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孰輕孰重,三當家你好好想想,對了,本宮背上的烙印被割,應當在施家人手裡。」禇芷聆好似現在才恍然記起印記這件事,莞爾笑著,「三當家,這施家似乎與你們也有些關係,只不過到底和你們中的誰關係更好一些就不得而知了。」
葛雲駱萬年不變的神情里終於有了一抹變化,禇芷聆低斂了神情,四個家族一起,百年過去,難道真的沒有一點的隔閡?
......
宮中出了這麼一樁事,除了加派人手外最重要的就是查那些黑衣人是怎麼進來的,宮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夜裡還有巡邏的人,怎麼能讓十來個黑衣人這麼輕而易舉的到了內宮,當夜值守的審問了一遍,最終的矛頭隱隱指向了齊參將。
禇國公刺殺齊太傅一事,最後息事寧人到變成刺錯了人,誤傷了,范家禇家派人送點東西賠禮道歉就算完了,這一口氣,齊家肯定咽不下。
齊家這條線皇上也放了很久,當初禇丞相的事齊家施家都摘的乾淨,如今施家被拉下來了,齊家肯定也逃不掉,齊太傅的身子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了,趁著這機會,皇上就拿捏這件事做起了文章。
且不論是不是你放黑衣人進來的,作為宮中侍衛首領,出了這樣的事就是責無旁貸,皇宮之中豈容半點錯誤,皇上一道命令,齊錦程先降了職,收了權,直接先讓他回家反省去了。
然延壽宮內,太后卻不願意因此影響德妃在宮中的地位,還想著要把皇后那兒的權交到德妃手中,理由也簡單,皇后被關押,良妃要養太子,德妃早前幫過皇后很多,處理起來自是得心應手。
舒季清皺著眉頭,聽著太后所言,越聽越不對味。
他過去從未懷疑過太后對他的用心,他年幼登基,若是沒有太后的幫忙,她的一力支持,壓制外戚壯大,他絕沒有今天這樣順利的坐穩這個位置。
但如今,一件一件的事讓他覺得這個母后變得有些陌生。
其實從當年禇家案子時他就覺得不對,再後來恭婧王的婚事,賜婚,到如今她要自己抬舉德妃。
朝中若少了齊家,少了施家,那麼這杆平衡的天秤又會浮動不安,此時應該是牢固坐穩的許家,太后卻向他提出讓許家的人去填補齊太傅的空缺,把這朝堂穩住,還向他推舉了丞相人選來接替施丞相的位置,這個人也和許家沾親帶故。
在現今的形式下提出這樣的要求,舒季清有種被趁火打劫的感覺。
「這些事母后本不該插手,不過齊家和施家同時出事,皇上身邊得有信得過的人替您來辦事,也是母后自薦了。」太后把話說全了,舒季清沒有做聲。
半響,他搖了搖頭,「讓母后操心了,朝堂之事怎能再來勞煩母后,兒臣若是連這些事都辦不到,這皇位怕是也坐的不安心了。」
舒 季清變相拒絕,太后怎麼會沒聽出來呢,只不過太后心裡想的不是這麼一回事,端起茶喝了一口,語氣里逐漸有了不容置否,「皇上初登基,許家為皇上退居,也是 為了不讓人說許家外戚之大,這些年來也安分,不是母后要你給許家什麼補償,而是眼下是再合適不過了,這一把助力,皇上何須要再多考慮,莫不是信不過母 後。」
是人都不喜歡受人牽制,尤其是九五之尊的皇上,舒季清心中早就有了人選,怎麼會聽太后這些話就改了主意,末了,語氣淡淡, 「許家當年有恩,朕這些年來也不曾虧待,既然已經安分這麼些年了,繼續安分著才能在現今的情況穩定一些朝綱,齊家有罪,但如今沒有定,齊太傅如此,也不 急,至於丞相人選,兒臣心中已有人選。」
太后臉色微變,「這麼說,皇上是看不上許家了。」
「母后嚴重了,許家對朕的幫助功不可沒,只不過朝堂上的事,什麼人適合什麼位置,兒臣要來的比母后清楚些,母后大可放心,許家忠君,兒臣絕不會虧待了許家。」舒季清話也說到頭了,朝堂之事後宮不能插手。
太后陰沉著臉看著皇上離開,隨即命人出宮,只不過沒等她在皇上這邊如願,那頭突如其來的一樁事,又攪了她的心神...
