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牙人姓張,人稱張三哥,帶著景逸跑了兩天,看了好幾處鋪子。最後景逸覺得有三處鋪子還不錯,兩個在鎮子上,一個在碼頭上。

  第一處是在鎮子上,一個鋪子帶個院子,院子挺大,房間不少。位於鎮子邊緣,挨著一條出鎮子的道路,但不是主幹道,周圍的鄰里也都是販夫走卒居多,環境十分一般,但勝在租金便宜,一年租金十二兩銀子即可。

  第二處也在鎮子上,一個鋪子帶個小院,院子不大,房間也只有三間房,不過院子裡有個井,用水很方便。位於主幹道東側末端,客流量不錯,而且周邊的人家都是鎮子上的富裕人家,購買力是可以的,就是貴些,要價一年十六兩銀子。

  第三處在碼頭上,只有一個鋪子沒有院子,但是鋪子比較大,是個大開的四間,能是鎮子上鋪子的兩倍大了。碼頭上的客流量自不必說,而且老食客也好找過來。不過這個鋪子處在碼頭比較混亂的地方,每天外地貨商、各地苦力來來往往,做買賣不甚安穩。要價是一年十五兩銀子。

  第32章 租鋪子

  景逸比較中意第二個,第一個不說了,周邊的鄰居沒啥購買力,直接影響鋪子的營業額。第三個倒是好做買賣,但是到時候景母或者小舒過來鋪子幫忙,他不放心。

  第二個地里位置其實很優越,別看在主幹道東側的末端,但這裡其實離碼頭不算遠,之前就有很多碼頭的人到鎮子上吃飯,一部分來的就是這裡。

  而且這裡是碼頭進鎮裡的必經之路了。

  還有最關鍵的是,這家雖然要價高,但是據牙人介紹的房東背景,最省事。

  這家鋪子以前做的麵食生意,老闆為人厚道熱情,老主顧不少,家裡生活很富裕。

  老闆挺有遠見,送兒子去私塾念了幾年書,後來托關係把兒子送去了青州做事。

  前些時候聽說在青州府謀了份好差事,憑本事自己已經在青州府買了房屋,定了居。安穩下來後,就要接老爹老娘過去享福,以後也不回來了,所以這個院子也租也賣。

  只要不低於房東出的價,牙人可以全權做主。

  景逸想著,作為房價居高不下的現代穿古人士,房子還是住自家的踏實,等買賣賺了錢,這鋪子是一定要買下來。

  待景逸跟爹娘說完三處鋪子的情況,景父景母也比較傾向於第二個,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出於安全的考慮。

  他們的根在西灣村,在鎮上可以說是無關係無背景,雖然跟集賢閣有合作,但是也不好有事兒就去麻煩黃掌柜。所以,把不安穩的隱患掐在源頭處,就再好不過了。

  至於每年貴了那麼三四兩銀子,他們家現在每個月都能賺個將近二兩銀子了,到時候多乾乾,不怕辛苦,能賺回來。

  村里人最不怕的就是費力氣。

  既然已經敲定好,未免夜長夢多,景父和景逸第二天就帶著錢等收攤後去找了牙人。

  「張三哥,我景逸啊,又來麻煩您了。」景逸進了牙行,看見牙人張三正在跟另外幾個牙人侃大山,就高聲打了個招呼。

  「景兄弟啊,這是景大叔吧,做好決定了嗎?」張三一看生意來了,立馬切換成專業模式,熱情地接待起景父和景逸來。

  「是,後來我們分析了下,覺得主幹道東側那家最優先考慮,要不麻煩您帶著我們再過去看看?」景逸行了個拱手禮,笑著跟張三說到。

  「客氣啥,一點不麻煩!咱走著!」張三一點頭,高興地拿了鑰匙就走。

  生意來了可不高興嘛,他只是個普通牙人,貴人的買賣輪不到他,平時就接接這種租鋪子租房屋的單子。

  景逸這個,就算只租一年十多兩對他也不是小生意了,所以極為客氣,出門時候還幫景父掀著門帘子。

  牙行也在主幹道上,離著那家鋪子不算遠,走過去也就十五分鐘。

  一路上,牙人又跟景父介紹了一遍房東的信息和鋪子的結構,雖然聊天內容比較枯燥無聊,但張三哥一張巧嘴說的是趣味橫生,把景父逗得直樂。

  「大叔,您看,是這家,怎麼樣!鋪子雅致又新!我沒吹牛吧!」張三顯擺地跟景父介紹到。

  確實,這間鋪子坐北朝南,是個兩扇門的鋪子。門靠東側,設計的比較寬,門口非常通透,打開門後鋪子裡光線也好,非常適合做買賣。

  整個鋪子是個正方形,所以靠著大街這邊還有兩個窗口,每個窗口是兩扇對開的窗戶。窗戶那裡現在都用木板封死了,但是可以想見,打開窗戶後,肯定更顯寬敞明亮。

  店裡其實不小,大概二十多平米,擺了一些桌椅,雖然不新了,但是很乾淨整齊,可見主人很愛護。牙人說東家厚道,如果租了鋪子,這些東西就送給他們了。

  鋪子大門對著的北牆開了個小門,可以進後面的院子。院子確實不大,是前窄後寬的地形。

  景家的院子在西灣村已經不算大了,但是這個小院估計也就是景家小院的不到一半,景逸目測使用面積也就七八十平米。

  院子裡東側有一口不大的水井,未免長時間不住人落進髒東西,已經拿厚實的木板蓋住了。水井前面是個小房間,估計是雜物間兼小柴房。

  小房間再往南,還有個大一些的屋子跟鋪子連著,是廚房,廚房裡兩個灶眼,靠東牆有一排柜子和兩個大水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