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頁
再者說來,要想戰勝心魔,首先就得有膽量面對。
如果自己在絕對優勢的前提下,都不敢直面徐樂的大槊,那就談不到什麼戰勝。
執必思力鼓足勇氣來到中軍,也相信自己這次的勝算在六成以上。
而且隨著部隊和玄甲騎的距離越來越近,這種成功的概率還在不斷攀升。
就在他逐漸放下了對徐樂的恐懼,鼓足丹田氣,準備一聲狼嚎,催動三軍衝鋒時,便看到了徐樂飛馬揮刀的一幕。
陽光下徐樂人馬如龍,自薛舉頭上掠過。
隨著寶刀寒光閃爍,薛舉的身體僵在那裡。
此時他的腳力還在倒,身形自然就跟著馬往下滾。
可是還沒到他身軀落地,碩大人頭已經耐不住寂寞,先行與身體分家,重重地落在地上。
伴隨著人頭落地,一股血箭沖天而起,而徐樂的戰馬這時候也落於塵埃。
這一切不過是指顧間事,大多數人甚至都沒看明白髮生了什麼,就看到號稱無敵的金城霸王屍首兩分,人馬皆亡。
方才還和韓約打得有來有回的宗羅睺,眼看薛舉人頭落地,人就木在那裡,竟然不再動手。
戰場上沒有留情一說,他不動韓約可不會閒著,手中大盾照著面門拍下,可是宗羅睺依舊不閃不避,就這麼在那等著砸。
以他的武藝自然不會如此,只能證明薛舉的死對於宗羅睺打擊太大。
他的心氣是靠著薛舉提振起來的,薛舉既死,他活著也就沒意思。
竟然是在那裡束手待斃,全然沒有反抗的打算。
以韓約的能耐,打這麼個木樁子本應該是手到擒來。
可是大盾眼看著就要落到對方腦袋上,他的心卻莫名一軟。
這宗羅睺雖然可惡,之前還差點暗算得手。
但是他此時此刻的情形,和自己又有什麼分別?
若是死的是徐樂,自己多半也會和他一樣心灰意冷,乖乖等著對手來殺。
這種豪傑不一定非要死的……韓約心思一轉,大盾改拍為推!鐵盾向下一偏,攻擊的位置已經從宗羅睺面門改為了前胸。
饒是如此,這一擊之力也不是那麼好受。
只聽一聲悶響,甲葉紛飛。
宗羅睺的甲冑被打得碎裂,人也應聲落馬。
在他落馬的同時,一口鮮血噴出老遠。
金城騎本就是被玄甲騎壓著打,此時主將陣亡,這幫人更是沒了鬥志。
雖然在牆陣的限制下,戰馬不能隨意逃散。
但是馬上的人一旦沒了心氣,什麼陣法都沒用。
矛槊刺出去沒了力量,速度也降了下來,甚至有的人已經沒有了動手廝殺的念頭。
他們本就是忠於薛舉,念著薛舉的情義趕來廝殺。
支持他們打下去的動力並不是什麼求勝之心,也不是建功立業等等心性,純粹是為了薛舉這個人,甘願廝殺乃至戰死。
薛舉這一死,他們還為了誰?
再說,連薛舉都死了,自己打下去還有什麼用?
明明再堅持一時三刻,執必部青狼騎一到,就能對玄甲騎形成夾擊。
可是這一步之遙,就成了生死勝負的天塹。
金城騎的崩潰,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兩位主將一死一傷,殘存兵士戰意全無。
原本兩支軍隊還是互相攻擊,金城騎拼命防禦,現在就變成了單方面的屠宰。
而且隨著金城騎的瓦解,玄甲騎便可以騰出手來,轉身對付青狼騎!執必思力看到薛舉人頭落地的一刻,心已經涼了。
連金城霸王都死了,天下間誰還能戰勝徐樂?
自己這時候帶兵殺上去不是送死?
雖然說執必部青狼騎的兵力遠比玄甲騎多,雖然說只要青狼騎能夠和玄甲騎纏鬥,金狼騎就有可能完成整頓回師逆襲,但是執必思力已經不再考慮這些可能,在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徐樂是自己的克星。
自己打不過他!眼看著兩軍就要接戰,執必思力卻忽然發出號令:撤!青狼騎已經發動了衝鋒,這時候想要收可不是容易事。
前排的青狼騎已經和玄甲騎後衛部隊交戰,按說這時候怎麼著也得繼續投入兵力打下去。
但是執必思力一聲令下,誰又敢違抗?
