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追查(一)
陳鑰有些疑惑:「既是要上報,為何不索性把事情說得嚴重一些?」
楊赫道:「沒這個必要。本來就是極為嚴重的事故,再說得嚴重些,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他還不知道麼?自己這個王妃心是最軟不過的了,若是真把事情報上去時說得嚴重了,說不得待會回過神來就得怪他。
且說,皇帝得到聽到那管事的話後,直接拍案而起:
「放肆!這些人越發是膽大妄為了。今兒能對赫兒的王妃下手,明兒也能對朕下手。」
「查,給朕放手的查!務必要把這個幕後的主使之人給朕揪出來!」
緊接著,他便走到了梧桐殿,對皇后說:「皇后真是好本事,朕才叫你排除赫兒府里的禍害,鑰兒那孩子就險些被人害了。」
「若不是貴妃要有預備,只怕...」
皇后一聽這話,整個人直直的跪了下來:「陛下,陛下您要相信臣妾啊,臣妾真的是在查。」
「況,況且臣妾雖是和貴妃姐姐有些恩怨,但也不至於到要加害於小皇孫的地步...」
這話皇帝也相信。
他也了解皇后,以皇后的為人,的確不至於做出通過陳鑰腹中的孩子對貴妃進行報復這樣的事情。他氣得是,這裡頭他才下令,那頭便出了事。
這若不是皇后身邊的人出了內鬼,又如何解釋?
「你啊,長些心眼吧!」他真是恨鐵不成鋼,「朕才說了話多久?便出了事,要說宮裡沒人通風報信朕是不信的。」
「朕已經下令徹查,無論牽扯到誰,絕不寬恕。朕不知道這其中皇后是否知道,但朕可以給皇后一個機會...」
「如果皇后能夠趕在朕之前把那個在宮中『行雲布雨』的人揪出來,即便是最後和皇后有什麼牽扯,朕都可以,既往不咎。」
皇后聽得冷汗直冒。
麝月更是等到皇帝走了才敢出聲:,「娘娘,咱們...」
皇后想了想:「咱們什麼都不要做。」
「可是...」麝月道,「陛下說讓娘娘查,如果娘娘什麼都不做,豈不是平白讓陛下生厭?」
皇后搖搖頭:「麝月,你不了解陛下,陛下...這是在試探本宮呢...」
不管旁人怎麼看,總之這話聽在她耳朵里,便是皇帝在懷疑這件事裡有她的手筆,所以讓她招出主謀將功贖罪。
別說是原與她不相干,便是果真是這樣,這會子她也什麼都不能做,不然...便是不打自招。
「不但現在不能有所動作,便是我們之前的行動都要緩緩。」皇后頓了頓,「最好是不要趕在陛下把那人揪出來之前動。咱們以後,有的是機會。」
無緣無故受了這麼大的冤枉,她心裡委屈極了。可她也很聰明,知道要如何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
至於那個幕後黑手...皇后這輩子可還沒受過這樣的委屈,她定不會善罷甘休。
只不過是不急著這一時,那人既然有這般的手段,便說明已經不是第一次。
宮裡恐怕不知多少人都栽在了那人手上,又不知有多少人恨那人恨得咬牙。
陛下下旨徹查那人是逃不過的,而她...她只需要等那人的身份被揭露,隔岸觀火便好,又何必髒了自己的手?
