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昭雖憂心張無忌,張無忌生性卻是傲氣非常,宋青書既然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自然不會再跟宋青書討價還價,當下便問明教中人借了一柄長劍與宋青書交手。

  宋青書詞鋒鋒利出手卻並不狠辣,向張無忌攻去的第一招竟是武當上下人人會使的入門劍招「太極兩儀」。張無忌原就見過宋青書與滅絕師太交手,深知他內力雖不濟劍法卻頗為凌厲,且出劍奇快教人難以抵擋。張無忌原是嚴陣以待,哪知宋青書這一招使來竟是極為客氣緩慢,張無忌雖不懂劍法,可是腳下一滑後錯兩步這一招倒也避開了。眼見張無忌輕鬆避開此招,宋青書當即搶攻上前,再使的第二招也是一招平平無奇的「萬法歸宗」,直取張無忌肋下。張無忌隨手揮劍反挑宋青書的劍身,左足發力一蹬,這一招竟又給他避開了去。

  如是七招一過,其餘五大派尚且懵懂,武當上下卻是全明白了過來。原來宋青書所使的這七招原是他在十八歲那年於武當諸多劍法之中抽選而出的最為基礎的七式劍招,包含了武當劍的十三類基本劍式。如今新入門的武當弟子在學完武當劍法十三式之後,接著要學的正是這七式劍招。

  張無忌天縱英才,這七招一過亦是若有所得。然而,還不等他悟透其中關竅,宋青書已然再度縱身上前急速搶攻,此時用劍已再無半分留手。宋青書所使劍招疾如閃電,猶似暴雨傾盆,招招相連,劍鋒成線,劍影連綿不絕教人難分虛實。張無忌深知論劍法他絕不如宋青書高明,然而他練成乾坤大挪移於武學上的修為卻已遠甚宋青書,不論哪一家哪一派的武功都能取而為用,此時竟憑著宋青書方才所使的七招劍法將宋青書的劍招化解了大半,偶有幾招無法招架,也使輕功狼狽躲開。如是數十招一過,張無忌已得劍法奧義,見招拆招愈發圓轉自如,眾人只見宋青書攻地迅捷無比,張無忌擋地沉穩老辣,俱是瞠目結舌,實不敢相信這般精彩絕倫妙到毫巔的交手竟出自兩個年不過雙十的少年人之手。

  少林派空智自被張無忌揭發圓真勾結朝廷之事,苦於莫聲谷正義名聲在外,圓真又早已身死無法自辯,一直隱忍不言。此時見這二人打成這般模樣,縱然心頭對張無忌多有怨責,對武當派亦頗有芥蒂,此時也忍不住與師兄空聞大師輕聲說道:「原以為張無忌已是難得,想不到這宋青書也是這般能耐。十年之後,江湖上無人能是這二人的對手!武當派,了不起啊!」

  空智這般感慨,饒是空聞這個四大皆空的出家人此時也忍不住幽幽一嘆,少林中圓字輩的弟子出色的已是不多,慧字輩與法字輩更是不需提了。將來如何,可真是難說地很了!

  正在此時,宋青書突使一招「分花拂柳」連刺張無忌身上十七處要害,宋青書用劍奇快,這一招使來手中長劍竟憑空帶起漣漪氣勁,人皆駭然。張無忌勉強擋得七處要害已是力竭,他當下左手一掌向宋青書揮出。宋青書手腕一翻,疾刺張無忌掌心,這一招應變更快,竟連一眾武當弟子也說不出具體劍招,只知乃是武當劍法十三式之一。張無忌回劍格擋,左掌再出拍向對方。宋青書反手一抽,直削張無忌手腕,這一招武當弟子仍認不出具體劍招,只知他們的宋師兄出手愈發簡單直接,竟只是武當劍法十三式的化形,然而劍法威力卻是愈發凌厲逼人。張無忌左掌變拍為拿,要奪下宋青書手中長劍,這般於一剎那間化剛為柔的急劇轉折,已屬乾坤大挪移心法的第七層神功。宋青書劍法再高,不使內功也只是花架子,如何敵得過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心法?然而乾坤大挪移他雖無法修習卻也通曉各中奧妙,當下手腕一送,手中長劍竟疾射而出。

  此時宋青書雙手皆空,他的招數忽然一變,使武當綿掌若有似無地向張無忌拍出。武當綿掌已是武當上層武學精要,剛柔相濟、陰陽相隨,看似柔弱無骨,實則綿里藏鐵。張無忌原就更為熟悉拳法,忽挑忽捻,忽彈忽撥,竟輕而易舉地便將宋青書的掌力給卸了。他正暗自詫異為何宋青書的掌力這般綿軟,有負綿掌威名,只聽得小昭忽然一聲驚呼:「公子,身後!」

  張無忌急忙仰面倒伏,宋青書的那柄長劍竟不知何時又飛了回來,擦著他的面頰飛了過去,凌厲的劍氣竟刮地他面上生疼。他這才明白,原來宋青書這兩招綿掌只是誘敵之計。

  宋青書起身一引,將長劍重又接入掌中,足下輕點,飛身向張無忌刺去,未等張無忌直起身,這一劍已指向了他的咽喉。宋青書這一招與方才大為不同,劍招輕靈飄逸,身姿瀟灑翩然,竟不是武當劍法。

  眼見宋青書贏得此戰,各大派此時俱轟然叫了聲好。哪知,宋青書忽而退後幾步,收回長劍,輕聲言道:「我輸了!」不等五大派質問,他便又道,「比劍法不比內力原是取巧,然而以氣御劍還是用了內力。這最後一招『折梅問雪』乃是逍遙派的劍法,並非武當武功。是我輸了!」

  情形這般急轉直下,一時四下無聲。此時眾人心中最深刻的記憶竟不是宋青書出言認輸,卻是方才他那最後一擊,好似雷震電掣,雖然過去已久,仍舊餘威迫人。旁人看不明白的關竅,張無忌卻是心知肚明,方才是他使乾坤大挪移拆解宋青書的劍招在先,若論輸,原是他先輸了。他沉默地望著宋青書數息,最終緩緩言道:「承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