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正月十五的宮宴之上,朝臣命婦的穿著都要好於宮中貴人們的穿著,陛下見了大為光火,雖然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來,私底下卻將齊王狠狠訓斥了一頓。
燕王失了世子,後宅又失和。齊王雖保住了端城,到底壞了名聲失了人心,這個年,兩家都過的沒滋沒味的。
年下正月末,陛下下旨賜婚,凡是適齡皇孫幾乎都慮到了。而之前人人爭搶的首輔孫女卻變得無人問津,陛下斟酌了片刻,將她賜給了端瑋。
端瑋紈絝子弟的名聲在外,沒什么正經事在身,且不是世子,於傳承香火之事沒什麼大礙。這樣的一門婚事,對於朝政格局不會產生什麼太壞的影響,也表明了陛下對於首輔的看重。至於賜婚雙方願意與否,就不在陛下的考慮範圍了。
領旨回來,成王就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裡,成王妃兀自在房裡流淚,對著自己的大丫鬟春葉道:「那李氏女品行不端,正經人家誰願意要她?前頭端慶那事也是因她而起,擺明了一個壞家的根本。端城不要了的,陛下就給咱們瑋哥兒,端城是他孫子,端瑋就不是了?」
春葉心裡也難免這麼想,只是面上還要勸著,「王妃慎言。」
晚間端陽來找雲獻,兩人在一處品茶。
端陽的情緒也不高,雖說是品茶,將這件事同雲獻說了之後他就一直沉默著。
雲獻看了他一會兒,起身拿回來一壺金華酒,倒了一杯酒給他,「心裡不舒服,應當喝酒。」
端陽接過雲獻遞過來的酒,一飲而盡。
「我知道我們家比不得齊王和燕王,比不得陛下其餘的子嗣。」端陽道:「我祖母宮婢出身,不得聖寵。太后去後,我們家沒有別的依仗,所以對上他們,我們都選擇退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酒意的緣故,端陽的眼睛有些紅,「我母親在幾位妯娌裡頭總是不好說話的那個,我三個妹妹,在宴會上被他們兩家的姑娘擠兌。現在,連端瑋也······」端陽沒在說下去,只是喝酒,一杯接一杯。眼見一壺酒都見底了,雲獻道:「酒就喝到這裡,話也就說到這裡,你該回去了。」
端陽忽然拉住了雲獻的衣袖,「你真的沒有別的心思了嗎?」
雲獻看著醉醺醺的端陽,眼中晦暗不明。
端瑋的婚事是最著急的,二月末便要成禮。只是剛出正月,王溶就病倒了。
姜善得了空去看他,走到門外,瞧見端瑋身邊的一個小麼兒守在門口。姜善在一邊站了,從窗戶往裡看去。端瑋湊在王溶身邊逗他,初時王溶還冰著一張臉,後頭就撐著不住笑了出來。端瑋逗笑了王溶,兩個人又偎在一處說話。
姜善看了一會兒,便悄悄的去了。
二月末,端瑋的婚事熱熱鬧鬧的操辦起來。王溶非將這件事都攬過去,端瑋成婚的一切事宜,全都是他親手辦的。大約人只要想為難自己,總有各種各樣的法子。
姜善對此不甚在意。沈難病了,作為弟子,他與雲獻應當侍奉在側。但是沈難不願意看到雲獻的臉,所以只好是姜善常常去看他。
沈難搬到了城裡面住,在離成王府不遠的一個院子。院子不大,收拾的乾淨雅致,只是難免冷清了些。
姜善午後拎了些吃食去看沈難。屋裡只有沈難一個人,沈楝坐在屋外廊下,在給沈難熬藥。他看起來那麼嚴肅冷硬的一個人,做起這些事來卻是耐心的不得了。
姜善跟沈楝打過招呼,走進屋裡。