麝月試探著問:「那...娘娘您看,是否要派人去給李貴妃遞個消息?」
「自然。」皇后冷著一張臉,想了想便道,「不告訴誰也不能不告訴貴妃妹妹。如今也不必找誰,本宮親自去和她說一聲。」
說完,便起身領著人往語鶯齋走去。
這語鶯齋乃是李貴妃自個兒宮裡最常去之處,皇后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她在哪裡。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貴妃正賞著花,乎見皇后,便行禮道:「臣妾見過皇后娘娘,不知皇后娘娘到此,有何貴幹?」
這會子的皇后顯得十分大度,好像一點兒也不介意李貴妃話裡帶刺,說:「呦,妹妹還不知道呢?這可是出了天大的事了。」
「這也怪我,沒能早早把十七府里那些旁人安插的釘子拔掉,才讓小十七王妃險些就遭了人算計。」
「就差那麼一丁點兒,孩子就保不住了!」
李貴妃兩眼發直:「什麼?!」皇后這番話,才聽的時候,她真是一頭霧水,現在可算是聽出來了。
她也不懷疑這番話的真實性,因為皇后犯不著用這樣的謊話來消遣她,陛下得知了必然不會輕饒,所以...其言語必是真的。
皇后笑了笑,把那番話重複了一遍,然後深切的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妹妹在宮中素來是有些人緣的,本宮實在想到誰有什麼原因要害小十七的孩子。」
「雖得了陛下的令,本宮也有心替妹妹做主,但所有的事情在腦子裡轉一個圈就是摸不著頭緒,望妹妹恕我無能之罪才是。」
聽到這裡,李貴妃已經明白了前因後果。
她聽出來了,這皇后今日來是接她這把「刀」來了。
不過,眼下這個情況,她也是沒有不願意的。
因說:「姐姐言重了,是那暗中的黑手太過狡猾...」
「如姐姐不嫌棄,臣妾願助姐姐一臂之力。」
皇后立即道:「果真能夠如此,那真是最好不過了!」又親切地拉著李貴妃的手說:「妹妹的能耐,我是知道的,有妹妹相助,想必那人已經是要顯露無疑了。」
「我在這裡承諾妹妹,若能夠拿下那人,便交由妹妹處置如何?」
她本以為李貴妃會欣然接受,不料人家居然搖搖頭果斷拒絕。
皇后有些吃驚說:「妹妹難道就不想親手處置那人,以泄心頭之恨麼?」
李貴妃看了皇后一眼,只搖搖頭,並不說話。
開玩笑,她就是不用腦子想也知道那人不是一般貨色,說不準便是那位熟人。
若說處置之法倒也簡單,無非就是依宮規或舊例增減。
親手處置果然解恨,可萬一查明是個熟人,又如何下得去手?
與其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接手,省得到時候難做人,因而道:「不妥,還是依照宮規,宮裡人犯了錯請姐姐拿主意吧,臣妾最多就是協理姐姐辦事的。」
楊赫道:「沒這個必要。本來就是極為嚴重的事故,再說得嚴重些,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他還不知道麼?自己這個王妃心是最軟不過的了,若是真把事情報上去時說得嚴重了,說不得待會回過神來就得怪他。
且說,皇帝得到聽到那管事的話後,直接拍案而起:
「放肆!這些人越發是膽大妄為了。今兒能對赫兒的王妃下手,明兒也能對朕下手。」
「查,給朕放手的查!務必要把這個幕後的主使之人給朕揪出來!」
緊接著,他便走到了梧桐殿,對皇后說:「皇后真是好本事,朕才叫你排除赫兒府里的禍害,鑰兒那孩子就險些被人害了。」
「若不是貴妃要有預備,只怕...」
皇后一聽這話,整個人直直的跪了下來:「陛下,陛下您要相信臣妾啊,臣妾真的是在查。」
「況,況且臣妾雖是和貴妃姐姐有些恩怨,但也不至於到要加害於小皇孫的地步...」
這話皇帝也相信。
他也了解皇后,以皇后的為人,的確不至於做出通過陳鑰腹中的孩子對貴妃進行報復這樣的事情。他氣得是,這裡頭他才下令,那頭便出了事。
這若不是皇后身邊的人出了內鬼,又如何解釋?
