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冬天,太陽落山落的早,二丫覺得自己身上冷颼颼的。她眺望了一眼遠處,掏出手機打了個電話給丈夫,轉告他自己就不去吃飯了。

  丈夫以為她是有些不舒服,也就沒有多問,只交代讓她回去早點休息。誰知,這一通電話過後,二丫便就再也找不到了,就連蹲守在她對面小竹林里的查文斌都沒有見到她回來。

  二丫從關家出來後,有人看到她往將軍廟的方向走去,路上還有人喊過她,但是二丫沒有回應。

  一直到吃過晚飯回到家中的丈夫,問起老丈人二丫。老丈人還奇怪道,不是和你們一起去吃法了嘛?丈夫說,沒有,她說她回來了。

  打電話,沒人接,打了好多遍,一直是那樣。天這時已經黑了,只能出去找人,到處喊著她的名字,而這時的查文斌也意識到自己已經撲了空,懊惱的長嘆了一口氣……

  第六百零三章 找人

  找人,自然免不了會去老關家。關家人也是一臉懵,人的確來過,但走的時候還是大天亮的,這麼大一活人能去了哪裡?

  查文斌看相的水平是相當高的,他一早便看出這個二丫今日會有一劫,原本想著能夠幫她一把,沒成想還是沒算到路上。

  老葛家開始發動親戚朋友,農村里這點好,誰家有個什麼事兒,不用言語,大傢伙兒都會主動幫著。這年初一的晚上,我們村裡的老少爺們,小媳婦兒老大娘們,就都開始三五成群的打著手電出門了。

  洪村是山區,村落是順河而建,非常依賴地勢,屬於典型的峽谷地形,也就相對不怎麼集中。這河谷的兩岸就是群山,地處天目山脈的腹地,山與山那又是綿延不絕。這人一旦進了山,那要找起來可就真麻煩了。

  恰逢查文斌出來的時候,遇到了父親。

  「文斌啊,你可真神了!」父親小聲道:「今天中午你問的那個人,聽說去了一趟老關家後,傍晚回去的路上失蹤了。」

  從老關家出來去往老葛家,這段距離總共不過二里地,但是在這段路的正中位置卻又有一個分岔口。

  這個分岔口的左邊是通往將軍廟的,當地人稱為小坑道。而右手邊則是通往老葛所在的那個生產隊,當地人成為大坑道。

  靠大坑隊的這條岔路,房屋相對集中,且都是靠在馬路邊。二丫要從這兒往家門口去,至少會經過十來戶人家,且這些人家基本都與老葛家沾親帶故,她要從這兒過,被看到的概率是很高的。

  而小坑隊就不同了,從左手邊進去,一直到最裡面的將軍廟,總共就只有四戶人家。其中有兩戶當天都出去走親戚了,家中無人。那個自稱看見二丫進去的是個年紀已經70多歲的老太太,她說自己眼神不好,只是依稀看見有個人從路上往裡走,看著挺像二丫。

  「小坑的話就麻煩大了,」父親道:「這一路上去有峽谷,有水庫,還有以前開礦留下的廢礦坑。再加上小坑的山大,整個浙西北的最高峰都在這裡面,天知道她會往哪個方向。查先生,你是怎麼看出她會出事的?」

  「人的面相,陽火,這東西解釋起來有點複雜。」查文斌道:「其實你看多了就會發現,那些會倒霉的人總是會有一些特殊面的。」

  春節期間,人多,看著那漫山遍野的人。查文斌來到將軍廟前停了下來,很多年前,就是在這兒,查文斌開啟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如今,它已經翻新過,小廟前的大缸里,還在冒著縷縷尚未燒完的青煙。

  他回頭瞥了一眼那大缸,停了下來,又折了回去。

  燒香,一般分為兩個時間段:大年三十過了十二點,要麼就是正月初一的早上一早。當然那些信徒眾多的大廟除外,而像這種鄉野小廟,無外乎這兩個時間段。

  而那缸里的香燃燒的還剩下個尾,結合這香的燃燒程度,查文斌很容易就推算出來,這香剛剛插進去的時候,理應就是二丫經過這裡的時候。

  「你去問一問。」

  洪村不大,來這兒燒香的香客基本也就是本村人。父親聽罷,又去找人打聽,問了一圈,都說沒有人在傍晚來這裡燒過香,那麼這一柱香是誰燒的呢?很快,大家就都聚集到了廟前。

  而當查文斌把剩下的那一小段香從缸中拔出後,他又發現這三根香,並不是普通的線香,而是篆香。這種香的身上是有刻度的,以前人經常講一炷香的時間,但香長度不一,質地不同,燃燒的時間也就不相同。為了滿足計時功能,所以就有人製作了一種標準刻度香。

  這種香,有著統一的配料和統一的尺寸,以達到燃燒時間精確的目的。所以往往在一個地區,只有一家制香廠會生產,而安縣是沒有這種香的,但在隔壁的長縣卻有生產這種篆香的基地。

  且每種香配料不同,所以燃燒出來的味道也就各不相同,像查文斌這樣的用香熟手,還是一眼就能分辨出它的來歷。

  「這是長縣馬家莊名香閣的東西,聽你說過,老關家的小女兒就是嫁到那裡的吧?」

  「沒錯,」父親道:「你是說這香是?」

  「你們派個人去他家中尋一尋便知,如果他家中有這種香,那麼二丫大概去了哪我心裡便是有底了。」

  一刻鐘後,父親匆匆趕了回來,他手裡拿了兩種香交給了查文斌,其中一種正是篆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