沈難歪在榻上,面色很是憔悴,挽起的頭髮里忽然之間夾雜了很多白髮,像是一夜之間生出來的。姜善將吃食擺出來,捧到沈難面前,「先生,我從外頭帶了些爽口的吃食。」
沈難點了點頭,「你有心了。」
他雖這麼說,卻沒什麼胃口。姜善將他扶起來坐好,兩個人在一處說些閒話。說到一半,沈難沒了聲音,姜善看去,只見沈難盯著窗口。姜善順著他的目光,在窗戶邊看到了一盆快要死了的蘭花。
姜善便道:「先生這麼喜歡蘭花嗎?病中也還掛念著。」
沈難點點頭,「我最喜歡蘭花了。」
姜善愣了愣,看向沈難,沈難依舊看著蘭花,喃喃道:「我那麼喜歡蘭花,卻總養不活它。我那麼喜歡他,就落得個這樣的結局。」
姜善擔憂的望向沈難,「先生······」沈難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回憶里,「我近來總是夢見他,他在夢裡怨我狠心,怨我忘記了我們共同的理想,那麼多年不肯見他一面。」
沈難聲音輕緩,「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他十一歲被立為太子,代價是元後的命。我跟他躲在柜子里,眼睜睜的看著皇帝將皇后賜死。他一聲不吭,生生把手咬出了血。那時候我就發誓,我一定會助他登上帝位,為母復仇。」
「我們約定好了,有朝一日,他為帝我為相,我們共創繁華盛世,一同名垂青史。京城到現在還流傳一首民謠呢,京都有雙壁,紫微與文昌。」說著,沈難笑了,「有一年,他藏在我的馬車裡跟我出宮,在花燈會上笨拙的跟我表白,說他此生定不負我。」
「誰知道他那麼快就娶妻了。」沈難笑著笑著,眼淚就落了下來,「他跟我解釋了說要登上大位,必須要一個能為他提供助力的太子妃。他的不得已不甘心我都懂。可是,我沈難何等人物,怎麼能淪落到這般境地?到底是他端蘭洲背約毀諾在先,不能怪我一去多年。」
燕王失了世子,後宅又失和。齊王雖保住了端城,到底壞了名聲失了人心,這個年,兩家都過的沒滋沒味的。
年下正月末,陛下下旨賜婚,凡是適齡皇孫幾乎都慮到了。而之前人人爭搶的首輔孫女卻變得無人問津,陛下斟酌了片刻,將她賜給了端瑋。
端瑋紈絝子弟的名聲在外,沒什么正經事在身,且不是世子,於傳承香火之事沒什麼大礙。這樣的一門婚事,對於朝政格局不會產生什麼太壞的影響,也表明了陛下對於首輔的看重。至於賜婚雙方願意與否,就不在陛下的考慮範圍了。
領旨回來,成王就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裡,成王妃兀自在房裡流淚,對著自己的大丫鬟春葉道:「那李氏女品行不端,正經人家誰願意要她?前頭端慶那事也是因她而起,擺明了一個壞家的根本。端城不要了的,陛下就給咱們瑋哥兒,端城是他孫子,端瑋就不是了?」
春葉心裡也難免這麼想,只是面上還要勸著,「王妃慎言。」
晚間端陽來找雲獻,兩人在一處品茶。
端陽的情緒也不高,雖說是品茶,將這件事同雲獻說了之後他就一直沉默著。
雲獻看了他一會兒,起身拿回來一壺金華酒,倒了一杯酒給他,「心裡不舒服,應當喝酒。」
端陽接過雲獻遞過來的酒,一飲而盡。
「我知道我們家比不得齊王和燕王,比不得陛下其餘的子嗣。」端陽道:「我祖母宮婢出身,不得聖寵。太后去後,我們家沒有別的依仗,所以對上他們,我們都選擇退讓。」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酒意的緣故,端陽的眼睛有些紅,「我母親在幾位妯娌裡頭總是不好說話的那個,我三個妹妹,在宴會上被他們兩家的姑娘擠兌。現在,連端瑋也······」端陽沒在說下去,只是喝酒,一杯接一杯。眼見一壺酒都見底了,雲獻道:「酒就喝到這裡,話也就說到這裡,你該回去了。」
