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周書禾咬緊牙關,伸手想把他垂在兩側的手掌拉起來,但那個平日裡溫柔的、順從的、從來都以她為優先的人……他是一塊頑石,頑石是拉扯不動的。
他愛她的時候如此,要離開她的時候亦然。
周書禾低著頭和他的手較勁,聲音繃得緊緊的:「你什麼意思?」
祁遇見她用力到手指發白,心中升起不忍,只好鬆開力氣許她拉起自己的手,看著她緊緊扣住那一根根手指,那兩個人十指相扣連接起來,眼神執拗,像是一把燃不盡的火。
她說:「不許你走。」
祁遇搖搖頭:「對不起小禾,大軍就要出發了,等我回來好麼?」
他的手心是溫暖的,目光亦溫柔如水,吐出來的話卻令人心中升起無邊惡念,周書禾眼角發紅,嗓子被烈火焚燒似的沙啞:「不好。」
不好不好不好,他離開她就不好。
祁遇試圖跟她講道理,從北方狄人入境到趙王謀逆興兵,還有四方諸國、百姓生民,又說他是大寧的臣子該當為大寧拋頭顱灑熱血,甚至還拉來歲歲增添砝碼,說陛下亦不忍百姓遭到欺凌,小禾你自己不也一樣麼?
「不一樣,」周書禾咬牙切齒,「我說我想百姓過得好,是要在我自己、你、歲歲和我的父母兄姐過得都好的前提下,我們活著,能吃飽穿暖衣食無憂,不被人欺凌,那樣我才會去想要別人也活著、也吃飽穿暖、也不為人所欺。百姓是別人,我願意對他們好一點,但你是我的。」
「你就必須得好。」
外頭傳來將士們的腳步聲,偶爾還有馬兒的嘶鳴,距離定好的出征之時只剩一刻,祁遇很想再說點什麼,可是喉嚨就像被卡住似的,千言萬語淹沒在校場的風沙之下。
譚湘牽著一匹黑馬停在帳外,黃色的帳面透出他的身形:「祁都督,要出發了。」
祁遇匆忙應聲,轉頭看向周書禾,視線停在她的頭髮上,突然開口道:「你怎麼沒有帶我那個簪子?不喜歡麼,我還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看的。」
周書禾冷笑一聲,硬邦邦地說:「那是你當初用來同我訂婚的玉佩,是信物,而不是……」
不是遺物。
這個詞她說不出口,祁遇卻會過意來,低笑一聲,拿起同她十指相扣的手放在唇邊,蜻蜓點水似的吻了一下。
「別擔心,我會長命百歲的。」
*
天空突然放了晴,冬日的陽光是溫涼的,照在人身上幾乎察覺不到暖意,好在光輝燦燦,總能驅散陰霾。
祁遇的心情比自己想像中好很多,出城的時候嘴裡甚至還哼著歌兒,王傳武瞧了他好幾眼,偷摸摸問譚湘:「都督他平日裡就這麼喜氣洋洋一人麼?」
譚湘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含混道:「可能吧。」
護衛們在一旁講小話,祁遇都聽在耳朵里,但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半點都不介意。
就是很高興。
他曾經同春葉說,他不想讓周書禾知道出城誘敵之計,因為他自己願意去,但是不想由她來允諾。
春葉問他,掌印的意思是不是不想讓娘娘做惡人,不然倘若他不能平安歸來,娘娘會很自責。
當時祁遇沒有回答,春葉以為他默認了,於是對他的態度也和氣了許多。
但其實不是的,或者說……不只如此。
一直以來,祁遇都在抗拒自己對周書禾的情感中不那麼無私部分,他不許自己索求、討要,甚至是刻意的,在用一種無法被她感知到的方式,精細地討好著她。
就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其實一點也不喜歡歲歲。
那孩子到來的那日血光瀰漫,憎恨宛如一場滔天的巨焰焚燒他的心肺,可是其他人——寄月、春葉乃至周書禾自己,在歲歲降生之後,仿佛就忘卻了一切痛苦和恨意。
祁遇無法理解。
「所有阿娘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啊。」周書禾是這樣回答的。
隨後她又想到了什麼似的,用一種唯恐什麼東西會破碎的眼神看著他,小心翼翼地說,祁遇,你阿娘也一定是很愛你的,她只是不曉得該怎麼表達。
那時,他維持著眼中的笑意,溫和地告訴她,是的,我知道。
他當然知道,鄒姨娘會在他生病的時候喚他遇兒,會在死去前最後的一刻,絕望又愛憐地叫他快逃。他可以從種種跡象中尋覓到生母對他愛的遺蹟,但是排除這些理智的分析,他從未感受過母親愛著孩子時,懷抱里的溫度。
姨娘很愛瑩瑩,祁夫人很愛遠兒,周夫人很愛小禾,小禾也很愛歲歲。
很討厭。
祁遇裝成和所有人一樣,對此感到理所當然的樣子,把自己內心所有晦暗的、怯懦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求藏起來,藏到就連春葉這種一直對他有敵意的人,也下意識默認了他的無私。
不是這樣的,他說不想讓周書禾允諾,就是真的,字面意義上的不想而已。
他願意為了黎明百姓以身犯險,這是他的為人之道,而倘若周書禾同樣把這些放在他的安危之前,好吧,那也沒有什麼不對,本就是你情我願之事。他只是不想被清清楚楚地擺在天平兩端——然後輸掉。
是,他以為他會輸。
祁遇發現,自己好像從來就沒有贏過。
他生來就是庶子,越是聽話懂事會讀書,越會讓父親覺得他像那位遠走京城的祁徽之,父親一面勉勵他向學,一面對他警惕懷疑,仿佛認定了他會成為那樣一個冷漠自私的白眼狼。
他愛她的時候如此,要離開她的時候亦然。
周書禾低著頭和他的手較勁,聲音繃得緊緊的:「你什麼意思?」
祁遇見她用力到手指發白,心中升起不忍,只好鬆開力氣許她拉起自己的手,看著她緊緊扣住那一根根手指,那兩個人十指相扣連接起來,眼神執拗,像是一把燃不盡的火。
她說:「不許你走。」
祁遇搖搖頭:「對不起小禾,大軍就要出發了,等我回來好麼?」
他的手心是溫暖的,目光亦溫柔如水,吐出來的話卻令人心中升起無邊惡念,周書禾眼角發紅,嗓子被烈火焚燒似的沙啞:「不好。」
不好不好不好,他離開她就不好。
祁遇試圖跟她講道理,從北方狄人入境到趙王謀逆興兵,還有四方諸國、百姓生民,又說他是大寧的臣子該當為大寧拋頭顱灑熱血,甚至還拉來歲歲增添砝碼,說陛下亦不忍百姓遭到欺凌,小禾你自己不也一樣麼?
