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車子降落在天台。

  姜魚遠遠地看到有人從車上下來,但看不清臉,倒是林西鶴直接說出了他的身份,“特調局新任的九組組長柯航,姜小姐認識嗎?”

  “認識,但不熟。”姜魚微笑。

  “不熟的定義是什麼?”林西鶴打開保溫杯蓋喝了一口。

  “就像我和你。”姜魚才不高興繼續回答他這個問題,美女的交際圈,可不是那麼好打探的。

  林西鶴聳聳肩,行吧。

  作者有話說:

  如無意外是日更,不更的話會在評論區請假,就不特地弄請假條了。不過這文寫得艱難,特別卡,後期可能卡得比較厲害,先打個預防針。

  第4章 酒吧街

  ◎查案進行中◎

  既然要查案,那當然要把整個案子從頭到尾查一遍。

  編號S106,受害者為孟祥,男,25歲,未婚,家住春城青梧區,非異能者。家中獨子,父母經營一家便利店。今年3月15日晚,孟祥出門未歸,父母報案。3月18日,兇手拋屍。

  案子輻射全城,加上麻倉共有七處拋屍點,且分布無規律。從地圖上來看,這些拋屍的點也組成不了任何有象徵意義的圖案。

  “孟祥家、城北咖啡館、第一人民醫院、實驗小學、百貨大樓地下停車場、酒吧街,再到麻倉,確實太分散了。”姜魚道。

  其中孟祥家距離麻倉最遠,也是第一處發現屍體碎塊的地方,林西鶴跟姜魚便直接打車過去。

  此時姜魚看著網上能夠查找到的案件相關的資料,心裡的好奇愈發濃郁,“兇手一天拋一部分,從18號開始一直持續到23號,如果只是為了處理屍體,完全不必這麼大費周章。我看網上說,這絕對是仇殺。”

  可孟祥是一個心臟病患者,他常年在家中和醫院往返,因為體弱多病甚至都沒怎麼去上學,沒什麼朋友,同樣也沒什麼仇家。

  街坊鄰居對他的評價很好,說他雖然經常生病,但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就是可惜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合適的心臟,卻又慘死。

  他跟父母關係很好,家庭和睦;沒有女朋友,就沒有情感糾紛。警方查遍了他所有的社交帳號、金錢往來,也沒發現端倪。

  情殺、仇殺等等被一一排除,那還能是什麼呢?

  從人際關係網裡無法找到突破點,那警方只能盯緊拋屍者,通過大範圍地排查監控,一路追蹤到地下暗河。

  可暗河的監控損毀率常年保持在60%以上。

  春城的監控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探頭,與大災害之前的監控攝像並無大的區別,譬如暗河裡的監控。

  另一種是專門針對異能者設置的監測系統,代號“eae”,鷹。它能夠監測到異能產生的波動,但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它們安裝在哪個角落裡,很是隱蔽。根據中央下發的《治安條例》,公共區域的異能峰值不得高於50,否則會危害到公共治安。

  當然,由於大量異能者的反對以及甚囂塵上的“人工智慧威脅論”,監測系統被禁止進入私人區域,且監測到的所有數據直傳至中央系統,需要特殊調查局的調令方可查閱。

  因為暗河的監控被大量損毀,警方的追蹤鏈條最終全部斷裂。即便是從自毀後的破銅爛鐵上追溯到了生產廠家,又追蹤到具體的買家,最後也會全部指向廢品回收廠。

  拋屍者都是從廢品回收廠里出來的,那裡的廢棄機械物堆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管理人員都不知道是不是少了幾件,又被誰拿走了。警方又查回收廠的監控,卻仍一無所獲。

  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網上可以查到的,當然,姜魚也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在一條又一條的路都走不通後,警方不得不又重歸舊題——

  3月15日晚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一案發現場在地下暗河。

  同樣是沒有監控的路段,警方在追蹤拋屍者時發現的。那裡雖然被清理過了,但憑藉警方的手段,依舊可以檢測到屬於孟祥的血液以及人體組織。令人遺憾的是,兇手並未留下任何指紋、足跡,或可以檢測出DNA的東西,兇器也被帶走了。

  據孟祥的父母說,孟祥那段時間在上成人夜校,他早前因為生病,並未完成學業。

  他晚上6點出門,夜校在距離半小時車程的地方,而後9點半放學,10點左右到家。可那天晚上,孟祥並沒有出現在夜校。

  他的父母直到10點15分左右,見孟祥遲遲未歸,打他電話不接,這才察覺到異樣。而警方的死亡推定時間為當天晚上的6點30到7點左右。

  也就是說,孟祥可能剛出門沒多久就被兇手盯上了。

  仇殺的推定是完全符合邏輯的,兇手清楚孟祥的行動軌跡,預先在路上埋伏。將他帶到地下暗河後殺害,並分屍。

  怪就怪在,孟祥出門時,自己刻意避開了監控。

  “你覺得他跟兇手認識嗎?”姜魚轉頭問。

  計程車里,一塊擋板隔絕了前后座,確保乘客的隱私。林西鶴抬手擱在車窗上,像是在思考,聞言回過頭來,說:“不一定,但肯定存在某種關聯。”

  “你知道?”

  “猜的。”

  “……”

  “我是個三流偵探,三流偵探就是靠猜的。”




章節目錄