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阿史那內部的嚴苛軍令,現在進兵戰後也要挨二十軍棍,如果再不往前沖,那就是人頭落地的罪過。

  誰也顧不上多想,只能吶喊著催動坐騎朝著唐軍發起衝鋒。

  玄甲騎這邊也已經列陣迎上,硬頂著對方的攻勢沖了上去。

  這場唐軍與聯軍的戰鬥,就在這種情況下揭開了序幕。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歸去來(二十二)

  在發現聯軍蹤跡的第一時間,徐樂已經離開李世民,來到玄甲軍中。

  大軍陣勢列開之時,金城騎已經氣勢洶洶沖了過來。

  雖然牆陣的速度比起其他衝鋒方式要慢一些,但是這也是一個相對和絕對的問題。

  單就其本身來看,萬馬奔騰如同海潮的氣勢也足夠震懾人心。

  大軍鋪天蓋地朝著玄甲騎壓過來,玄甲騎則同樣還以顏色,催動坐騎高舉長兵迎著金城騎衝過去。

  有了前次交手的經驗,彼此都已經不再陌生,也不至於再為對方能和自己擺出同樣軍陣詫異,對於各自的武勇也有了一定了解。

  都知道對方是值得尊敬的對手,本領並不比自己來得弱。

  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跟在金城騎身後的,則是阿史那家的金狼騎。

  按說他們不會擺牆陣,行動速度應該更快一些。

  但是實際的情形是,他們始終比金城騎落後一段距離,和金城騎的距離大約在一箭之地。

  所選擇的攻擊方向也和金城騎有意岔開,嘗試從兩翼發起進攻。

  這一切自然都落在徐樂眼中,他冷笑一聲,輕輕合上面覆,心裡滿是鄙夷。

  金狼騎、阿史那,你們雖然很強,也確實凶名遠播,但還是無法戰勝私慾。

  人一旦欲望過重就會影響膽色,更是會誤了大事。

  今日之戰你們就耽誤在膽量不足上。

  若是自己領兵,這時候肯定是不惜一切代價往上沖。

  都到了最後決戰的時候,還有什麼可顧慮的。

  人死臉朝天不死萬萬年,咬牙催馬往上沖就是了。

  你們金狼騎可以威震草原讓各部拱手稱臣,靠的也正是這股子蠻勇。

  現如今把起家的東西都丟掉了,還有什麼可怕的?

  其實早在上次揚武堡大戰的時候,徐樂就已經發現金狼騎這個問題。

  如果那時候的金狼騎和傳說中一樣酣戰終日至死方休,其他幾路兵也不會退或者說不敢退。

  最後勝負不好說,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玄甲騎的損失起碼要翻一倍。

  金狼騎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戰機不對,又或者要考慮今後又或者是不能拼光大汗老本。

  歸根到底其實就是一句話,想贏怕輸。

  這不光是金狼旗的想法,也是結社率的想法。

  始畢可汗再怎麼寵他也有個限度,畢竟可汗不是只有他一個兒子。

  這次讓他帶八千金狼騎前來既是恩寵也是責任,若是這支軍隊交鋒不勝,又或者損失過大的話,結社率回去也不好交代。

  所以他不光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與其說八千金狼騎是阿史那部落的本錢,不如說是他結社率的本錢。

  從主帥就開始畏懼死傷裹足不前,下面的軍將自然也就多了算計少了拒絕。

  別看前後就是這麼幾步的差距,往往就能決定很多事。

  再說這還沒交戰就已經是這樣,等到廝殺起來還能指望他們一往無前捨命死戰?

  別做夢了!金城騎已經越來越近,徐樂不慌不忙舉起馬槊催動吞龍,兩面金屬牆壁再次撞在一處!由於有了前者交鋒的經驗,這次雙方其實都有了準備,而且都做出了調整。

  薛舉的辦法是在第一線部署稍弱一些的兵士,以抵消徐樂第一波進攻的強悍衝擊力。

  畢竟騎兵衝鋒主要還是靠衝鋒帶來的巨大勢能。

  這股力量在第一陣必然是最強的,但是隨著部隊前進肯定會越來越弱。

  所以用一部分士兵當犧牲品,消耗徐樂所部的人力馬力。

  而把真正的精銳悍卒布置在第三列,保證他們以最飽滿的狀態去迎擊徐樂那被削弱的箭頭。

  另外,薛舉這次列陣進一步縮減了戰場寬度,每一排的士兵只有一百人,但是軍陣足足有二十行。

  這種犧牲寬度增加厚度的布陣,同樣是為了盡最大可能削弱玄甲騎的衝擊力。

  本質上就是用千張紙吸收墨汁,你的衝擊力再強,這麼一陣陣衝下來肯定也會逐漸減弱。

  後排的士兵就可以以逸待勞,盡最大可能殺傷玄甲騎前鋒。

  上次交戰中薛舉已經發現,玄甲騎牆陣前列成員個個身手不弱,就算不是軍將也是軍中力士。

  由於大家陣法一樣,薛舉當然明白這種布陣的手段和思路。

  而且他自己大多數時候,也是同樣的方式列陣。

  是以一看就明白,這是把軍中精銳放在最前鋒追求最大的衝擊力。

  同時也是對後方兵士的保護。

  這樣布陣當然有好處,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前鋒太危險,等於是把軍隊裡最能打的那批人放到犧牲的位置上。

  這種蠢事薛舉可不會幹。

  他和他的部下一樣,都信奉弱肉強食的道理。

  哪怕是金城騎這種部隊,也是要按照本領強弱劃分三六九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