲道:「這才是他本來該有的樣子,我記得最早見到他時,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什麼意思嘛,你就喜歡他這種調調?」

  風起雲搖頭道:「你知道為什麼道士成仙都需要脫胎換骨嘛?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僅從字面就可以理解了,意思就是把你的肉體和骨頭都重新整一遍。換言之,這是一個不斷打碎,重塑,再打碎,再重塑的過程。每一次打碎和重塑,對於他來說,都是一種新生,一個境界上的提升。雖然殘酷,但卻是必要的,我想,現在的他又要比幾個月前更精進了,這就是他和我們最大的區別。」

  第九百四十七章 改頭換面

  車上,查文斌一直在睡著,雖然他這幾天一直在睡覺,可上車後,他還是睡著了。

  疲憊,無比的疲憊,並不是身體累,而是心累。他像一片沒有主心骨的葉子,隨著不知道方向的河流漂了很久,本以為會遇到很多故事,但卻像是一場事故。

  正如風起雲所言,脫胎換骨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與內心的煎熬。查文斌需要時間來消化,可他最缺就是時間。

  距離和樓言約定的日子,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七七四十九個亡魂的煉化,也根本沒有來得及完成。但是,他已經不想再繼續了,他只想回到家,安安靜靜的呆著,過完最後一個月。

  查文斌從來沒有如此想念過家,即使是他在山崖下躲著的日子裡,即使是他一次又一次在遠行中差點回不來的時候。

  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拜一拜祖師爺,而是徑直去洗了個澡,換了一身衣服。而第二件事,則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幫我把頭髮剪了。」

  河圖聽見他的這個要求時,當場就嚇得跪下了。對於一個道士而言,頭髮是他們最為珍貴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