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了芳尊的講述後,其實她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或許芳尊心裡也有這樣的猜測,但是終究是要眼見為實。

  徐慢慢微微一笑,向著桫欏的方向抬起手,掌心發出柔和的光芒,籠住了整株桫欏。

  「萬物有靈有識,芳尊若想知道四百年前之事,可以元神進入千羅的記憶之中。那些他自己都不記得的事,都藏在他的血液里。」

  -----------------------------------------

  四百年前。

  柏焉送走了阿姮,卻又孤身引開了追兵。

  他傷得極重,自知命不久矣,渾渾噩噩間,又回到了當日與阿姮相識之地。

  那個阿姮為他搭起的棚子還在,他踉蹌著跌坐在棚下,背靠著樹沉重喘息,滾燙的鮮血不停地自周身傷口湧出,在身下聚成了血泊。

  生命在不斷地流逝,半步法相的鮮血能夠滋養大地,他垂著眼看著鮮血滲入土中,便在這時,夜風溫柔吹拂綠葉,輕蹭他的臉頰。

  柏焉明潤的眼眸驟然泛起波瀾,他輕輕一笑,以指為刀,劃破身上血管,頓時血如泉涌,仿佛有了意識似的,瘋狂地朝地下滲透。

  英俊的面容盡失血色,雙眸卻燦若辰星,口中輕念經咒,元神出竅而起,又緩緩沒入身下大地。

  他閉上了眼,身後的桫欏卻陡然一震。

  他的元神被碾成了煙塵,以身為飼,將自己的血肉與元神沉入這片土地,一點一點地自根部進入桫欏體內。

  草木有靈有識,卻無心,他便成了草木的心。

  只是他終究也會失去一切,元神盡毀,他身死道消,記憶全失,轉世而來的桫欏,還是不是他呢……

  柏焉不知道。

  百年之後,萬棘宮中,那株桫欏自樹梢探出了腦袋,便有了此生第一次的心動。

  他變幻了容貌,失去了記憶,情不知從何而起,卻都流淌在滾燙的血液里。

  後記:

  八月一日動筆,九月三十日寫完,35.6萬字,正好兩個月!

  完結撒花~~

  作為《千朵桃花一世開》的系列文,《千古風流一笑中》和前作是形成了一個對照組。

  桃花里,謝雪臣心懷蒼生,暮懸鈴唯愛一人。

  風流里,徐慢慢心懷蒼生,琅音唯愛一人。

  桃花里,謝雪臣犧牲自己,消弭魔族之患,化解人族與妖族的矛盾。

  風流里,摒棄了個人英雄主義,眾生不能將希望寄託於一人身上,更不能寄託於上位者身上,沒有感同身受,不會有發自真心的救贖與悲憫,人須自救而後神救之,徐慢慢的道是點燃人心的火,以眾生微光照亮長夜。

  所以我將《千朵桃花》定位為問情篇,《千古風流》則是問道篇。

  但是《千古風流》裡面的感情也是有對照組的,最明顯的就是晏遮和琅音對待愛情的方式。

  晏遮的感情簡單來說就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想要,便不擇手段地得到,至於她怎麼想,會不會受傷,他不在乎。他是傲慢、自私、殘忍。

  琅音原是不懂情為何物,他的情感啟蒙就是化身凡人的徐慢慢,如果他遇到的是姜弈,可能也好不到哪去…

  感謝晏遮做的媒,讓他們在最好的時機遇上彼此。

  (晏遮:你蝦仁豬心啊!)

  只有人族三魂的徐慢慢是溫暖善良的,琅音從她身上體會到了歡喜與心動,也笨拙地學著她的方式去愛一個人。

  喜歡一朵花,便不該將他摘下,喜歡一陣風,也不應強迫她留下。

  那些晏遮看不上的「理解、尊重、成全」,恰恰是琅音身上最讓慢慢心軟心動的地方。琅音輸在了話少,但他本來就只是一朵花,孤寂生活了三千年,可能一百年也說不上幾個字,但他為慢慢做的一切,完全就是無底線的寵溺。

  我有時候自己覺得慢慢是不是沒有那麼喜歡琅音,但是回想了一下,有些細節應該還是可以體現慢慢對琅音特殊的感情。比如閒雲殿上,別人說她丑她不在乎,琅音說她貌丑,她就不那麼開心了。藥廬之時,看到琅音入魔,她立刻不顧暴露的危險去救他。無回殿時,琅音為了救她受傷,她道心都亂了。其實她一直很喜歡琅音,只是因為念一的叮囑,還有受眾生心聲的影響,很容易迷失自己,很多次都是琅音在拉著她,不知不覺中成了慢慢的心錨。

  「大道三千,殊途同歸,皆在悅己」

  這個也是貫穿全文的另一種道。無論是正派還是反派,其實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的,自己開心的事,只是道不同,但是邪道也是可以成就法相。

  而念一最早點撥徐慢慢「悅己」,便是看到了她的違心。那時候她經歷得還不多,討好別人只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真正地對別人好,直到後來行走天下,歷經災劫,才真正明白了「悅己」的含義,尋找到濟世救人的道心。

  對眾生,是「因為懂得,所以憐憫」。

  對自己,是「但行己事,無愧於心」。

  阿姮救墨王,就是為的無愧於心,當然主要還是她本心善良。

  「悅己」還有另一層含義。

  四魂族得到的眾生願力越大,越容易被眾生意志干擾,逐漸失去自我,被眾生意志吞噬。念一和琅音都是希望徐慢慢能守住自己的本心,不要再次成為姜弈,乃至煙消雲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