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頁
如果能過了現在都這個瓶頸期,程荔月她的小提琴水平估計會比之現在瞬間飛躍一大截,而要是過不了,就只能一直停留在現在這個時期了。
但就算是這樣,盛老作為老師都敢斷言,在小提琴界年輕一代里,她的學生可以說是無出其右,沒有哪個能掩去她的光芒的,她是國內這一代年輕小提琴手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會只在十八歲,就遇到了旁人可能要等到三四十歲才能遇到的瓶頸期。
她這個時候有了瓶頸期,並不代表她不優秀,相反的因為太過優秀了。
而作為老師,盛老他是不無驕傲的,畢竟這麼優秀的人可是她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優秀地如耀耀明日?
所以在這個時候盛老作為老師並沒有給自己學生施加什麼壓力,相反還在勸她可以順其自然,說不定哪一天突然就來了靈感,一下子就頓悟了,瓶頸就突破了呢!
而也正因為程荔月她已經進入了瓶頸,盛老也就不忙著在小提琴上指點多少了,反而開始慢慢地給她講起了跟總政有關的事情。
畢竟程荔月畢業證都已經到手了,再過一個月馬上也要進入總政了,以後要在總政工作,肯定也是得提前有些了解的,這樣才能更快地融入進去,所以盛老現在就在給她補課,事無巨細地講起了各種總政的事情。
而程荔月她雖然在小提琴上沒有任何缺陷,但是對於總政還真的是不太了解的,而以後在總政肯定也是少不了與各種人進行打交道的,自然這會兒不能兩眼一抹黑,對總政什麼都不了解的,至少得把她以後進入總政要做什麼了解清楚吧?進總政之後可不是每天埋頭練琴就可以的,各種演出是少不了的,平時估計少不了各種訓練彩排。
不過還好之前程荔月也是待過文工團的,雖然總政跟文工團應該也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作為待過兩年文工團的人,程荔月覺得她進入總政之後,應該是能很快適應總政的工作的。
而要是換成前世的她,估計進總政對於她來說是一件「苦差事」了,剛進去肯定是不可能短時間適應下來的,畢竟前世的她已經習慣了自由,根本沒有多少團體演奏的經歷,更別提每天工作,辛勞演出了。
程荔月沒有想多久,很快就沉浸在了老師的敘述當中,沒多會對於總政就已經有了個大致的了解了。
在老師這邊待到快要十點半,程荔月才離開,而這個時候她並不是要回家的,也不是去研究院那邊等哥哥下班,而是和汪年年還有駱玉蘭她們約了飯的,中午要聚一聚,因為現在已經畢業了,馬上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
這次選的吃飯地點就是上次程荔月和哥哥去的那家西餐廳,只不過這個地點並不是程荔月提出來的,而是駱玉蘭,畢竟按照她的原話講那就是:「來這邊上學都三年了,也沒去過多少好地方,國營飯點還有老莫什麼的要花錢的地方更是從來沒有去過,現在要走了,臨走之前就奢侈一把吧,不然也不知道下次再來是什麼時候了。」
而汪年年她對這個西餐廳也挺好奇的,就更不會拒絕了,當時三個人在商議的時候就迅速點頭,立馬同意了這個方案。
等到程荔月去到那邊的時候,汪年年和駱玉蘭正好也恰巧到了,三個人一起手挽著手走了進去了。
汪年年和駱玉蘭兩個人,看了菜單許久,才終於選定了兩款自己喜歡的甜品,而程荔月接過菜單,也選了兩款之前來的時候覺得好吃的,很快那邊甜品也就上來了,三個女孩子一邊小口小口地吃著甜品,一邊說著話。
汪年年道:「玉蘭,你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到京城這邊看我們啊!有時間一定要記得給我們打電話或者寫信,我們也會記得給你寫的,畢業之後我們也要一直是好朋友!千萬不能把大家忘了。」
駱玉蘭笑著道:「嗯,我在那邊工作穩定後,肯定會常給你和月月打電話寫信的,到時候你們可不要嫌我煩。」
程荔月道:「哪裡會呢?到時候我們只會想你的。」
現在畢業分配已經下來了,程荔月她自然是去總政的,而汪年年她去的就是之前對她有意向的那個小樂團了,也是京城這邊的,這也就是說,她畢業之後不用回老家,是少數幾個留在京城這邊的人之一了。
至於駱玉蘭,其實她一開始的分配結果還是挺不錯的,雖然並不是留在京城這邊,但是卻也是可以回到老家那邊的省城,在省城文工團工作。
可是駱玉蘭她偏偏去找了另外一個同學,跟他商量了之後找導員換了最後的分配的結果,她去了離她老家幾百公里遠的一個縣城博物館,以後做的也不是專業對口跟小提琴有關的事情,可以說換的這個分配工作比她原來的分配要差的幾千里遠,完全都沒有可比性,知道的幾個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
而跟她調換的那個人甚至當時是一刻都等不及地拉著她趕緊去找導員辦手續,生怕她剛剛只是腦子糊塗了,馬上就要改主意了。
程荔月和汪年年作為她的好朋友自然也是不理解她的選擇的,畢竟換到的這個工作完全是沒有一點值得誇讚的。
但是在知道了駱玉蘭做這件事情的原委之後,程荔月和汪年年最後還是表示理解了。
因為現在的分配政策就是把大部分的畢業生都往老家分配去,除去那些特別優秀地去向已經定了的。
但就算是這樣,盛老作為老師都敢斷言,在小提琴界年輕一代里,她的學生可以說是無出其右,沒有哪個能掩去她的光芒的,她是國內這一代年輕小提琴手中當之無愧的領頭羊,也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會只在十八歲,就遇到了旁人可能要等到三四十歲才能遇到的瓶頸期。
她這個時候有了瓶頸期,並不代表她不優秀,相反的因為太過優秀了。
而作為老師,盛老他是不無驕傲的,畢竟這麼優秀的人可是她的學生,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優秀地如耀耀明日?