「不一樣,」周書禾咬牙切齒,「我說我想百姓過得好,是要在我自己、你、歲歲和我的父母兄姐過得都好的前提下,我們活著,能吃飽穿暖衣食無憂,不被人欺凌,那樣我才會去想要別人也活著、也吃飽穿暖、也不為人所欺。百姓是別人,我願意對他們好一點,但你是我的。」
「你就必須得好。」
外頭傳來將士們的腳步聲,偶爾還有馬兒的嘶鳴,距離定好的出征之時只剩一刻,祁遇很想再說點什麼,可是喉嚨就像被卡住似的,千言萬語淹沒在校場的風沙之下。
譚湘牽著一匹黑馬停在帳外,黃色的帳面透出他的身形:「祁都督,要出發了。」
祁遇匆忙應聲,轉頭看向周書禾,視線停在她的頭髮上,突然開口道:「你怎麼沒有帶我那個簪子?不喜歡麼,我還覺得自己做得挺好看的。」
周書禾冷笑一聲,硬邦邦地說:「那是你當初用來同我訂婚的玉佩,是信物,而不是……」
不是遺物。
這個詞她說不出口,祁遇卻會過意來,低笑一聲,拿起同她十指相扣的手放在唇邊,蜻蜓點水似的吻了一下。
「別擔心,我會長命百歲的。」
*
天空突然放了晴,冬日的陽光是溫涼的,照在人身上幾乎察覺不到暖意,好在光輝燦燦,總能驅散陰霾。
祁遇的心情比自己想像中好很多,出城的時候嘴裡甚至還哼著歌兒,王傳武瞧了他好幾眼,偷摸摸問譚湘:「都督他平日裡就這麼喜氣洋洋一人麼?」
譚湘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含混道:「可能吧。」
護衛們在一旁講小話,祁遇都聽在耳朵里,但人逢喜事精神爽,他半點都不介意。
就是很高興。
他曾經同春葉說,他不想讓周書禾知道出城誘敵之計,因為他自己願意去,但是不想由她來允諾。
春葉問他,掌印的意思是不是不想讓娘娘做惡人,不然倘若他不能平安歸來,娘娘會很自責。
當時祁遇沒有回答,春葉以為他默認了,於是對他的態度也和氣了許多。
但其實不是的,或者說……不只如此。
一直以來,祁遇都在抗拒自己對周書禾的情感中不那麼無私部分,他不許自己索求、討要,甚至是刻意的,在用一種無法被她感知到的方式,精細地討好著她。
就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其實一點也不喜歡歲歲。
那孩子到來的那日血光瀰漫,憎恨宛如一場滔天的巨焰焚燒他的心肺,可是其他人——寄月、春葉乃至周書禾自己,在歲歲降生之後,仿佛就忘卻了一切痛苦和恨意。
祁遇無法理解。
「所有阿娘都會愛自己的孩子啊。」周書禾是這樣回答的。
隨後她又想到了什麼似的,用一種唯恐什麼東西會破碎的眼神看著他,小心翼翼地說,祁遇,你阿娘也一定是很愛你的,她只是不曉得該怎麼表達。
那時,他維持著眼中的笑意,溫和地告訴她,是的,我知道。
他當然知道,鄒姨娘會在他生病的時候喚他遇兒,會在死去前最後的一刻,絕望又愛憐地叫他快逃。他可以從種種跡象中尋覓到生母對他愛的遺蹟,但是排除這些理智的分析,他從未感受過母親愛著孩子時,懷抱里的溫度。
姨娘很愛瑩瑩,祁夫人很愛遠兒,周夫人很愛小禾,小禾也很愛歲歲。
很討厭。
祁遇裝成和所有人一樣,對此感到理所當然的樣子,把自己內心所有晦暗的、怯懦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渴求藏起來,藏到就連春葉這種一直對他有敵意的人,也下意識默認了他的無私。
不是這樣的,他說不想讓周書禾允諾,就是真的,字面意義上的不想而已。
他願意為了黎明百姓以身犯險,這是他的為人之道,而倘若周書禾同樣把這些放在他的安危之前,好吧,那也沒有什麼不對,本就是你情我願之事。他只是不想被清清楚楚地擺在天平兩端——然後輸掉。
是,他以為他會輸。
祁遇發現,自己好像從來就沒有贏過。
他生來就是庶子,越是聽話懂事會讀書,越會讓父親覺得他像那位遠走京城的祁徽之,父親一面勉勵他向學,一面對他警惕懷疑,仿佛認定了他會成為那樣一個冷漠自私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