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最開始,潘蜜拉也和騎士們一樣,完全沒當一回事,甚至還為琴雅的反應沾沾自喜起來。看著馬車時她想著:我吻了她;琴雅和別的騎士說話時,她想著:我吻了她;被驅趕到離馬車很遠的地方守夜的時候,也會痴痴地想著:
她打了我一巴掌,她一定是愛上我了。
按道理說,一名身經百戰的魅魔不應該有這種想法。魅魔是不相信愛的,她們造夢,然後親手打破,在愛情的幻夢中叫人死去。
魅魔怎麼會被愛情沖昏頭腦?
哦,眼下就有一個例外。
倚在樹下,潘蜜拉仰頭看著天邊的紅月。過去在深淵的時候,她也曾無數次這樣抬起頭來,仰望著在黑霧之外那無比遙遠而朦朧的月亮。
月光從未離她如此近過,灑照在身上,從未如此明亮。
最開始,潘蜜拉並不是一個好的魅魔。她學不好那些魅魔們都應該會的東西——如何在明明不愛一個人時卻表現得愛他萬分,如何誘惑一個人奉獻所有財富以及生命,如何說話,如何笑,以及如何殺人。
在黑暗之眼的時候,她被稱呼為「實驗品」。
黑暗之眼的頭領,蒙蘭·沙得什,那個被稱為「與魔王做交易」的黑暗法師,將她撿了回去。
說是「撿」,也並不確切。
一個敢於與魔王做交易的人,他的交易對象,又豈止魔王一個呢?
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魔族風味濃郁,也沒有姓氏的新名字。蒙蘭起初是對她不滿意的,計劃出了紕漏,他們原本要的並不是洛瑟安·德·歌賽羅亞。這個小姑娘在他們的資料里沒有另一個好:更加固執,更加不好掌控,身為候選聖女卻滿腦子都是女聖騎士之類的玩意兒,充滿了天真的野心。
真好,還好是她,潘蜜拉想,若是換琴雅來,絕對會受不了的。
她也捨不得她的小姑娘受那樣的苦。
在實驗中蒙蘭也逐漸發現了她的好來:
足夠固執,意志足夠堅定,甚至因為是個「女聖騎士」,身體素質比一般法師都要好些,承受得起改造實驗的痛苦與折磨。
他更改了她的姓名,也替她換了一張臉。黑暗魔法:腐蝕之花在她臉上盛放,凋零後任由蒙蘭刻畫。
「你會很喜歡這張臉的,遠比你從前要漂亮得多。」蒙蘭陶醉地說,「這是我的傑作——啊,就算是純血魅魔里也找不出一張比這更美的臉龐了。」
他將黑暗元素注入她的身體,讓光明元素與黑暗元素在她體內廝殺,找尋它們共存的方式。過去不少法師就是死在了這一步。她們純粹的信仰不允許她們被黑暗侵染。因此蒙蘭也戲謔地對她說過:「看來你也不怎麼信仰你們的女神摩雅嘛。也對,摩雅早已死去——這世上剩下的唯一的神只有魔王。」
但蒙蘭對魔王也沒什麼尊敬的意思。
這是個不將黑暗與光明——兩大原初元素放在眼裡的人。
對著魔族,他告訴他們,他正在研究將光明法師轉換為魔族的方法;對著光明教會,他告訴貝爾蘭德,光與暗本是同源,當光明不再給予他們庇佑的時候,投身黑暗才是得以永生的方法。
貝爾蘭德臉上被面具遮擋的「詛咒」就是那樣來的。
一次失敗的融合試驗,在這位主教臉上留下了永遠也無法抹去的痕跡。
隨著實驗的進行,作為目前為止唯一存活的實驗品,蒙蘭逐漸信任起潘蜜拉來。雖然轉換並不完全成功,只成了一個半魅魔,魅魔相關的功課也學得糟糕極了,但起碼洗腦得相當成功,將來足以為他所用,在魔法方面的天賦也很不錯。
傳說創世之初,創世神的光明面成為了光明女神摩雅,而黑暗面則成為了深淵的魔王。
這是在人世間廣為流傳的說法。
而第二個說法,則只在高等魔族和教會上層人士的密語中傳播。
為了鎮壓魔王,光明女神早已身祭深淵。因此,虔誠的禱告不會得到回應,神跡也不會降臨,到達某一個足夠高的境界之後,信仰便失去了效果,光明法師們的實力不得寸進。
這個事實,教皇發現了,貝爾蘭德也發現了,那些背叛光明,與黑暗之眼做交易的教會高層也都或多或少有了答案,為了永生,他們轉投他處。
因此,像琴雅這個實力等級的人,卻仍還是女神的虔信者,是十分不可思議的。
想到琴雅,樹下的魅魔又忍不住傻笑起來,模樣依稀間有著昔日天真的女聖騎士的影子。
琴雅的實力源泉來源於哪兒呢?
在其他人的實力都止步不前的時候,只有她仿佛不受任何影響,甚至足以降下堪比神跡現世的大型祝福。
潘蜜拉觀察了許久,大致明白了答案。
想到那個或許的可能性,就連她這樣的心性都禁不住想要顫抖起來——在那個親手殺死蒙蘭·沙得什的夜晚,抬頭望出深淵的時候,她的心也曾那樣充滿希望地顫抖過。
夜晚,魅魔來到聖女的車前。旁邊的騎士看了一眼,見到是她,便放心地轉過身去,為了避嫌,還指了指耳朵,表示自己已經用魔法把耳朵堵上了。
潘蜜拉敲了敲門。
潘蜜拉用那種浸了蜜一般、又莫名興奮的嗓音:「琴雅,琴雅,琴雅大人,聖女殿下。」
「阿雅,阿雅?別生氣了,理理我嘛。」
她打了我一巴掌,她一定是愛上我了。
按道理說,一名身經百戰的魅魔不應該有這種想法。魅魔是不相信愛的,她們造夢,然後親手打破,在愛情的幻夢中叫人死去。
魅魔怎麼會被愛情沖昏頭腦?
