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見著萬事俱備,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就正式動工了。

  動工當天,村裡有閒的村民都過來幫忙挖地基,工錢就沒給,這是村裡的老傳統了,都是人情往來,以後景家要還的。

  這一天景家得管飯,有一個算一個,哪怕就幫著鏟了一鍬土,景家也會留人家吃個飯,好肉好菜的招待。

  這天是景家的大日子,全家五口早上熬了湯底後,就立馬趕車回了村里,鎮子上的生意也沒停,景豐還在,又特意讓初夏和林爹爹過去幫忙坐鎮,也是平平穩穩的沒出問題。

  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

  圖紙上的有些功能實現起來困難,但有經驗老到的廖師傅帶著,景逸也能從現代的角度提供很多解決思路,這房子蓋起來是又順又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更別提村里請來做工的漢子都是老實人,景逸給的錢多,大家也肯賣力氣。

  等到第二十天,房子基本上就蓋得差不多了,廖師傅發話村裡的青壯漢子們可以不用來了,接下來的修補細緻活兒他們做不好。

  景逸當場給大家結清了款,一人六百文,漢子們歡歡喜喜地拿回了家。接下來田地里的活計,也要開始忙活起來了呢,農家人總是不得閒。

  廖師傅帶著他施工隊的五個人,又花了三天把房子、院子各個角落弄得更細緻、更精巧一些,比如門窗的封閉性、臥房的採光、牆體的刷白、磚牆地磚的勾縫、廚房的通風等等。

  三月二十八,景家的新房子竣工了。

  廖師傅看著自己的傑作很自得很滿意,還特意讓景逸買了掛鞭炮放了完,他才結款走人。

  走之前,廖師傅專門找景逸商量,以後他施工隊想主推景逸圖紙里的設計,讓景逸開個價。

  景逸本來是想白給的,廖師傅都給了這麼大優惠和便利了,一個設計,他送就送了。再說了,這是廖師傅仁厚,要不他回了鎮上自己隨便用,景逸也不能知曉。

  廖師傅是傳統的手藝人,工匠精神,釘是釘、卯是卯。他拒絕占景逸便宜,想花三十兩銀子買斷,那就相當於西灣村這一單白幹了。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景逸知道廖師傅技術好,價格公道,掙得也是辛苦錢。

  而且聽說他對自己人也好,底下有三十幾號人要養,各個都十分信服他。

  所以,景逸最後跟廖師傅定的是圖紙和上面的技術只提供給他一家,以後每使用一次,廖師傅給景逸一百文技術使用費就好。

  短期內,是廖師傅賺了大便宜,因為一年他們也就接個二十單左右。

  但是長遠看,幾年內憑著這些技術,廖師傅輕而易舉地打通了縣城的生意,後來甚至在府城也小有名氣。

  廖師傅為人一直實在,每一單都給景逸記著,後來每年的利潤都遠超了三十兩。不過那時候,景家也不可同日而語了。

  要說廖師傅想買的景逸的圖紙,主要的亮點技術有三。

  一是採暖問題,景逸設計時候,把主要的居住房屋和浴室都設計了地暖,主要是地面下方鋪設成通氣的煙道,加熱氣體,使屋內的氣溫上升。這可以算是整個圖紙最有亮點的地方了。

  二是廁所,首先,做成了農家少見的斜坑式,這樣髒物可以藏於院外或者特定地點,好處理。其次,整個廁所都用磚石鋪地,設置台階,乾淨衛生好打理。最後,還在後方架了個桶接了個竹管,做了個巧妙的抽水開關,拉繩就可以放水沖。

  最後,就是關於整個房屋與院子的排水,不管是廚房用水、浴室用水等,都可以從屋內通過管道流出,方便很多。而且大雨暴雨院內積水的問題可以解決了。

  等廖師傅帶著工人們走了後,景家的新宅子就開始進行了晾曬。景逸又跟張木匠定製了一批新家具,付了重金也是用了好料,約好了半月後出貨。

  景母特意回了趟村子,找了個老人看日子,挑了五月初六搬家。

  這新房子說氣派是真氣派,最起碼西灣村的獨一份。

  村子裡蓋房從來都是先蓋房子,後起院牆。尤其是蓋青磚大瓦房,那必須架勢得足足的,讓村民們全方位圍觀看熱鬧,又熱鬧又吉利,新房子還有人氣。

  所以,景家的大房子大院子,幾乎是在全村人的矚目里建起來的,天天都有人來看熱鬧。

  從開始「嚯!」「呵!」的驚訝驚嘆,到後來,也只剩下濃濃的羨慕。

  更別提,這房子進程過半後,院牆就快速建起來了,真正的高門大院了,讓村里人心裡越發感到了和景家的差距。

  只有一些做工的漢子們,才知道最後成型的房屋和院子啥樣,其他人都得等到五月初六的喬遷席了。

  不過也不耽誤見過的漢子們吹噓。

  景家的新宅子,正房和院子還是傳統坐北朝南的格局。

  整體是偽二進四合院形式,東側和北側還都留有不少地,以後再擴充三進、四進院子,或者東西跨院也都十分方便。

  從外面看,高高的院牆足有兩米,朱紅色的大門對半開,極為寬敞,景家加寬加大的驢車輕輕鬆鬆就能進來,甚至旁邊還能並排走兩人。

  右半扇的大門上,還開了個小門,平時不方便開大門時候,這個小門也方便進出。

  進了正門後是影壁,再往前走,過了影壁就是前院的庭院,景逸買的地方廣,所以前院也比普通的二進院子的前院敞亮一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