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都知曉,祝茂年本就是皇上最為倚重信任的臣子,如今他的子女又立下護駕護江山之功,這一家子要興盛到何等地步還未可知,雖有盛極而衰這一說法,可是對眼下的大皖來說還早了些。

  「三皇子來了。」

  不知誰說了一聲,祝茂年睜開眼睛轉過身去,看著一身皇子服的三殿下進殿,他和著眾人一起彎腰行禮。

  「諸位免禮。」三皇子伸手虛虛相扶,經過祝茂年身邊時卻真正扶了上去,這份親厚又引得其他人多看了好幾眼。

  祝茂年先是意外,然後又因三皇子這不閃不避的姿態而開懷,不避好啊,有些關係本也避不了。

  沒讓大家久等,朝恩熟悉的尖嗓兒從殿下響起:「皇上駕到!」

  文臣武將齊齊朝著中間拜倒,「恭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恩扶著皇上跨過門檻,從眾人面前經過,可大家抬起的眉眼分明還看到了一末金色,祝將軍的金色盔甲大皖獨此一件,她是和皇上一起進殿的!

  皇帝在龍椅上坐定:「眾卿平身。」

  祝茂年站起身來轉頭看向右邊,祝長樂朝爹爹眨眨眼,和爹爹相等的位置,她祝長樂可真出息了哈哈哈哈哈!

  祝茂年看她那強忍得瑟的樣子氣笑不得,暗暗瞪她一眼,提醒她繃著點。

  祝長樂立刻抿緊嘴。

  皇帝在上邊將父女倆的動作看在眼裡,想著確實不能讓這千里馬上朝,不然豐景怕是要擔雙份的心。

  收起這漫無邊際的想法,皇上道:「朕以前總自責於自己沒本事,才給了何慶博竊國的機會,可剛才上朝的這一段路朕卻覺得,大皖這一難是禍,也是福。」

  看著空曠許多的大殿,皇帝笑:「若沒有這一難,朕不會知道百官雖派系不同,卻也有忠君之心,朕不會知曉在民間還藏著那許多有本事的人,朕更不會知曉,我大皖還有祝將軍這樣有勇有謀的將帥之才,替大皖帶出來一支威武之師。」

  祝長樂悄悄看向爹爹,她要跪嗎?

  祝茂年微微搖頭,示意她繼續往下聽。

  「諸卿都吃了不少苦,這一點朕感念在心,但是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諸卿受累,儘快把朝堂運轉起來。」

  「臣等遵旨。」

  皇帝敲了敲龍椅扶手,發下回歸的第一道召令:「撤太尉和丞相官職,太尉所轄之事交由三皇子接管,至於丞相所轄之事,祝卿,你先一併接管,待朝局穩定之後再和三皇子商量如何拆分丞相之職責。」

  皇上在何太尉和朱丞相兩人手中吃了那麼年的虧,索性趁這個機會撤了這兩個官職絕對是聰明之舉,兵權歸三皇子,這雖然讓人吃驚卻在情理之中,畢竟這位只要沒有其他意外,就是板上釘釘的儲君,可祝茂年已經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丞相所轄也歸他,那豈不是三公里他一個人就占了兩公?

  不要說眾卿,祝茂年首先就不幹了,出列道:「皇上恕罪,御史大夫就已經讓臣竭盡全力,丞相所轄之事太多大雜,臣恐難當此大任。」

  「朕說了只是暫時,待局面穩定下來後再慢慢拆分。」皇帝眼神掃過一眾人:「到時可往六部分派一些,朕再收回一部分,不會讓你領一份餉銀做兩個人的事。」

  祝茂年腦子轉得飛快,三公去了兩公,也好,待將來不再需要他的時候他即可急流涌退,把這御史大夫一併撤了,沒有了凌駕於眾臣之上的人,皇權才能更集中,這是皇上信他。

  「臣,遵旨。」

  皇帝揮手示意他歸列:「老三,你可有疑義?」

  三皇子彎下腰去:「兒臣遵從父皇旨意。」

  「是長進了,有擔當了,若有不懂的地方多問多學。」

  「是,兒臣明白。」

  皇帝對他不卑不吭的姿態滿意得很,事先他特意未和他通氣,就是想看看他的反應,有吃驚,有意外,也有躍躍欲試,唯獨沒有退卻和猶豫,很好!

  「何慶博竊國一事影響深遠,不止京城,全大皖都被牽連,各地難免人心惶惶,朝堂需得安撫。」皇帝看向眾臣:「朕的身體毀於何慶博之手,精神難以集中,今後更是需得長時間調理,為大皖計,朕已做出決定。」

  皇帝看了朝恩一眼,朝恩會意,拿著旨意上前。

  「皇三子霍道熙接旨。」

  三皇子心跳加速,本能促使他立刻跪下:「兒臣接旨。」

  「自朕奉太上皇遺詔登基以來,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為祖宗謨烈昭缶,付託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皇三子霍道熙,天意所屬,茲恪遵初詔,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繁四海之心。朕疾患固久,思一日萬機不可久曠,茲命皇太子持璽升文元殿,分理庶政,撫軍監國。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子決之。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所有人都愣住了,今日是皇上回京後第一次大朝,可就在回來的第一天皇上就封了皇太子,並給他監國之權,不要說旁人,就是早知內情的祝長樂也沒想到皇上這麼果斷,回來第一天就這麼做了。

  朝恩上前一步:「老奴恭喜太子殿下。」

  三皇子回過神來,忙上前接了聖旨:「兒臣遵旨。」

  祝茂年率先跪下:「臣恭賀皇上,恭賀太子殿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