端陽忽然拉住了雲獻的衣袖,「你真的沒有別的心思了嗎?」
雲獻看著醉醺醺的端陽,眼中晦暗不明。
端瑋的婚事是最著急的,二月末便要成禮。只是剛出正月,王溶就病倒了。
姜善得了空去看他,走到門外,瞧見端瑋身邊的一個小麼兒守在門口。姜善在一邊站了,從窗戶往裡看去。端瑋湊在王溶身邊逗他,初時王溶還冰著一張臉,後頭就撐著不住笑了出來。端瑋逗笑了王溶,兩個人又偎在一處說話。
姜善看了一會兒,便悄悄的去了。
二月末,端瑋的婚事熱熱鬧鬧的操辦起來。王溶非將這件事都攬過去,端瑋成婚的一切事宜,全都是他親手辦的。大約人只要想為難自己,總有各種各樣的法子。
姜善對此不甚在意。沈難病了,作為弟子,他與雲獻應當侍奉在側。但是沈難不願意看到雲獻的臉,所以只好是姜善常常去看他。
沈難搬到了城裡面住,在離成王府不遠的一個院子。院子不大,收拾的乾淨雅致,只是難免冷清了些。
姜善午後拎了些吃食去看沈難。屋裡只有沈難一個人,沈楝坐在屋外廊下,在給沈難熬藥。他看起來那麼嚴肅冷硬的一個人,做起這些事來卻是耐心的不得了。
姜善跟沈楝打過招呼,走進屋裡。
沈難歪在榻上,面色很是憔悴,挽起的頭髮里忽然之間夾雜了很多白髮,像是一夜之間生出來的。姜善將吃食擺出來,捧到沈難面前,「先生,我從外頭帶了些爽口的吃食。」
沈難點了點頭,「你有心了。」
他雖這麼說,卻沒什麼胃口。姜善將他扶起來坐好,兩個人在一處說些閒話。說到一半,沈難沒了聲音,姜善看去,只見沈難盯著窗口。姜善順著他的目光,在窗戶邊看到了一盆快要死了的蘭花。
姜善便道:「先生這麼喜歡蘭花嗎?病中也還掛念著。」
沈難點點頭,「我最喜歡蘭花了。」
姜善愣了愣,看向沈難,沈難依舊看著蘭花,喃喃道:「我那麼喜歡蘭花,卻總養不活它。我那麼喜歡他,就落得個這樣的結局。」
姜善擔憂的望向沈難,「先生······」沈難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回憶里,「我近來總是夢見他,他在夢裡怨我狠心,怨我忘記了我們共同的理想,那麼多年不肯見他一面。」
沈難聲音輕緩,「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他十一歲被立為太子,代價是元後的命。我跟他躲在柜子里,眼睜睜的看著皇帝將皇后賜死。他一聲不吭,生生把手咬出了血。那時候我就發誓,我一定會助他登上帝位,為母復仇。」
「我們約定好了,有朝一日,他為帝我為相,我們共創繁華盛世,一同名垂青史。京城到現在還流傳一首民謠呢,京都有雙壁,紫微與文昌。」說著,沈難笑了,「有一年,他藏在我的馬車裡跟我出宮,在花燈會上笨拙的跟我表白,說他此生定不負我。」
「誰知道他那麼快就娶妻了。」沈難笑著笑著,眼淚就落了下來,「他跟我解釋了說要登上大位,必須要一個能為他提供助力的太子妃。他的不得已不甘心我都懂。可是,我沈難何等人物,怎麼能淪落到這般境地?到底是他端蘭洲背約毀諾在先,不能怪我一去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