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多往事糾葛,就此塵埃落定。

  ……

  《周史》記載,壽崢六年,八月。東萊王與賜周公主以「清君側」為名,發動政變。

  擊殺廢太子重暉與鄭氏集團餘孽,鎮元帝深感罪重主動退位,東萊王重暘得以繼承大典,史稱睿光帝。

  後乃封封貴妃為太后,賜周公主重睦則冠「大長公主」號,繼續統帥撫北營兵馬。

  不日與楊氏徽格行大婚之禮,冊封為后,宗氏妙容則為皇貴妃,乃大周立國首位越級四妃者,寵冠天下。楊宗兩氏外戚皆各自擢升。

  同年冬月,兵部尚書,大長公主駙馬顧衍率軍突圍百萬騎兵,直逼淵梯王宮,俘虜淵梯王宇文跡及其后妃數百人,大獲全勝。封平淵侯,後與大長公主一道辭官,解甲而歸。

  天犁城破,攝政王宇文律自縊殉國,庫孫與歇安二部亦隨之主動臣服。大周至此平定困擾其將近四十年之北方草原外患,於原烏坎城內設立淵梯州刺史府。

  前庫孫汗王,今遠嘉公主重昭駙馬,長孫義赴任烏坎城為淵梯刺史,程況與段權灝兩員大將亦調職府內,攜家眷一同定居。

  歲月如梭,六載春秋轉瞬而逝。

  又至一年將盡,恰逢長孫義、程況與段權灝等人返回燕都述職,而紀棣自復歸江湖後也是首次來信告知,他會回京與眾兄弟相聚。

  重睦索性在府上設下宴席,邀請今夜他們各自攜家眷一道前來守歲。

  慈衿左右手各牽著兩個蘿蔔頭,小腹明顯看得出已經又有數月身孕,但還是聲如洪鐘:「趙甲,不會掛燈籠就給姑奶奶換旁人來,張乙你去!」

  公主府年久失修,重睦原本從未管過,總想著能在顧衍那兒賴著便絕不挪窩。

  誰知兩人眼下都提前邁入了退休生活,她這才決意買下附近幾處院落,再將公主府好好修繕一番與之打通,建些亭台樓閣附庸風雅。

  也省得她那皇帝老弟每每前去顧府無論看哪兒都不順眼,只道他兩一位平淵侯一位大長公主,能不能不住得這般寒酸。

  今日忙著掛上燈籠也是為能顯出更多年節氛圍,以免諸位友人到後覺得冷清。

  重睦懶散,將布置府院事宜全權交由慈衿還有萬里負責,自己則與顧衍躲在房中,恨不能連翻書都叫他代勞。

  顧衍啞然失笑:「你若如此懶下去,恐怕不日便再拿不起蟠龍斧,該如何向外祖交代。」

  她打著哈欠向他懷中歪倒,跟只小貓兒似的攬住頸間搖搖頭:「近來新年,皇宮日日大宴,外公眼裡只有皇貴妃 誕下的那幾位重外孫,顧不上我。」

  加之藍天庵師太前些日子來信告知,封知榆又□□跑了,封老將軍這段時日不得不時刻看著她,也無法脫身。

  自戰後重暉被斬首,封覽境一脈亦判下流放之刑後,重暘其實猶豫許久,到底該如何處置封知榆。

  畢竟她與重暉已經成婚,理應處以連坐刑罰,共赴黃泉。但法理之外尚有人情,她無論如何都是舅舅留在這世上的唯一血脈。

  最後還是封太后想出兩全其美之法,下懿旨將封知榆送往洛陽瓊花庵,從此常伴青燈古佛,終身不得出。

  那時封知榆早已神智渙散,被帶去瓊花庵後根本無法安分守己,成日想著逃跑返回燕都。那兩年她剛一出逃,封老將軍便會親自前去洛陽抓人,也是不能安心。

  只得將人帶回燕都城郊藍天庵,雖還在胡鬧折騰,卻總算無需老將軍長途奔波。

  思及封知榆如今情態,重睦與顧衍俱是半晌無言,直到燦戎敲敲房門通報龍巖侯與夫人已到,兩人才終於回過神來好生待客。

  在宗寅多年好生照料下,重聽雨已不再總將戴罪之身掛在嘴邊,可重睦卻也再沒聽見她如從前那般熱烈而爛漫地喚她一聲「睦姑姑」。

  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紀棣離開撫北營後重新闖蕩江湖,已在齊州自創「飛鷹門」。紀門主之名響徹四海,這數年以來,他竟成了最少回到燕都的那位。

  重昭雖於宗太夫人幫助下解毒挽回性命,可惜右側臉頰永遠留下疤痕,只能輔以脂粉遮掩。

  值得欣慰的是自那之後她與長孫義之間情意更深,至今已經誕下四子一女,依舊有如新婚夫妻般難捨難分。

  而段權灝自烏坎城戰後名震大周,連帶著他與穆朽兄弟被迫分離之種種感人故事亦被寫成傳奇小品文由著說書人傳頌大街小巷。

  若說得引人入勝,令他家夫人聽到不舍離去進而給下巨額打賞,那間茶館總能在短短几個時辰里賺得滿盆缽。

  至於程況,他家那小子不過六歲,到達長公主府後僅僅一個時辰便已經收穫了慈衿與萬里家兩位女兒青睞,便連諸多侍女也都連連稱讚小將軍有其父風光。

  重睦聞聲不免皺眉看向程況:「分明是有其父風流才對。」

  他倒很謙虛地擺擺手:「過去榮光不必再提,長公主謬讚。」

  因著宇文晏遲那一劍之故,賀蘭茹真難再有孕,夫妻兩為此恨不得將所有偏寵都放在程澹身上。

  深得爹娘疼愛的孩子不論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待程澹終於從那些侍女身側掙脫而出時,只一個箭步抱住重睦膝前:「公主姑姑,阿澹好想你呀。前些年你還常來烏坎城看望阿澹,今年根本沒見過影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