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處置(二)
這...
皇后想了想,說:「也好,就麝月你去跑一趟吧。」
「這種事兒,宜速不宜遲。」
宜速不宜遲?
好一個宜速不宜遲...
賢妃自問自己素日裡雖與李貴妃更親近,但並沒有什麼地方對不起皇后,甚至有許多時候,還主動幫皇后的忙。
萬萬沒想到,如今她遭了難,皇后居然說出「宜速不宜遲」這樣的話來。
「其實娘娘也不必稟告陛下,您乃是中宮嫡後,即便是背著陛下處置了臣妾,陛下也不會說什麼。」賢妃突然大笑出聲,「更何況臣妾本來就做了錯的事情,陛下如何則又多了一重不會和您過不去的理由。」
「就算是您稟明了陛下,也不過是鳩酒或白綾罷了。」
的確,宮中處置嬪妃,也得考慮到皇家的體面,所以,不是用鳩酒就是用白綾。
可...話如此說,她難道就能拋開陛下自己做決定麼?
即便是陛下不予追究,總歸是心裡會留下一個結,日後難免成禍患。
李貴妃道:「賢妃妹妹此言雖是在理,可宮中一應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該報陛下知道的,皇后姐姐此舉,又有何妨呢?」
「若有活命的機會,想來妹妹也是不願意死的吧?既如此,何不等請示陛下...說不定事情能有轉機呢?」
賢妃慘笑:「姐姐沒當面瞧到,陛下是何等震怒!況是,臣妾自知死罪,不敢求饒恕的。」
「又說,姐姐難道就能夠放下麼?臣妾在宮中,多半靠著姐姐,若姐姐厭了臣妾,臣妾在宮裡活著,又還有什麼意思?」
李貴妃沉默了一小會,道:「我相信妹妹定有苦衷,是不是背後有人逼迫妹妹?若是如此...」
「沒有!都是我一人做的,與他人無關!」賢妃一口咬定。
但她臉上一閃而逝的驚慌之色,被皇后完美捕捉到。
「妹妹先不必急著否認,今兒還是第一天,也不急著定論的。」皇后對那站在賢妃背後的人也很感興趣。
要知道,賢妃可是四妃之一,其品級等同六部尚書,然而就是這樣的人都被當成槍來使,可想而知,這背後到底是站著什麼樣的人了。
而這個人...今天能夠驅使賢妃,明天就不會驅使旁的人麼?甚至說句不客氣的話,那人就不會訂上自己這個皇后嗎?
某些事情,由她這個皇后來做,可是比任何人都來得容易。
想到這裡,她對李貴妃說:「妹妹,看來今日是不能為妹妹解恨了。」
「賢妃妹妹還不能死,不但不能死,還要好好的活著,最起碼要等到本宮和陛下查明一切。」
李貴妃點點頭,其實自己的心裡也有些矛盾。另一方面,她和賢妃相處已經很久,自認為對賢妃也有些了解。
而依她之見,今日賢妃的話,並不可信。
不多時,麝月去乾元殿問話回來,只說:「陛下說,皇后娘娘看著裁度著便是,另有一遭,說是請貴妃娘娘即刻到乾元殿去一趟。」
李貴妃一頭霧水,問:「陛下究竟是如何說的?好端端的喚我過去作甚?」麝月道:「這個不知道,陛下只說,您到了自然知道。」
李貴妃沒得法子,只好過去。
她本不想見皇帝,因見了面,乃是冷著一張臉:「這個時候,陛下喚臣妾過來作甚?」
皇帝道:「不是為了賢妃的事情惱麼?愛妃是怎麼想的?」
「或者說,愛妃有沒有什麼想問的?」
李貴妃瞥了他一眼,道:「還有什麼問的,一切不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麼?」
「說起來,陛下也是真的心大,居然拿自己的親皇孫來做這一場豪賭。」
在之前她的確以為只是賢妃的行為,但是在發覺賢妃背後該有人的時候,她就想到了眼前這個人。
——在宮裡,除了陛下,又有誰能夠使喚得東貴為四妃之一的賢妃呢?
