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逸哥這個差事兒又能去鎮上做工,還給錢,居然給五百文呢!那真是太美啦!

  不過景三叔三嬸都是老實人,一聽說幫個忙就給五百文錢,死活不同意。

  一直說那麼親的親戚,給什麼錢,讓小豐直接去幫忙就行,別提錢,管飯就行了,快給拉走。

  把景父和景逸說得哭笑不得,景逸一個勁兒的解釋說鎮上都是這個價,活兒也挺多的,而且小豐看著就比鎮上其他人能幹,才把景三叔三嬸說得眉開眼笑地答應了。

  景母連忙給小豐收拾包袱讓二哥帶走,囑咐多幹活少說話。估計這個實誠勤快的小漢子多幹活是肯定的,少說話不太可能了。

  三嬸還給帶了家裡蒸的一鍋雜糧餅,說是中午忙大家沒時間做飯就墊墊肚子。

  景豐正式加入了景家小館。雖然最開始小錯誤頻出,也鬧出來不少笑話,但是他天生樂觀開朗,別人善意地笑他兩句他從來不放在心上。

  眼睛裡有活兒,手上也利索。大大減輕了景家人的壓力,景逸從第一個月就給他開了六百文的工錢。

  景家小館的生意慢慢地走向了正軌,待大家對自己的工作都熟練以後,景逸又陸續加入了茶葉蛋和酸梅湯,這兩樣都是之前就做慣的,現在再添上也不慌亂。

  三天試吃過後,林爹爹也依約帶著林家雙胞胎來鋪子前面擺攤了。

  賣的東西添了不少樣,除了林父打的獵物,自己家裡種的菜之類的外,更多的是林父從山民那裡收的山珍,賣的竟也特別好。

  這一點景逸也挺佩服林父林爹爹的,這兩口子的商業頭腦還是非常可以的,代銷山貨可以說是林家和山民雙贏的一個產業。

  不然山民一般不下山,山貨要不就爛在山裡,要不就以極低的價格賣給走商,怎麼都不合適。

  林爹爹做買賣也是老手了,不過他不貪多,每天天亮了就來,十點半就收攤,趕個早場完事兒了。

  時間富裕就再去後院找景母聊聊天,幫幫忙,基本上十一點就從鎮子上回家了。

  當然了,偶爾帶膩了雙胞胎,也會帶著初夏一起來。

  主要景逸太忙了走不開,他又想初夏,就老在林爹爹耳朵邊婉轉地念叨。待把林爹爹念叨煩了,一回家又看見自己哥兒期盼的小眼神兒,總會帶著初夏來鎮子上,讓小兩口見見。

  所以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個俊秀的小哥兒在景家麻辣燙館子裡幫忙,做事兒麻利,說話客氣溫和。

  小老闆景逸老盯著人家看,跟他說話的時候那嗓音甜度都超標,好多常來捧場的老顧客也就知道了這是老闆的未婚夫郎。

  就這樣,忙忙碌碌的一直從十一月初做到了過年,天越冷生意越好,後來乾脆中午都不歇息了,從十點開門到下午六點關門,基本上都沒斷過客人。

  尤其是中午的時間段,生意好到隊都排不完,有的食客等急了就態度不好,說話沖,這樣還容易鬧事兒。

  後來景逸就提出可以外帶食物,建議家住得近的食客們自帶食盒過來打包,這樣買回去味道不會變,家裡不愛出門的女子小哥兒也能一起享受,豈不更美。

  這才略微解決了這個沒完沒了排隊的情況。

  一忙碌起來人手就不夠,從第二個月起,景逸還專門托牙人張三找了一位鎮子上幹活利索整潔的嬸子幫忙在後院洗菜穿串兒和洗碗。

  嬸子姓喬,每天就上午來一個時辰,下午來一個時辰,一天給個八文錢就行。既不耽誤她自己家裡的活計,景逸這邊也解決了人手問題。

  十二月景家還有一個喜事兒,就是買了一輛驢車。

  月初的時候,天氣已經開始冷起來了,尤其是刮著風的大早上,那風真跟刀子一樣往臉上割。

  景家從做生意以來,基本上都住在鎮子上的小院裡,太忙回不去,一來一回非常耽誤時間。家裡的瑣事和田地的事情都交託給了景三叔家幫忙。

  也就是景父,基本上隔個兩三天就要回去一趟村里住,家裡房子不能空著,得保持著人氣,還有家裡的物件什麼的也得拾掇拾掇。

  景母景逸,一個月以來也就回去住過兩三次,至於兩個小傢伙是一次也沒有回去,天氣冷,家裡大人又忙,實在顧不得他們。

  賣驢車的緣由,是有一次景父大清早趕路來鋪子裡,景母開門迎他進來,看著自己當家的累得呼哧帶喘地一屁股坐凳子上不想起來,還沒來得及吃早飯。

  他是早上天還沒亮就出發了,又趕上景豐昨兒個沒回村里住鎮上了,景父一個人趕路是又冷又累,孤單還危險,這會兒見了景母就喊餓,景母嘴上不說,其實心裡心疼極了。

  所以主動提的買一輛驢車,好一點大一點的,能拉貨能拉人,以後回村里也方便。

  這事兒景逸還是委託給了張三,張三雖然主要做房產的,但是牙人嘛,沒有什麼不能做得,當天上午就帶著景逸和景父去了驢市。

  鎮子上有專門的驢市,因為需求量比較大,所以後來從騾馬市里獨立了出來,不過地方沒怎麼變,就在騾馬市旁邊,都在鎮子的南邊外圍地區。

  第36章 買驢車

  景逸用人愛用熟,這幾次買賣都找的張牙人。

  張三不是個糊塗人,景家小館開業的時候他也去了,知道這鄉下小子短短期間內就能幹起這紅火的買賣,聽說還有集賢閣的掌柜和官差來捧場,肯定不是個簡單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