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宋凝死死攥緊拳頭,沉聲道:「沒想到溫憲用來陷害忠勇伯府姑娘的這盞白玉杯,居然還能牽扯出陳年往事……若非母后中了毒,當年也不會難產血崩而亡……」
這段痛苦不堪的往事,昭帝十年前已經經歷過一次,如今再由鄭院判陳述一遍,發現竟有如此內情,一時又驚又怒。
在昭帝心中,占據份量最重的是先皇后,不代表他對安貴妃便沒有情意。
頓了頓,他仍有些將信將疑地喃喃:「真的是她做出了這樣狠毒的事嗎?」
和蘇皇后作對是為了什麼?不惜壓抑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對沈棠惡語相向是為了什麼?只因為錦霜與蘇皇后交情匪淺,故而宋凝一直懷疑蘇皇后才是害死先皇后的幕後真兇。
可今日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宋凝除了如釋重負的釋然,還有對於安貴妃更為切齒的恨之入骨。
他怎肯放過眼前這個機會,當即跪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位證人!」
琥珀很快被押進承乾殿內,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和盤托出,「白玉盞是安貴妃送給皇后娘娘的。」
宋凝接著道,「有了琥珀的證詞,兒臣尋到玉湖並提審了她,果然交代無誤。」
幾乎是一錘定音,一場謀殺案的來龍去脈,盡數鋪在昭帝面前。
接二連三的證據,令昭帝徹底對安貴妃失望。
昭帝忽將手中茶盞擲向地,他的臉色極度陰沉,手也緊握成了拳頭,「如此毒婦!朕竟然與她同床共枕這麼多年!溫憲如今變成這般模樣,都要拜這毒婦所賜!」
信任一個人的時候覺得她所有的都好,一旦開始懷疑,便否定她的所有,溫憲刁蠻無禮,任性妄為,卻有安貴妃的不是,難道昭帝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想到溫憲小小年紀竟也歹毒如斯,昭帝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怒氣,一拍桌道:「好,好一個安貴妃!劉瑾!傳朕旨意!安貴妃謀害先皇后,罪不容赦,即日起褫奪封號,降為答應,幽居冷宮。」
這一道聖旨似乎耗盡了昭帝的力氣,命令下完,他意興闌珊的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第60章
從承乾殿出來, 蘇皇后似乎有些心事,手中的佛珠緊緊攥住。
沈棠也是頭一回見到這種陣仗, 一路上默不作聲的跟著皇后回了昭寧宮。
她抬頭看了一眼皇后, 只見她抬腳剛跨進正殿,身形便搖搖欲墜,看著竟是要倒下去一般。
沈棠嚇了一跳,忙上前攙扶蘇皇后, 「姨母, 您怎麼了?可是頭疾又犯了?」
蘇皇后捂著心口, 心跳幾乎都要停住, 「棠棠,本宮怕是也逃脫不了了……」
她低著頭, 手都在顫抖,「安貴妃的白玉杯盞,是本宮送她的……」
沈棠渾身一僵,猛然抬頭,蘇皇后的唇在顫抖, 背脊發涼, 一身的力氣仿佛被抽去了。
當年蘇皇后還是雲貴人之時, 內務府分發了一套白玉杯盞, 她當時見其貌不揚,並未放在心上, 後來彼時還是安嬪的安貴妃看了很是喜歡,她便送給了安嬪, 卻不知這套白玉杯盞內有乾坤, 竟是害死先皇后的罪魁禍首。
先皇后薨逝, 聖上是怕委屈了宋凝, 便扶持了母家勢力薄弱,向來不受寵的她登上後位,可如今和白玉杯盞聯想起來,一切倒成了蘇皇后謀害先皇后的緣由。
安貴妃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將這一盆髒水潑到自己身上的。
蘇皇后如同墜入冰窖,恐懼將她殘留的鎮靜一點點吞噬。
她張了張嘴,努力幾次才發出聲音,「棠、棠棠,你趕緊回府,忠勇伯府要和本宮劃清界限,否則……」
否則,聖上恐怕會遷怒於忠勇伯府。
沈棠膽顫心驚的望著蘇皇后,電閃雷鳴間,腦海中出現宋凝在前世曾與她說過的隻言片語。
——「沈棠,你真不知道你姨母是怎麼登上後位的嗎?你和你姨母一樣,費盡心機進得東宮,你們姨侄二人打的什麼主意,真當孤不知道?」
——「沈承徽,人都有天定的命數,當日種下什麼因,自然得的什麼果。」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姨母死了,說好聽點是福薄,說難聽一些……」
沈棠艱難地咽了下口水,心想:「說難聽一些,是害死先皇后的報應,宋凝那時想與我說的,應當是這句話罷。」
「前世,宋凝定然以為是姨母害死的先皇后,所以他看向我的眼神,是……怨恨,是遷怒。」
沈棠閉了閉眼,可是如今呢?
宋凝是否真的相信安貴妃才是謀害先皇后的真兇,而姨母只是無意遞出了這把兇器的人?
沈棠怎麼也想不到前世付出所有也換不回來宋凝的一點情意,都是由於這一道誤會。
「姨母,您對這事毫不知情,況且您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便是先皇后薨逝,皇后的位置也輪不到您,壓根沒有動機謀害她,聖上不是糊塗人,即便安貴妃咬您一口,棠棠相信他也定會查明真相,還您一個清白,不會有事的。」
蘇皇后看過太多爾虞我詐的手段,不像沈棠那般樂觀。
先皇后是死於安貴妃設下的毒計,可她給安貴妃的白玉盞卻是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即便不算是她有意而為,以聖上對先皇后的深情,恐怕得知真相也會遷怒於她。
還有太子宋凝,他對棠棠好不容易有了好感,會不會因為此事而斬斷二人的情緣?