執必落落被擒之後,執必思力就是執必軍唯一的統帥,誰敢抗令便是謀逆。
這時候只能強忍著不滿,放棄前方袍澤,圈轉馬頭又往回撤。
按說這種安排對於軍心士氣影響極壞,哪怕將兵嘴上不說什麼,心裡早就問候執必部八輩祖宗,順帶把執必思力在心裡標記為廢物。
眼下是惹不起他,等以後回了草原,就得考慮追隨其他有能之人。
但是很快,他們就改變了觀點。
對執必思力的態度,從鄙視變為了崇敬。
認為自家少汗非但不是廢物,反而是天選之子,是狼神給執必部的禮物。
別的不說,就沖這未卜先知的能耐,肯定能讓部落成為草原霸主!幸虧是及時收兵改變方向,要不然就麻煩了!原來就在他們即將接近玄甲騎的同時,唐軍的先鋒騎兵已經追上了執必部潰兵的後衛部隊,並且一路突破。
如果不是執必思力及時收兵轉向,情況就會變成青狼騎和玄甲騎廝殺的時候,自己背後也被人狠狠捅上一刀!比起玄甲騎,顯然還是唐軍騎兵更好對付,再說唐軍的威脅也更大。
如果自己在絕對優勢的前提下,都不敢直面徐樂的大槊,那就談不到什麼戰勝。
執必思力鼓足勇氣來到中軍,也相信自己這次的勝算在六成以上。
而且隨著部隊和玄甲騎的距離越來越近,這種成功的概率還在不斷攀升。
就在他逐漸放下了對徐樂的恐懼,鼓足丹田氣,準備一聲狼嚎,催動三軍衝鋒時,便看到了徐樂飛馬揮刀的一幕。
陽光下徐樂人馬如龍,自薛舉頭上掠過。
隨著寶刀寒光閃爍,薛舉的身體僵在那裡。
此時他的腳力還在倒,身形自然就跟著馬往下滾。
可是還沒到他身軀落地,碩大人頭已經耐不住寂寞,先行與身體分家,重重地落在地上。
伴隨著人頭落地,一股血箭沖天而起,而徐樂的戰馬這時候也落於塵埃。
這一切不過是指顧間事,大多數人甚至都沒看明白髮生了什麼,就看到號稱無敵的金城霸王屍首兩分,人馬皆亡。
方才還和韓約打得有來有回的宗羅睺,眼看薛舉人頭落地,人就木在那裡,竟然不再動手。
戰場上沒有留情一說,他不動韓約可不會閒著,手中大盾照著面門拍下,可是宗羅睺依舊不閃不避,就這麼在那等著砸。
以他的武藝自然不會如此,只能證明薛舉的死對於宗羅睺打擊太大。
他的心氣是靠著薛舉提振起來的,薛舉既死,他活著也就沒意思。
竟然是在那裡束手待斃,全然沒有反抗的打算。
以韓約的能耐,打這麼個木樁子本應該是手到擒來。
可是大盾眼看著就要落到對方腦袋上,他的心卻莫名一軟。
這宗羅睺雖然可惡,之前還差點暗算得手。
但是他此時此刻的情形,和自己又有什麼分別?
若是死的是徐樂,自己多半也會和他一樣心灰意冷,乖乖等著對手來殺。
這種豪傑不一定非要死的……韓約心思一轉,大盾改拍為推!鐵盾向下一偏,攻擊的位置已經從宗羅睺面門改為了前胸。
饒是如此,這一擊之力也不是那麼好受。
只聽一聲悶響,甲葉紛飛。
宗羅睺的甲冑被打得碎裂,人也應聲落馬。
在他落馬的同時,一口鮮血噴出老遠。
金城騎本就是被玄甲騎壓著打,此時主將陣亡,這幫人更是沒了鬥志。
雖然在牆陣的限制下,戰馬不能隨意逃散。
但是馬上的人一旦沒了心氣,什麼陣法都沒用。
矛槊刺出去沒了力量,速度也降了下來,甚至有的人已經沒有了動手廝殺的念頭。
他們本就是忠於薛舉,念著薛舉的情義趕來廝殺。
支持他們打下去的動力並不是什麼求勝之心,也不是建功立業等等心性,純粹是為了薛舉這個人,甘願廝殺乃至戰死。
薛舉這一死,他們還為了誰?
再說,連薛舉都死了,自己打下去還有什麼用?
明明再堅持一時三刻,執必部青狼騎一到,就能對玄甲騎形成夾擊。
可是這一步之遙,就成了生死勝負的天塹。
金城騎的崩潰,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兩位主將一死一傷,殘存兵士戰意全無。
原本兩支軍隊還是互相攻擊,金城騎拼命防禦,現在就變成了單方面的屠宰。
而且隨著金城騎的瓦解,玄甲騎便可以騰出手來,轉身對付青狼騎!執必思力看到薛舉人頭落地的一刻,心已經涼了。
連金城霸王都死了,天下間誰還能戰勝徐樂?
自己這時候帶兵殺上去不是送死?
雖然說執必部青狼騎的兵力遠比玄甲騎多,雖然說只要青狼騎能夠和玄甲騎纏鬥,金狼騎就有可能完成整頓回師逆襲,但是執必思力已經不再考慮這些可能,在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徐樂是自己的克星。
自己打不過他!眼看著兩軍就要接戰,執必思力卻忽然發出號令:撤!青狼騎已經發動了衝鋒,這時候想要收可不是容易事。
前排的青狼騎已經和玄甲騎後衛部隊交戰,按說這時候怎麼著也得繼續投入兵力打下去。
但是執必思力一聲令下,誰又敢違抗?
執必落落被擒之後,執必思力就是執必軍唯一的統帥,誰敢抗令便是謀逆。
這時候只能強忍著不滿,放棄前方袍澤,圈轉馬頭又往回撤。
按說這種安排對於軍心士氣影響極壞,哪怕將兵嘴上不說什麼,心裡早就問候執必部八輩祖宗,順帶把執必思力在心裡標記為廢物。
眼下是惹不起他,等以後回了草原,就得考慮追隨其他有能之人。
但是很快,他們就改變了觀點。
對執必思力的態度,從鄙視變為了崇敬。
認為自家少汗非但不是廢物,反而是天選之子,是狼神給執必部的禮物。
別的不說,就沖這未卜先知的能耐,肯定能讓部落成為草原霸主!幸虧是及時收兵改變方向,要不然就麻煩了!原來就在他們即將接近玄甲騎的同時,唐軍的先鋒騎兵已經追上了執必部潰兵的後衛部隊,並且一路突破。
如果不是執必思力及時收兵轉向,情況就會變成青狼騎和玄甲騎廝殺的時候,自己背後也被人狠狠捅上一刀!比起玄甲騎,顯然還是唐軍騎兵更好對付,再說唐軍的威脅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