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查文斌道:「把它弄大一點,需要多久?」

  胖子看了一下時間,估摸著道:「根據登山索下去的長度,如果一直沒有外人來打擾的話,我們幾個合力也需要忙活到天亮。我現在擔心的是,獨眼龍被你們報警抓走了,明天萬一警察叔叔上門調查取證,我們不是成了瓮中之鱉嘛?」

  風起雲道:「他們上班估計得八點半,趕到這兒還需要半個小時。如果我們能在六點進去,算上出來後的恢復現場,留給我們的還有兩個半小時,應該是夠了。」

  「那就干!」胖子說著就出了門去找傢伙,這村裡頭尋些鋤頭鎬頭之類的是再也簡單不過了。東家摸一點,西家弄一個,很快他和超子就湊齊了所需的工具,留風起雲在外面放哨,他們四人掄起鋤頭就開始挖了起來。

  查文斌從來就不會主動去幹這種事兒,這一次,他有個強烈的預感,這下面除了蛇之外,一定還有別的東西。接近六點的時候,橫向的通道也終於拓寬到了盡頭,此時外面已經傳來了山下村民早起的上工聲。

  盡頭的下方是個向下的洞,離著地面大約又有三米高的樣子,那些裡面那些方塊花紋青磚,青磚上隨處可見雞鴨的毛髮,更是有一口棺材悄悄的矗立在牆邊站著。胖子吞了口唾沫道:「查爺,真讓你猜對了,這下面是個墓子。這傢伙打的很準,直接就打在了墓室頂上……」

  第八百四十章 傳說

  畢竟這下面有那麼大個玩意,胖子這回也不魯莽了。先把手電筒垂下去轉了一圈,墓室里雖然有些亂,但那條大蛇的蹤跡沒有看到。順著地上那些痕跡和斑斑的血跡,不難看出它應該是往東面那道門出去了。

  「我先下去。」葉秋摸出寒月反握在手裡,縱身一躍,便輕輕落了地。先是環顧了一下四周,又悄悄的摸到東邊門那瞄了一眼,確定大蛇不在後,葉秋又反手將那石門生生給推了回來,把墓室封閉。

  聽著下方那「咯吱,咯吱」的聲音,胖子讚嘆道:「那石門怕有上千斤吧,這傢伙真是個禽獸啊……」

  見葉秋搞定了一切,幾人也陸續跳了下去,最吸引目光的便是站著的那口石棺。

  通常石棺外面會封上一層三合土,因為石質不像木質或者青銅質,它天生具有密封不嚴的缺點。但是這座石棺的三合土都已經剝落,很顯然,這是後期人為所致。

  超子道:「按照他們的說法,這座廟已經有好些年頭了。」

  「所以,一定是先有墓,後有廟。」查文斌道:「一般在墓上建廟有兩個作用,一是防盜,廟中人就相當於守靈人,二就是墓主人想掩蓋什麼。能夠修的起這等規模墓葬的,也絕非會是普通人。超子,能看出是什麼年代的嘛?」

  「從這些磚上的紋飾,還有散落的那些陪葬品,應該是東漢末年的。東漢朝是整個歷史上厚葬之風最為盛行的,那會兒這裡應該屬於益州範圍。」

  胖子道:「哦,就是後來劉備建立的蜀國,那往前數是誰?」

  「劉璋!」超子道:「劉璋不敵劉備失益州後,就被劉備遷到了荊州去了。而後來,關羽失荊州後,劉璋又被孫權重新封為了益州牧。劉璋在蜀地之上歷經三主,往前他的父親劉焉則是西漢朝。老何說這墓是東漢年間的,這等規格的應該是劉璋或者其家人的。」

  胖子道:「那也有可能是劉備政權時期某個權貴的。」

  聽他們聊的起勁,查文斌也道:「你們知道為什麼白蛇會在那個年代被尊為神靈嗎?這是因為,漢朝的開始與興衰,其實都與一條白蛇的傳說有關……」

  據說在漢高祖劉邦在做泗水亭長的時候,奉命押送邢犯前往驪山修建宮殿,可劉備一個小亭長,手下兵力有限,根本無力看住那些犯人。結果一路上犯人越逃越多,還沒到驪山呢,跑的差不多了。

  劉邦想,這尼瑪怎麼跟上面交差啊?等到了目的地,自己原本一個押送犯人的就會變成個犯人。於是劉邦就把剩下的人都叫了起來,告訴他們,從今天起,大家跑路算了,我也不管你們了,大家亡命天涯去吧。

  這些人中的一部分覺得劉邦這個人很講義氣,於是就留下來認他做了個老大。但凡要組社團了,總得搞點儀式吧?說巧不巧,偏偏他們就在路上遇到了一條白蛇,於是這條白蛇就成了倒霉蛋。

  劉邦拔劍二話不說,將蛇從中間斬成了兩段,又把蛇血撒進酒里,搞了個歃血為盟。沒想到的是,劉邦晚上就做了一個夢,那條蛇說:「今天你將我斬成兩段,今後你的基業我一定會還你一刀,也斬成兩段。」

  那會兒的劉邦當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可後來有人在白蛇被斬斷的地方看見了一個老太太在哭泣,於是上前去詢問,該老太太說道:「我的兒子本是白帝的後代,化成一條蛇在路中間,沒有想到的是被赤帝的兒子一劍斬成了兩段。」

  劉邦知道後,心想,這不就說的我嗎?我是赤帝的兒子化身?越想劉邦就越自豪,越自信。他就完全把自己當成了真龍天子,後來果不其然劉邦打天下,創建了漢朝。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漢朝又分西漢和東漢兩朝。其中這兩朝之間相隔了十幾年,這是因為這時出現了一個叫王莽的人。對,就是那個被後世認為是穿越到古代的傢伙!

  王莽,莽等於蟒。這個傢伙據說就是這條白蛇的輪迴轉世,想當初劉邦將白蛇斬斷成兩截,而王莽篡漢剛好是漢朝前前後後約四百年基業的中間段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