這段痛苦不堪的往事,昭帝十年前已經經歷過一次,如今再由鄭院判陳述一遍,發現竟有如此內情,一時又驚又怒。
在昭帝心中,占據份量最重的是先皇后,不代表他對安貴妃便沒有情意。
頓了頓,他仍有些將信將疑地喃喃:「真的是她做出了這樣狠毒的事嗎?」
和蘇皇后作對是為了什麼?不惜壓抑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對沈棠惡語相向是為了什麼?只因為錦霜與蘇皇后交情匪淺,故而宋凝一直懷疑蘇皇后才是害死先皇后的幕後真兇。
可今日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宋凝除了如釋重負的釋然,還有對於安貴妃更為切齒的恨之入骨。
他怎肯放過眼前這個機會,當即跪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位證人!」
琥珀很快被押進承乾殿內,將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和盤托出,「白玉盞是安貴妃送給皇后娘娘的。」
宋凝接著道,「有了琥珀的證詞,兒臣尋到玉湖並提審了她,果然交代無誤。」
幾乎是一錘定音,一場謀殺案的來龍去脈,盡數鋪在昭帝面前。
接二連三的證據,令昭帝徹底對安貴妃失望。
昭帝忽將手中茶盞擲向地,他的臉色極度陰沉,手也緊握成了拳頭,「如此毒婦!朕竟然與她同床共枕這麼多年!溫憲如今變成這般模樣,都要拜這毒婦所賜!」
信任一個人的時候覺得她所有的都好,一旦開始懷疑,便否定她的所有,溫憲刁蠻無禮,任性妄為,卻有安貴妃的不是,難道昭帝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想到溫憲小小年紀竟也歹毒如斯,昭帝再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怒氣,一拍桌道:「好,好一個安貴妃!劉瑾!傳朕旨意!安貴妃謀害先皇后,罪不容赦,即日起褫奪封號,降為答應,幽居冷宮。」
這一道聖旨似乎耗盡了昭帝的力氣,命令下完,他意興闌珊的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
第60章
從承乾殿出來, 蘇皇后似乎有些心事,手中的佛珠緊緊攥住。
沈棠也是頭一回見到這種陣仗, 一路上默不作聲的跟著皇后回了昭寧宮。
她抬頭看了一眼皇后, 只見她抬腳剛跨進正殿,身形便搖搖欲墜,看著竟是要倒下去一般。
沈棠嚇了一跳,忙上前攙扶蘇皇后, 「姨母, 您怎麼了?可是頭疾又犯了?」
蘇皇后捂著心口, 心跳幾乎都要停住, 「棠棠,本宮怕是也逃脫不了了……」
她低著頭, 手都在顫抖,「安貴妃的白玉杯盞,是本宮送她的……」
沈棠渾身一僵,猛然抬頭,蘇皇后的唇在顫抖, 背脊發涼, 一身的力氣仿佛被抽去了。
當年蘇皇后還是雲貴人之時, 內務府分發了一套白玉杯盞, 她當時見其貌不揚,並未放在心上, 後來彼時還是安嬪的安貴妃看了很是喜歡,她便送給了安嬪, 卻不知這套白玉杯盞內有乾坤, 竟是害死先皇后的罪魁禍首。
先皇后薨逝, 聖上是怕委屈了宋凝, 便扶持了母家勢力薄弱,向來不受寵的她登上後位,可如今和白玉杯盞聯想起來,一切倒成了蘇皇后謀害先皇后的緣由。
安貴妃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將這一盆髒水潑到自己身上的。
蘇皇后如同墜入冰窖,恐懼將她殘留的鎮靜一點點吞噬。
她張了張嘴,努力幾次才發出聲音,「棠、棠棠,你趕緊回府,忠勇伯府要和本宮劃清界限,否則……」
否則,聖上恐怕會遷怒於忠勇伯府。
沈棠膽顫心驚的望著蘇皇后,電閃雷鳴間,腦海中出現宋凝在前世曾與她說過的隻言片語。
——「沈棠,你真不知道你姨母是怎麼登上後位的嗎?你和你姨母一樣,費盡心機進得東宮,你們姨侄二人打的什麼主意,真當孤不知道?」
——「沈承徽,人都有天定的命數,當日種下什麼因,自然得的什麼果。」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姨母死了,說好聽點是福薄,說難聽一些……」
沈棠艱難地咽了下口水,心想:「說難聽一些,是害死先皇后的報應,宋凝那時想與我說的,應當是這句話罷。」
「前世,宋凝定然以為是姨母害死的先皇后,所以他看向我的眼神,是……怨恨,是遷怒。」
沈棠閉了閉眼,可是如今呢?
宋凝是否真的相信安貴妃才是謀害先皇后的真兇,而姨母只是無意遞出了這把兇器的人?
沈棠怎麼也想不到前世付出所有也換不回來宋凝的一點情意,都是由於這一道誤會。
「姨母,您對這事毫不知情,況且您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便是先皇后薨逝,皇后的位置也輪不到您,壓根沒有動機謀害她,聖上不是糊塗人,即便安貴妃咬您一口,棠棠相信他也定會查明真相,還您一個清白,不會有事的。」
蘇皇后看過太多爾虞我詐的手段,不像沈棠那般樂觀。
先皇后是死於安貴妃設下的毒計,可她給安貴妃的白玉盞卻是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即便不算是她有意而為,以聖上對先皇后的深情,恐怕得知真相也會遷怒於她。
還有太子宋凝,他對棠棠好不容易有了好感,會不會因為此事而斬斷二人的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