但是她看不懂皇帝這番行動,因說:「臣妾不明白,陛下為何要如此做?」
皇帝笑了笑:「理由很簡單,賢妃的母族勢大,得壓一壓。」
「另一方面,愛妃在宮裡風頭太盛,整好一併辦了。」
然而沒有說出來的是:若不是第二個原因,在他的計劃里,賢妃是要受些委屈,卻不至於丟了性命的。
但是想要後宮裡出點事情把如今李貴妃的名聲壓過去,並不是件容易的是,所以賢妃必須死!
李貴妃聞言,冷冷的看著他。
她就知道這個人心腸其實比誰都硬,一點兒也沒錯。
可一想到幕後黑手原來是陛下,她的氣便再也生不起來,反而替賢妃求情:「陛下,您不覺得這樣對賢妃妹妹太過不公平了嗎?臣妾...」
皇帝擺了擺手:「朕知道愛妃想說什麼,可是不必了。」
「沒什麼好說的,愛妃那些求情的話還是都收收吧。」
「不過,如果說愛妃是來給朕出主意的,朕歡迎至極。」
他已經下定了決心的事情,不管是誰都全部用,就算是旁人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也無濟於事。
李貴妃很識相的沒有把求情的話說出口,轉而問道:「出什麼主意?臣妾看著陛下主意甚好,很用不著旁人來拿主意。」
皇帝搖搖頭:「愛妃焉知不用?」
「這事兒還真是愛妃說得上話的。」
「你原不知道,朕現在看著賢妃也頭疼。她是為朕辦事兒,臨了了朕多少也得給她一個體面的死法,另外她娘家也得多多厚待一些。」
「可...她娘家過去同那四王八公有許多牽扯的。」
一說「四王八公」,李貴妃就明白了。那榮國公府就是八公之一,而「四王八公」一向枝連同氣,可想而知其他幾家是個什麼樣子,與之相交的人家又是個什麼樣子。
陛下也是早有收拾這些人的心思。
李貴妃想了想道:「陛下,外頭的事兒臣妾不便多說。但就賢妃一事兒,依臣妾之見,還是照例給一個病故,再追個封號吧。」
「至多就是她娘家那裡告知些『真實』情況。」這個「真實」有多真,想必也不用她多說...
皇后想了想,說:「也好,就麝月你去跑一趟吧。」
「這種事兒,宜速不宜遲。」
宜速不宜遲?
好一個宜速不宜遲...
賢妃自問自己素日裡雖與李貴妃更親近,但並沒有什麼地方對不起皇后,甚至有許多時候,還主動幫皇后的忙。
萬萬沒想到,如今她遭了難,皇后居然說出「宜速不宜遲」這樣的話來。
「其實娘娘也不必稟告陛下,您乃是中宮嫡後,即便是背著陛下處置了臣妾,陛下也不會說什麼。」賢妃突然大笑出聲,「更何況臣妾本來就做了錯的事情,陛下如何則又多了一重不會和您過不去的理由。」
「就算是您稟明了陛下,也不過是鳩酒或白綾罷了。」
的確,宮中處置嬪妃,也得考慮到皇家的體面,所以,不是用鳩酒就是用白綾。
可...話如此說,她難道就能拋開陛下自己做決定麼?
即便是陛下不予追究,總歸是心裡會留下一個結,日後難免成禍患。
李貴妃道:「賢妃妹妹此言雖是在理,可宮中一應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該報陛下知道的,皇后姐姐此舉,又有何妨呢?」
「若有活命的機會,想來妹妹也是不願意死的吧?既如此,何不等請示陛下...說不定事情能有轉機呢?」
賢妃慘笑:「姐姐沒當面瞧到,陛下是何等震怒!況是,臣妾自知死罪,不敢求饒恕的。」
「又說,姐姐難道就能夠放下麼?臣妾在宮中,多半靠著姐姐,若姐姐厭了臣妾,臣妾在宮裡活著,又還有什麼意思?」
李貴妃沉默了一小會,道:「我相信妹妹定有苦衷,是不是背後有人逼迫妹妹?若是如此...」
「沒有!都是我一人做的,與他人無關!」賢妃一口咬定。
但她臉上一閃而逝的驚慌之色,被皇后完美捕捉到。
「妹妹先不必急著否認,今兒還是第一天,也不急著定論的。」皇后對那站在賢妃背後的人也很感興趣。
要知道,賢妃可是四妃之一,其品級等同六部尚書,然而就是這樣的人都被當成槍來使,可想而知,這背後到底是站著什麼樣的人了。
而這個人...今天能夠驅使賢妃,明天就不會驅使旁的人麼?甚至說句不客氣的話,那人就不會訂上自己這個皇后嗎?