大長公主府駙馬爺出事已經有兩年了,本來是毫無希望的傷勢,竟有救了,能站起來了。
駙馬爺當年事情重查,確切的說一直是暗中查,如今有了線索擺上檯面了,不僅牽出了許家,還牽出了太后。
李太妃進宮告狀要說法,一怒之下,把當年皇上抱養到太后身下的原委給抖了出來,儘管別人說這是信口雌黃,可這件事在恆安城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還有人站出來說知道當年是怎麼一回事。
一時間,太后再也沒精力去顧皇后的事。
李太妃潑辣的性子和當年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入宮之前是家中庶女,與皇上生母淑太妃雖是姐妹,但嫡出的淑太妃溫婉賢良,和李太妃是鮮明的不一。
延壽宮內,李太妃比坐在那兒快氣背過去的太后還要憤慨,她是直指著太后,身旁的嬤嬤攔她又不能傷她,場面看上去有些混亂。
「我知道當年你為什麼不敢害我,那我是一直和你作對,我要是出了什麼事,別人保管把這罪定在你的頭上,你要名聲,要賢聲,這就讓我活到現在了,可姐姐沒這麼好運,誰讓她生了兒子。」
「李 家之所以送我進宮,就是為了幫助姐姐照顧皇上,這入宮的建議還是你向先帝提的,多賢良,都不曾想過把孩子抱養到你的膝下,可等姐姐病重過世,你卻讓先帝把 孩子給你,這麼些年來你把這名聲也掙夠了,說什麼攔著許家不讓外戚壯大,你不就是怕皇上親近李家這個親外祖家。」李太妃說起話來就是倒竹筒似得,她心底里 是恨透了太后,當年若不是太后提議,她本是可以嫁人做當家主母,生的是嫡出,做得了主,哪裡像現在。
葛雲駱萬年不變的神情里終於有了一抹變化,禇芷聆低斂了神情,四個家族一起,百年過去,難道真的沒有一點的隔閡?
......
宮中出了這麼一樁事,除了加派人手外最重要的就是查那些黑衣人是怎麼進來的,宮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夜裡還有巡邏的人,怎麼能讓十來個黑衣人這麼輕而易舉的到了內宮,當夜值守的審問了一遍,最終的矛頭隱隱指向了齊參將。
禇國公刺殺齊太傅一事,最後息事寧人到變成刺錯了人,誤傷了,范家禇家派人送點東西賠禮道歉就算完了,這一口氣,齊家肯定咽不下。
齊家這條線皇上也放了很久,當初禇丞相的事齊家施家都摘的乾淨,如今施家被拉下來了,齊家肯定也逃不掉,齊太傅的身子一時半會兒也好不了了,趁著這機會,皇上就拿捏這件事做起了文章。
且不論是不是你放黑衣人進來的,作為宮中侍衛首領,出了這樣的事就是責無旁貸,皇宮之中豈容半點錯誤,皇上一道命令,齊錦程先降了職,收了權,直接先讓他回家反省去了。
然延壽宮內,太后卻不願意因此影響德妃在宮中的地位,還想著要把皇后那兒的權交到德妃手中,理由也簡單,皇后被關押,良妃要養太子,德妃早前幫過皇后很多,處理起來自是得心應手。
舒季清皺著眉頭,聽著太后所言,越聽越不對味。
他過去從未懷疑過太后對他的用心,他年幼登基,若是沒有太后的幫忙,她的一力支持,壓制外戚壯大,他絕沒有今天這樣順利的坐穩這個位置。
但如今,一件一件的事讓他覺得這個母后變得有些陌生。
其實從當年禇家案子時他就覺得不對,再後來恭婧王的婚事,賜婚,到如今她要自己抬舉德妃。
