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他們那種鬧法,猴年馬月才能看到隨侯珠啊?」超子笑道:「還鷂子翻身法,笑死個人了,他恐怕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這個豎葬穴是開山為陵,相當於自身四周都是加強版的混泥土層,就算是有盜洞,盜墓賊們拿著鐵鑿得哪一年才能鑿進去?也不用自己的腦子想想。站在課堂上講課他們可以,真要論實戰,外面那群都是嘴炮!」

  第二百零三章 捷足先登

  超子說的一點都沒錯,張玉成和康文遠雖然是考古學領域的專家,但是在面對一些特殊情況時,他們甚至比不了野外經驗豐富的何毅超和查文斌。在忙活了好一陣子後,找老盜洞的進展一直不理想,正如超子所言,這座墓是開山為陵,除了地表淺淺的一層土壤外,餘下的部分全是僵硬的花崗岩。

  見帳篷外面已經是星光點點,查文斌這才伸了個懶腰從裡面鑽了出來,正巧碰上了站在外面的莊先生,他迎口便道:「看查兄滿面紅光的樣子,想必心中一定是有了對付它的計策了吧?」

  見他那一臉媚笑的樣子,超子就懟他道:「怎麼,鷂子翻身沒成功,翻船了?」

  查文斌先是來到現場沿著他們畫的白線大致走了一圈,從表面看,這是一座長約五米,寬約四米左右的封土堆,這個面積差不多占據了整個平台的三分之一。按照張玉成的說法,越往下會越寬,主墓室深度達十五米。他最終停留在了東邊靠山體的那一頭看著張玉成道:「張教授,冒昧的問一下,曾侯乙的墓有多大面積?」

  「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米。」

  「嗯,這就對了,」查文斌點頭道:「胥是乙的爺爺輩吧,他老人家死的時候,隨國的國力比之乙的年代孰強孰弱?」

  「胥,」張玉成道:「那時的隨國與楚國交好,自下溠之戰後,隨國修生養息了足足將近二百餘年。當時不可一世的楚昭王被十八路諸侯攻打,不得不退到隨國暫避,足以見得當時的隨國國力已經到達頂峰。」

  「墓葬是帝王死後的象徵,開始走下坡路的孫子輩曾侯乙,他的墓面積卻比他爺爺大了幾倍,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這是其一;其二,中國人自古講究入土為安,曾侯乙墓也是開山為陵,我前面聽你說過它是紅砂岩山,那麼請問岩石的深度是否貫穿到底了?」

  張玉成道:「沒有,山崗正中心的位置是土壤,東和南北三側是岩石,西邊是土壤。」

  「我來告訴你這是為什麼,」查文斌道:「古人活著的時候以東為尊,因為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而死了卻又是以西為尊,所以才有駕鶴西去的詞彙一說。西邊被認為是靈魂到達地府的方位,所以這個位置是萬萬不能封死的。而你們再看這裡,這是一個背靠身後大山,三面凸出的平台,凸出平台的這三個位置剛好就是東面、南面和北面,這三個面全部被堅固的花崗岩牢牢密封,這顯然不符合墓葬風水的做法。」

  康文遠道:「要是按你這麼說來,西面可就是我們背後這座山啊?」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張教授帶著曾侯乙墓的特徵來判斷這裡就是錯誤的,」查文斌繼續道:「曾候胥為了不讓隨國再被人以隨侯珠為藉口,不惜把所有的靈蛇全部圈入自己的墓穴之中。如此重要的事件,他萬萬不會修建一處土夫子們都能輕易找到的墓葬,那豈不是白費了他的一番心思。」

  他又揚手對著後山道:「各位再看,我們來比一比這山坡上的植被和這山腳的植被,明顯的,山坡上的樹木高、粗且密,平台以下的位置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叢,我想這已經說明了問題。」

  康文遠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說,這西面整座山體沒有花崗岩的分布,有足夠多的土壤讓植被生長,這不就正應徵了你剛才的說法,以西為貴嘛?那照你這麼說來,盜洞應該是在靠山的位置了?」

  「盜洞盜洞!」超子終於是忍不住了,他吼道:「我說兩位大教授,你是不是成天就知道盜墓啊,為什麼非得要和什麼盜洞過不去呢?告訴你們,就這種墓葬的走法,也就我們查爺能瞧個明白,實話告訴二位吧,要是有盜洞就在這五米寬的白線以內,從這兒打下去再往後面這座山里掏,這才叫作鷂子翻身!」

  聽了超子的話後張玉成馬上又在那腳下和自家客廳大小的面積里尋找了起來,沒一會兒的功夫,他果然是有了發現,就在大山起初看到的那塊破碎石板的前方,他用力蹬踏了幾下後,地面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凹陷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看著康文遠道:「老康,我們的思想都被以前的那些經驗給框住了,只想著在圈外,可卻從未想過在圈內,這塊破碎的石板就是最好的證明。」

  順著張玉成鎖定的那個位置往下挖了不到一米就開始出現了大片鬆動的土層,土層的四周被有一圈由藤條編織成的空心圓,長約一米,它們互相層層疊疊的一個套著一個通往地下。取上來一看,這些藤條依舊十分堅固,絲毫沒有腐爛,並且還具備相當的韌性。

  「這是瑪瑙藤,」張玉成說道:「這種木材並不是我國原產的,只有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才有這種世界上最堅固的藤條,明代的時候東南亞小國就為皇室進貢由這種材料製成的藤編家具,就算放在戶外任它風吹日曬也可保持幾百年不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