某些事情,由她這個皇后來做,可是比任何人都來得容易。
想到這裡,她對李貴妃說:「妹妹,看來今日是不能為妹妹解恨了。」
「賢妃妹妹還不能死,不但不能死,還要好好的活著,最起碼要等到本宮和陛下查明一切。」
李貴妃點點頭,其實自己的心裡也有些矛盾。另一方面,她和賢妃相處已經很久,自認為對賢妃也有些了解。
而依她之見,今日賢妃的話,並不可信。
不多時,麝月去乾元殿問話回來,只說:「陛下說,皇后娘娘看著裁度著便是,另有一遭,說是請貴妃娘娘即刻到乾元殿去一趟。」
李貴妃一頭霧水,問:「陛下究竟是如何說的?好端端的喚我過去作甚?」麝月道:「這個不知道,陛下只說,您到了自然知道。」
李貴妃沒得法子,只好過去。
她本不想見皇帝,因見了面,乃是冷著一張臉:「這個時候,陛下喚臣妾過來作甚?」
皇帝道:「不是為了賢妃的事情惱麼?愛妃是怎麼想的?」
「或者說,愛妃有沒有什麼想問的?」
李貴妃瞥了他一眼,道:「還有什麼問的,一切不都在陛下的掌握之中麼?」
「說起來,陛下也是真的心大,居然拿自己的親皇孫來做這一場豪賭。」
在之前她的確以為只是賢妃的行為,但是在發覺賢妃背後該有人的時候,她就想到了眼前這個人。
——在宮裡,除了陛下,又有誰能夠使喚得東貴為四妃之一的賢妃呢?
但是她看不懂皇帝這番行動,因說:「臣妾不明白,陛下為何要如此做?」
皇帝笑了笑:「理由很簡單,賢妃的母族勢大,得壓一壓。」
「另一方面,愛妃在宮裡風頭太盛,整好一併辦了。」
然而沒有說出來的是:若不是第二個原因,在他的計劃里,賢妃是要受些委屈,卻不至於丟了性命的。
但是想要後宮裡出點事情把如今李貴妃的名聲壓過去,並不是件容易的是,所以賢妃必須死!
李貴妃聞言,冷冷的看著他。
她就知道這個人心腸其實比誰都硬,一點兒也沒錯。
可一想到幕後黑手原來是陛下,她的氣便再也生不起來,反而替賢妃求情:「陛下,您不覺得這樣對賢妃妹妹太過不公平了嗎?臣妾...」
皇帝擺了擺手:「朕知道愛妃想說什麼,可是不必了。」
「沒什麼好說的,愛妃那些求情的話還是都收收吧。」
「不過,如果說愛妃是來給朕出主意的,朕歡迎至極。」
他已經下定了決心的事情,不管是誰都全部用,就算是旁人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也無濟於事。
李貴妃很識相的沒有把求情的話說出口,轉而問道:「出什麼主意?臣妾看著陛下主意甚好,很用不著旁人來拿主意。」
皇帝搖搖頭:「愛妃焉知不用?」
「這事兒還真是愛妃說得上話的。」
「你原不知道,朕現在看著賢妃也頭疼。她是為朕辦事兒,臨了了朕多少也得給她一個體面的死法,另外她娘家也得多多厚待一些。」
「可...她娘家過去同那四王八公有許多牽扯的。」
一說「四王八公」,李貴妃就明白了。那榮國公府就是八公之一,而「四王八公」一向枝連同氣,可想而知其他幾家是個什麼樣子,與之相交的人家又是個什麼樣子。
陛下也是早有收拾這些人的心思。
李貴妃想了想道:「陛下,外頭的事兒臣妾不便多說。但就賢妃一事兒,依臣妾之見,還是照例給一個病故,再追個封號吧。」
「至多就是她娘家那裡告知些『真實』情況。」這個「真實」有多真,想必也不用她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