朝中若少了齊家,少了施家,那麼這杆平衡的天秤又會浮動不安,此時應該是牢固坐穩的許家,太后卻向他提出讓許家的人去填補齊太傅的空缺,把這朝堂穩住,還向他推舉了丞相人選來接替施丞相的位置,這個人也和許家沾親帶故。
在現今的形式下提出這樣的要求,舒季清有種被趁火打劫的感覺。
「這些事母后本不該插手,不過齊家和施家同時出事,皇上身邊得有信得過的人替您來辦事,也是母后自薦了。」太后把話說全了,舒季清沒有做聲。
半響,他搖了搖頭,「讓母后操心了,朝堂之事怎能再來勞煩母后,兒臣若是連這些事都辦不到,這皇位怕是也坐的不安心了。」
舒 季清變相拒絕,太后怎麼會沒聽出來呢,只不過太后心裡想的不是這麼一回事,端起茶喝了一口,語氣里逐漸有了不容置否,「皇上初登基,許家為皇上退居,也是 為了不讓人說許家外戚之大,這些年來也安分,不是母后要你給許家什麼補償,而是眼下是再合適不過了,這一把助力,皇上何須要再多考慮,莫不是信不過母 後。」
是人都不喜歡受人牽制,尤其是九五之尊的皇上,舒季清心中早就有了人選,怎麼會聽太后這些話就改了主意,末了,語氣淡淡, 「許家當年有恩,朕這些年來也不曾虧待,既然已經安分這麼些年了,繼續安分著才能在現今的情況穩定一些朝綱,齊家有罪,但如今沒有定,齊太傅如此,也不 急,至於丞相人選,兒臣心中已有人選。」
太后臉色微變,「這麼說,皇上是看不上許家了。」
「母后嚴重了,許家對朕的幫助功不可沒,只不過朝堂上的事,什麼人適合什麼位置,兒臣要來的比母后清楚些,母后大可放心,許家忠君,兒臣絕不會虧待了許家。」舒季清話也說到頭了,朝堂之事後宮不能插手。
太后陰沉著臉看著皇上離開,隨即命人出宮,只不過沒等她在皇上這邊如願,那頭突如其來的一樁事,又攪了她的心神...
大長公主府駙馬爺出事已經有兩年了,本來是毫無希望的傷勢,竟有救了,能站起來了。
駙馬爺當年事情重查,確切的說一直是暗中查,如今有了線索擺上檯面了,不僅牽出了許家,還牽出了太后。
李太妃進宮告狀要說法,一怒之下,把當年皇上抱養到太后身下的原委給抖了出來,儘管別人說這是信口雌黃,可這件事在恆安城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還有人站出來說知道當年是怎麼一回事。
一時間,太后再也沒精力去顧皇后的事。
李太妃潑辣的性子和當年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入宮之前是家中庶女,與皇上生母淑太妃雖是姐妹,但嫡出的淑太妃溫婉賢良,和李太妃是鮮明的不一。
延壽宮內,李太妃比坐在那兒快氣背過去的太后還要憤慨,她是直指著太后,身旁的嬤嬤攔她又不能傷她,場面看上去有些混亂。
「我知道當年你為什麼不敢害我,那我是一直和你作對,我要是出了什麼事,別人保管把這罪定在你的頭上,你要名聲,要賢聲,這就讓我活到現在了,可姐姐沒這麼好運,誰讓她生了兒子。」
「李 家之所以送我進宮,就是為了幫助姐姐照顧皇上,這入宮的建議還是你向先帝提的,多賢良,都不曾想過把孩子抱養到你的膝下,可等姐姐病重過世,你卻讓先帝把 孩子給你,這麼些年來你把這名聲也掙夠了,說什麼攔著許家不讓外戚壯大,你不就是怕皇上親近李家這個親外祖家。」李太妃說起話來就是倒竹筒似得,她心底里 是恨透了太后,當年若不是太后提議,她本是可以嫁人做當家主母,生的是嫡出,做得了主,哪裡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