「你啊,長些心眼吧!」他真是恨鐵不成鋼,「朕才說了話多久?便出了事,要說宮裡沒人通風報信朕是不信的。」
「朕已經下令徹查,無論牽扯到誰,絕不寬恕。朕不知道這其中皇后是否知道,但朕可以給皇后一個機會...」
「如果皇后能夠趕在朕之前把那個在宮中『行雲布雨』的人揪出來,即便是最後和皇后有什麼牽扯,朕都可以,既往不咎。」
皇后聽得冷汗直冒。
麝月更是等到皇帝走了才敢出聲:,「娘娘,咱們...」
皇后想了想:「咱們什麼都不要做。」
「可是...」麝月道,「陛下說讓娘娘查,如果娘娘什麼都不做,豈不是平白讓陛下生厭?」
皇后搖搖頭:「麝月,你不了解陛下,陛下...這是在試探本宮呢...」
不管旁人怎麼看,總之這話聽在她耳朵里,便是皇帝在懷疑這件事裡有她的手筆,所以讓她招出主謀將功贖罪。
別說是原與她不相干,便是果真是這樣,這會子她也什麼都不能做,不然...便是不打自招。
「不但現在不能有所動作,便是我們之前的行動都要緩緩。」皇后頓了頓,「最好是不要趕在陛下把那人揪出來之前動。咱們以後,有的是機會。」
無緣無故受了這麼大的冤枉,她心裡委屈極了。可她也很聰明,知道要如何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
至於那個幕後黑手...皇后這輩子可還沒受過這樣的委屈,她定不會善罷甘休。
只不過是不急著這一時,那人既然有這般的手段,便說明已經不是第一次。
宮裡恐怕不知多少人都栽在了那人手上,又不知有多少人恨那人恨得咬牙。
陛下下旨徹查那人是逃不過的,而她...她只需要等那人的身份被揭露,隔岸觀火便好,又何必髒了自己的手?
麝月試探著問:「那...娘娘您看,是否要派人去給李貴妃遞個消息?」
「自然。」皇后冷著一張臉,想了想便道,「不告訴誰也不能不告訴貴妃妹妹。如今也不必找誰,本宮親自去和她說一聲。」
說完,便起身領著人往語鶯齋走去。
這語鶯齋乃是李貴妃自個兒宮裡最常去之處,皇后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她在哪裡。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李貴妃正賞著花,乎見皇后,便行禮道:「臣妾見過皇后娘娘,不知皇后娘娘到此,有何貴幹?」
這會子的皇后顯得十分大度,好像一點兒也不介意李貴妃話裡帶刺,說:「呦,妹妹還不知道呢?這可是出了天大的事了。」
「這也怪我,沒能早早把十七府里那些旁人安插的釘子拔掉,才讓小十七王妃險些就遭了人算計。」
「就差那麼一丁點兒,孩子就保不住了!」
李貴妃兩眼發直:「什麼?!」皇后這番話,才聽的時候,她真是一頭霧水,現在可算是聽出來了。
她也不懷疑這番話的真實性,因為皇后犯不著用這樣的謊話來消遣她,陛下得知了必然不會輕饒,所以...其言語必是真的。
皇后笑了笑,把那番話重複了一遍,然後深切的表示了自己的同情:「妹妹在宮中素來是有些人緣的,本宮實在想到誰有什麼原因要害小十七的孩子。」
「雖得了陛下的令,本宮也有心替妹妹做主,但所有的事情在腦子裡轉一個圈就是摸不著頭緒,望妹妹恕我無能之罪才是。」
聽到這裡,李貴妃已經明白了前因後果。
她聽出來了,這皇后今日來是接她這把「刀」來了。
不過,眼下這個情況,她也是沒有不願意的。
因說:「姐姐言重了,是那暗中的黑手太過狡猾...」
「如姐姐不嫌棄,臣妾願助姐姐一臂之力。」
皇后立即道:「果真能夠如此,那真是最好不過了!」又親切地拉著李貴妃的手說:「妹妹的能耐,我是知道的,有妹妹相助,想必那人已經是要顯露無疑了。」
「我在這裡承諾妹妹,若能夠拿下那人,便交由妹妹處置如何?」
她本以為李貴妃會欣然接受,不料人家居然搖搖頭果斷拒絕。
皇后有些吃驚說:「妹妹難道就不想親手處置那人,以泄心頭之恨麼?」
李貴妃看了皇后一眼,只搖搖頭,並不說話。
開玩笑,她就是不用腦子想也知道那人不是一般貨色,說不準便是那位熟人。
若說處置之法倒也簡單,無非就是依宮規或舊例增減。
親手處置果然解恨,可萬一查明是個熟人,又如何下得去手?
與其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接手,省得到時候難做人,因而道:「不妥,還是依照宮規,宮裡人犯了錯請姐姐拿主意吧,臣妾最多就是協理姐姐辦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