所以在這個時候盛老作為老師並沒有給自己學生施加什麼壓力,相反還在勸她可以順其自然,說不定哪一天突然就來了靈感,一下子就頓悟了,瓶頸就突破了呢!
而也正因為程荔月她已經進入了瓶頸,盛老也就不忙著在小提琴上指點多少了,反而開始慢慢地給她講起了跟總政有關的事情。
畢竟程荔月畢業證都已經到手了,再過一個月馬上也要進入總政了,以後要在總政工作,肯定也是得提前有些了解的,這樣才能更快地融入進去,所以盛老現在就在給她補課,事無巨細地講起了各種總政的事情。
而程荔月她雖然在小提琴上沒有任何缺陷,但是對於總政還真的是不太了解的,而以後在總政肯定也是少不了與各種人進行打交道的,自然這會兒不能兩眼一抹黑,對總政什麼都不了解的,至少得把她以後進入總政要做什麼了解清楚吧?進總政之後可不是每天埋頭練琴就可以的,各種演出是少不了的,平時估計少不了各種訓練彩排。
不過還好之前程荔月也是待過文工團的,雖然總政跟文工團應該也是有不少相似之處的,作為待過兩年文工團的人,程荔月覺得她進入總政之後,應該是能很快適應總政的工作的。
而要是換成前世的她,估計進總政對於她來說是一件「苦差事」了,剛進去肯定是不可能短時間適應下來的,畢竟前世的她已經習慣了自由,根本沒有多少團體演奏的經歷,更別提每天工作,辛勞演出了。
程荔月沒有想多久,很快就沉浸在了老師的敘述當中,沒多會對於總政就已經有了個大致的了解了。
在老師這邊待到快要十點半,程荔月才離開,而這個時候她並不是要回家的,也不是去研究院那邊等哥哥下班,而是和汪年年還有駱玉蘭她們約了飯的,中午要聚一聚,因為現在已經畢業了,馬上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
這次選的吃飯地點就是上次程荔月和哥哥去的那家西餐廳,只不過這個地點並不是程荔月提出來的,而是駱玉蘭,畢竟按照她的原話講那就是:「來這邊上學都三年了,也沒去過多少好地方,國營飯點還有老莫什麼的要花錢的地方更是從來沒有去過,現在要走了,臨走之前就奢侈一把吧,不然也不知道下次再來是什麼時候了。」
而汪年年她對這個西餐廳也挺好奇的,就更不會拒絕了,當時三個人在商議的時候就迅速點頭,立馬同意了這個方案。
等到程荔月去到那邊的時候,汪年年和駱玉蘭正好也恰巧到了,三個人一起手挽著手走了進去了。
汪年年和駱玉蘭兩個人,看了菜單許久,才終於選定了兩款自己喜歡的甜品,而程荔月接過菜單,也選了兩款之前來的時候覺得好吃的,很快那邊甜品也就上來了,三個女孩子一邊小口小口地吃著甜品,一邊說著話。
汪年年道:「玉蘭,你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到京城這邊看我們啊!有時間一定要記得給我們打電話或者寫信,我們也會記得給你寫的,畢業之後我們也要一直是好朋友!千萬不能把大家忘了。」
駱玉蘭笑著道:「嗯,我在那邊工作穩定後,肯定會常給你和月月打電話寫信的,到時候你們可不要嫌我煩。」
程荔月道:「哪裡會呢?到時候我們只會想你的。」
現在畢業分配已經下來了,程荔月她自然是去總政的,而汪年年她去的就是之前對她有意向的那個小樂團了,也是京城這邊的,這也就是說,她畢業之後不用回老家,是少數幾個留在京城這邊的人之一了。
至於駱玉蘭,其實她一開始的分配結果還是挺不錯的,雖然並不是留在京城這邊,但是卻也是可以回到老家那邊的省城,在省城文工團工作。
可是駱玉蘭她偏偏去找了另外一個同學,跟他商量了之後找導員換了最後的分配的結果,她去了離她老家幾百公里遠的一個縣城博物館,以後做的也不是專業對口跟小提琴有關的事情,可以說換的這個分配工作比她原來的分配要差的幾千里遠,完全都沒有可比性,知道的幾個人都不理解她的做法。
而跟她調換的那個人甚至當時是一刻都等不及地拉著她趕緊去找導員辦手續,生怕她剛剛只是腦子糊塗了,馬上就要改主意了。
程荔月和汪年年作為她的好朋友自然也是不理解她的選擇的,畢竟換到的這個工作完全是沒有一點值得誇讚的。
但是在知道了駱玉蘭做這件事情的原委之後,程荔月和汪年年最後還是表示理解了。
因為現在的分配政策就是把大部分的畢業生都往老家分配去,除去那些特別優秀地去向已經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