哦,眼下就有一個例外。
倚在樹下,潘蜜拉仰頭看著天邊的紅月。過去在深淵的時候,她也曾無數次這樣抬起頭來,仰望著在黑霧之外那無比遙遠而朦朧的月亮。
月光從未離她如此近過,灑照在身上,從未如此明亮。
最開始,潘蜜拉並不是一個好的魅魔。她學不好那些魅魔們都應該會的東西——如何在明明不愛一個人時卻表現得愛他萬分,如何誘惑一個人奉獻所有財富以及生命,如何說話,如何笑,以及如何殺人。
在黑暗之眼的時候,她被稱呼為「實驗品」。
黑暗之眼的頭領,蒙蘭·沙得什,那個被稱為「與魔王做交易」的黑暗法師,將她撿了回去。
說是「撿」,也並不確切。
一個敢於與魔王做交易的人,他的交易對象,又豈止魔王一個呢?
她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魔族風味濃郁,也沒有姓氏的新名字。蒙蘭起初是對她不滿意的,計劃出了紕漏,他們原本要的並不是洛瑟安·德·歌賽羅亞。這個小姑娘在他們的資料里沒有另一個好:更加固執,更加不好掌控,身為候選聖女卻滿腦子都是女聖騎士之類的玩意兒,充滿了天真的野心。
真好,還好是她,潘蜜拉想,若是換琴雅來,絕對會受不了的。
她也捨不得她的小姑娘受那樣的苦。
在實驗中蒙蘭也逐漸發現了她的好來:
足夠固執,意志足夠堅定,甚至因為是個「女聖騎士」,身體素質比一般法師都要好些,承受得起改造實驗的痛苦與折磨。
他更改了她的姓名,也替她換了一張臉。黑暗魔法:腐蝕之花在她臉上盛放,凋零後任由蒙蘭刻畫。
「你會很喜歡這張臉的,遠比你從前要漂亮得多。」蒙蘭陶醉地說,「這是我的傑作——啊,就算是純血魅魔里也找不出一張比這更美的臉龐了。」
他將黑暗元素注入她的身體,讓光明元素與黑暗元素在她體內廝殺,找尋它們共存的方式。過去不少法師就是死在了這一步。她們純粹的信仰不允許她們被黑暗侵染。因此蒙蘭也戲謔地對她說過:「看來你也不怎麼信仰你們的女神摩雅嘛。也對,摩雅早已死去——這世上剩下的唯一的神只有魔王。」
但蒙蘭對魔王也沒什麼尊敬的意思。
這是個不將黑暗與光明——兩大原初元素放在眼裡的人。
對著魔族,他告訴他們,他正在研究將光明法師轉換為魔族的方法;對著光明教會,他告訴貝爾蘭德,光與暗本是同源,當光明不再給予他們庇佑的時候,投身黑暗才是得以永生的方法。
貝爾蘭德臉上被面具遮擋的「詛咒」就是那樣來的。
一次失敗的融合試驗,在這位主教臉上留下了永遠也無法抹去的痕跡。
隨著實驗的進行,作為目前為止唯一存活的實驗品,蒙蘭逐漸信任起潘蜜拉來。雖然轉換並不完全成功,只成了一個半魅魔,魅魔相關的功課也學得糟糕極了,但起碼洗腦得相當成功,將來足以為他所用,在魔法方面的天賦也很不錯。
傳說創世之初,創世神的光明面成為了光明女神摩雅,而黑暗面則成為了深淵的魔王。
這是在人世間廣為流傳的說法。
而第二個說法,則只在高等魔族和教會上層人士的密語中傳播。
為了鎮壓魔王,光明女神早已身祭深淵。因此,虔誠的禱告不會得到回應,神跡也不會降臨,到達某一個足夠高的境界之後,信仰便失去了效果,光明法師們的實力不得寸進。
這個事實,教皇發現了,貝爾蘭德也發現了,那些背叛光明,與黑暗之眼做交易的教會高層也都或多或少有了答案,為了永生,他們轉投他處。
因此,像琴雅這個實力等級的人,卻仍還是女神的虔信者,是十分不可思議的。
想到琴雅,樹下的魅魔又忍不住傻笑起來,模樣依稀間有著昔日天真的女聖騎士的影子。
琴雅的實力源泉來源於哪兒呢?
在其他人的實力都止步不前的時候,只有她仿佛不受任何影響,甚至足以降下堪比神跡現世的大型祝福。
潘蜜拉觀察了許久,大致明白了答案。
想到那個或許的可能性,就連她這樣的心性都禁不住想要顫抖起來——在那個親手殺死蒙蘭·沙得什的夜晚,抬頭望出深淵的時候,她的心也曾那樣充滿希望地顫抖過。
夜晚,魅魔來到聖女的車前。旁邊的騎士看了一眼,見到是她,便放心地轉過身去,為了避嫌,還指了指耳朵,表示自己已經用魔法把耳朵堵上了。
潘蜜拉敲了敲門。
潘蜜拉用那種浸了蜜一般、又莫名興奮的嗓音:「琴雅,琴雅,琴雅大人,聖女殿下。」
「阿雅,阿雅?別生氣了,理理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